书城管理热门商品投资
3423400000011

第11章 走进商品期货市场(1)

商品期货的鲜明之处在于,它们把所有那些现货,那些你能摸得着甚至闻得到的值钱的资产,变成你能安心交易的纸币。如此一来,非洲人能卖可可和石油给美国人,美国人能买巴西的糖和智利的铜--而无须乘飞机你来我往。美国商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进到期货市场,去证实他们为要出售的和需要买的东西真的谈了个好价钱,而不必担心沦为他们不能控制的市场力量的牺牲品。

走进商品期货市场很像访问外国,那里是一套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在你投钱之前(即使你是委托别人替你交易),你应该熟悉商品期货市场的行话。我将带领大家游历一下商品交易所,一个真正奇妙的金融世界,给大家一次不寻常的机会去观察实践中的自由市场。传统商品交易所很快会被更有效率、更便宜的电子交易取代,在此之前,带上你的孩子们一道去一睹商品期货市场昔日的风采。

其实,美国是少数仍存在这些不合时宜的传统商品交易所的国家之一。在一种受管束的乱哄哄的、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数百个身着各色马甲的人在空中挥舞着纸片、打着手势,彼此叫喊着,那场面真是值得一看。这是个纯靠体力活儿的地方,并处在自我陶醉之中(这也是许多女性不愿意在期货交易所谋职的理由)。这些交易商说他们自己的语言:做多、买涨、波动点、最小变动价位、变现、平仓、了结。有很多谈及按金、保证金的词组,如保证金账户、追缴保证金通知、初始保证金、维持保证金。有不少很形象的词:中途介入、中途撤出、期满、到期、暴跌、抛售、清算、清盘。一些词条像是沿袭其他语言:期货溢价,它的反义词是期货折价。跟股市(或任何专业,从篮球到营销、从铅工业到艺术史)一样,商品期货游戏有其自身的行话和代码。只有掌握商品语言,才能理解交易商品是如何运作的。本章将贯穿商品期货市场机制的历史,需要使用必要术语,并会在上下文中进行定义和解释,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商品期货,理解实际操作的交易所。

在转回到行话之前,从商品交易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很重要,这就是供应和需求。这两股力量支撑着市场,并驱动着期货价格,这十分简单。然而,要想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就不那么简单了。对商品生产商或用户来说,大的价格波动对于赚钱和亏本是不一样的--这关系到是否出局。商品生产者--种植小麦或棉花的农民、把金属带到市???的矿业公司、坐拥大量石油的公司或国家--都在努力打磨商业计划和策略,力求让商品卖个更好的价钱,使收入超过其生产和营销成本。但是,不可预见事件会带来阻碍,从坏天气、政府政策改变到劳工罢工、恐怖活动,都会导致产量和供应出问题,进而使价格上升。

商品的使用者,例如谷类食品公司、汽油和燃料油运营商,或需要大量铝和铜的轿车和设备制造商,也必须为其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以应对竞争对手的冲击。他们也受不可控事件和趋势的支配,主要是受供应和需求波动的支配。例如,如果铜和铝的供应吃紧,轿车制造商将不得不为其所需的铜、铝支付更高的价格,造成轿车成本上升,从而稀释了利润。

在不规范的商品交易市场,奇怪的事情总在发生,价格波动十分普遍。这类价格浮动会给那些依靠买卖商品的商业企业造成相当大的财务风险。即使它们能在正确的价位上找到正确的买方和卖方,其利润还要依赖于商品交付是否是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买方是否能为交割付款等。如果我想从你那里购买家用取暖燃油,而你从未露过面,我会为没有油用于取暖而焦头烂额。我可能很生气,可我能做什么呢?我不可能打电话叫警察。当然,我能设法把你告上法庭,而此时我已经快冻僵了。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愿在生活中冒那种风险。幸亏,这是他们无须忍受的风险。他们能在期货市场通过购买合约锁定价格、转嫁风险,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不稳定的现货市场的支配之中。这种期货市场,跟其他市场一样,撮合买方和卖方,提供供应和需求联系的场地。

期货基础

从头开始:

