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健康吃,放心买
3423800000017

第17章 牛奶的是与非(2)

在奶产品竞争中,有些厂商试图通过新概念产品获得市场先机。高钙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奶本身就是高钙产品,强化添加钙元素没有特殊意义,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消费者应该以冷静的心态对待厂商对新产品的炒作宣传。就乳品而言,纯牛奶、原味酸奶、纯奶粉是提供乳营养的最佳产品。

一些厂商推出新概念产品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甚至违背科学理论。有些成分的营养功能被商家肆意夸大。例如,商家生产的一种奶产品中的某种成分(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能确实比普通的牛奶高,但这种成分可能在其他种类的食物(如花生、葵花子)中却有很高的含量。还有一些厂家的炒作宣传中,声称新开发的奶产品含有一些特殊功能的蛋白质成分。实际上,乳品中的蛋白质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原有的生物活性很难保持。同时,通过口服进入胃中的“功能”蛋白质,将会遇到胃酸而变性失活,还会遇到消化系统分泌的多种蛋白酶而被降解。另外,即使蛋白质大分子能够进入肠道,也很难通过生物屏蔽系统直接进入细胞、血液或肌体组织中,发挥其特殊的生物功能。

临期奶、过期奶还有利用价值吗?

临期奶是指很快就要过期的奶产品。

液态奶产品生产与销售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是:原有营养成分保存最好的巴氏奶,虽然价格最实惠,但保质期也最短。而保质期越长的产品,不仅营养成分损失越大,生产成本也越高。

食品卫生安全性监控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过期产品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在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有些厂商会采取一些违规做法来重复利用过期的奶产品。例如,夏季简装巴氏奶的保质期可能只有48小时。有些产品虽然已过保质期,但并未发生明显变质,厂家肯定不甘心将产品白白扔掉。因此,回收“临期奶”和过期奶的现象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近几年,媒体曾多次报道一些企业将过期奶回收后用于再加工的现象。

临期和过期奶即使暂时还未变质,在回收过程中难免发生变质。在拆包装、回收奶液的过程中,各类污染问题也会更加严重,微生物毒素含量和其他化学性的危害成分含量也会增加,营养素也会损失很多。

如果回收奶没有明显的异味,再经高温灭菌后用于液态奶或是调味奶生产,一般消费者是无法辨别的。即使回收奶有明显的异味,商家也可能利用各种添加剂进行掩盖而制成调味奶。常规的商检分析并不能辨别乳制品中是否含有回收奶。而用回收奶制成的非液态类的乳产品或其他含乳产品,就更加难以辨别。例如,北京一些餐馆免费赠送的冰激凌和市场上一些廉价的奶油冰棍,常常含有很浓的防腐剂味。因此有人怀疑,这类冰棍可能就是利用回收奶制作的,因为正常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在冷冻乳品中添加防腐剂。

中国人能喝牛奶吗?

有些人喝牛奶之后,往往会出现腹胀等不良反应。甚至有乳业专家称,有80%的中国人不宜饮用牛奶。其实,喝牛奶之后腹胀是乳糖不耐受的反应。所谓的“乳糖不耐受”是指人消化系统缺少乳糖酶,奶中的乳糖不能被降解吸收。而肠道中有些产气菌会利用乳糖并产气,使人发生腹中胀气的现象。虽然绝大多数人在婴幼儿时期体内具有乳糖消化酶,但停止摄入乳糖较长时间以后,人体内的乳糖分泌功能会消失。再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时,就会腹胀。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大多数中国人从青少年时期甚至从幼儿时期就没有饮用过牛奶,