“交易商品”与“交易期货”是同一个东西。

也不总是这样。从前,美国农民在每个秋季用马匹和马车,或者用火车,把新收获的玉米运送到大城市,他们的收成越好、粮食成色越好,价格就跌得越惨,就有更多玉米、小麦积压。经常是收获的东西没有足够的地方来存放,玉米和小麦堆在街边腐烂--而这些是人们在来年春天要用的东西,到那个时候,供应的不足将使谷物成为奢侈品,远远超出普通人家的购买力。农民生产公司需要的货物,但是每个人都为着自己,都设法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买卖。农民生产还要听从天气、落后的交通和那些不择手段的盘剥者的摆布。铁路掌管着过高的运价,“中间商”拿走了不合理的利润,银行也惜贷。在美国的头80年,农业商品就是这么交易的,几乎看不到美国人的灵活性在哪里。

从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课程中你会学到一条:“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好方法。”显然,随着正式的市场的出现,商品市场成了最能体现这条原理精髓的地方--这种市场就是交易所,它为撮合商品卖方和买方提供一整套服务,这种形式比昔日那个没有好日子过的交易情形更有效率,而且风险更小。1848年,为了建立一个集中的市场,82个芝加哥商人在当地一个面粉仓库发起创立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这是美国第一家商品交易所。据交易所官方历史资料,不到一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开始对未来交付的面粉、猫尾草子和干草使用“在目的地交货”合约。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记载,最早的远期合约出现在1851年--有3 000蒲式耳玉米不是当场交付。到1860年,美国有200万农民,他们担负着82%的国家出口。农业商品推动了年轻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农民们常常看到他们的艰辛工作在让其他人致富。很快他们开始组织“合作社”和“农庄”来保护自己,以此对付狡猾的运营商,给当政者施加压力,要他们制定法律、规则,谋求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他们也开始与当地商人一起合计更有效、更赚钱的办法,来营销他们的商品。在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的时候,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通过标准化合约方式来规范谷物交易,买卖固定数量的确定商品,在具体的地点,在未来时间,按预定的价格,这被称为期货合约。

这是卓越的创新。当然,人类历史上早已有过类似的发明了--日本人在17世纪就已开始出售大米期货。新的芝加哥交易所帮助农产品平衡供应和需求,致力于处理固定价格问题、交割问题、信用问题,以及在辽阔大陆不规范的现货商品交易中存在的许多其他不可预见的问题。期货合约跟远期合约一样有用,它们只是买方与卖方之间私下讨价还价的买卖,要明确可以提供什么、卖方想何时出售以及在哪里交割。双方必须相互撮合,必须彼此依赖。小麦卖方和买方都在摸索使其交易标准化的方法,减少农产品交易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增加彼此的机会,而且为已经达成的交易的顺利交割提供保障。看过西部片的人都对赶着数千头长角牛从得克萨斯到芝加哥的艰难有着共鸣,但其实没有人把一头牛牵进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该所创建于1898年,现在是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也没有人把一桶石油拿到过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大堂,该所创建于1872年,最早开始交易黄油和奶酪,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只交易商品的交易所。进入20世纪时,美国约有1 000家商品交易所,现在有7家交易所只交易商品。

尽管从《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来看,似乎在美国以外没有什么地方有期货交易(除去它们列的来自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但实际上,在世界各国还有大量其他的交易所在进行交易。例如,高品质铜期货,除在纽约商业交易所分所纽约金属交易所(COMEX)交易外,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世界最大的糖出口国是巴西,所以就不必惊讶糖期货是在巴西期货交易所(BM&F)交易了,该所也是拉丁美洲主要的商品交易所;糖也在日本和英格兰的交易所交易,并在纽约商品交易所(NYBOT)分所咖啡、糖及可可交易所(CSCE)交易。

商品期货的鲜明之处在于,它们把所有那些现货,那些你能摸得着甚至闻得到的值钱的资产,变成你能安心交易的纸币。那些期货合约的信息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厅内完成的,写在交易卡上,也就是那些穿着各色马甲的交易商挥舞着的那个东西。合约交易卡上面注明了你需要知道的每项内容。如此一来,非洲人能卖可可和石油给美国人,美国人能买巴西的糖和智利的铜--而无须乘飞机你来我往。美国商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进到期货市场,去证实他们为要出售的和需要买的东西真的谈了个好价钱,而不必(太)担心沦为他们不能控制的市场力量的牺牲品。每笔期货交易包括4项主要内容:

1.数量--要买或卖的特定商品是多少。例如,一份玉米合约是5 000蒲式耳,一份石油合约是1万桶,一份铜合约是25 000磅,一份黄金合约是100金衡盎司等等。

2.货名--例如,燃料油,以区别于原油或天然气;一份玉米合约,另一份是大豆合约,或一份单独的豆油合约等等。

3.交割日和交割地点--卖方在哪里交付商品,买方在哪里提货,例如燃料油在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地点在纽约港;小麦的交割可能在3月、7月、9月或者12月,地点在奥马哈、芝加哥、圣路易斯或者堪萨斯城的谷物仓库。每种商品都有预先确定的交割月份和交割地点。

4.付款条件--像大多数支票要求不超过60天,或者像购买股票,要求付款不能超过3天。在期货上,要求严格采用现金支付。在每天交易结束时,每份合约的利润和亏损都要加总出来。

“你想要哪个月的?要几份合约?什么价格?”交易商和经纪人身着鲜艳的马甲在大堂或者交易圈内喊的就是这些信息。他们沿袭公开喊价的传统,逐字地大喊着买方的出价和要约。公开喊价在美国仍是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交易方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价格。(期货合约也包含其他特别信息,包括交易所的营业时刻、所列商品的月份,以及最小价格波幅,不同商品的最小变动幅度各不相同。要了解大多数流行的交易商品的这些信息,参看附录。)

注意买卖商品跟交易其他资产的不同之处。跟公司股票、油画、汽车、邮票或者篮球卡不一样,商品是可互换的--完全可互换。1加仑燃料油或柴油跟1加仑的任何其他油一模一样;这里的5 000蒲式耳小麦与那里的5 000蒲式耳小麦没有不同;100金衡盎司黄金也完全是100金衡盎司黄金。除有效性和价值之外,这些材料没有任何独特之处。这个特性使得这批商品与那批商品相互替换很容易,以便达到在不同时间出货或存储的目的。其可互换性也使商品期货可携带并且易于转让--一份石油或棉花合约跟任何另一份石油、棉花合约是一样的。所有这些交易行为使商品期货具备了高流动性--正因为如此,它们能相对轻松和迅捷地进行买卖,而不会影响价格。我发现,这种可互换性和流动性使得商品比股票简单得多。全世界铜就是铜,如果太多,价格就会下跌;如果太少,价格就会上涨。

交易所也介绍说,现货商品市场缺乏稳定性和监管。在交易所,生产者和用户不必相互找来找去。如果你有商品要卖,或者想买商品,交易所都会成为你的交易对家。尽管你或我??可能在提出或接受现货商品交货时逃之夭夭,但交易所却不可能行骗。每个交易所都有管控规则和董事会,更不用说所有成员都在盯着每个错误苗头,这促使交易所成为一个自我规范的市场。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商品交易法》--一部规范美国期货市场的法令。农业部执行该法直到1974年,当时国会支持创建了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致力于监管现存的期货合约以及新合约的签订。(纽约商品交易所已宣布计划设立钢铁期货,美国酒精生产商也打报告呼吁为其产品建立一个交易所,就像现在巴西的酒精期货交易。)

像这样有效率、有组织、有规则的交易方式,使得商品买卖双方变得更轻松--从交易期货合约而来的大众娱乐的钱每年有数万亿美元。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期货的演进可圈可点。当我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交易期货时,期货市场还没有远离美国内战前芝加哥那些农业初级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和糖。牲畜交易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尽管今天原油主宰着商品指数(和新闻),但原油和汽油期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进入期货市场。金融期货(美国短期国库券、债券以及各国货币)亮相于20世纪70年代,股票指数期货(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等等)则在其后的10年才出现在商品清单上。尽管大众的想象还停留在通过交易大豆、牛和石油赢得或损失巨额财富上,但实际上现在大部分期货上的钱都在金融舞台,在那里,某些欧元或国库券合约,每笔价值能达到100万美元。(一份标准谷物合约,如玉米、小麦或大豆合约限制在5 000蒲式耳。若3美元一蒲式耳,一份小麦合约就值15 000美元。自然,这是真的钱,但是跟前边那种金融期货投资相比,就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然而,商品交易的风险从未消失过,甚至可以说正是风险在为商品交易所加油。在每个交易所的大堂上,人们正在交易风险。

转嫁风险

期货要确定一个价格,但是期货价格本身却是从不固定的。依据买方和卖方对供应和需求的估计,来预估特定的商品在未来特定时间的价值,价格因此上下浮动。交易进程不停,价格变动不停。最长的合约通常要两年,最短的合约(凡是你能找到的最近有效月份,有需要交割的合约到期日即可)通常需要大约数周甚至仅数日。像我们看到的,“现货”价格是现在的价格,期货价格是以后的价格,但是因为你必须在履行交割前订好合约,所以交割日期太近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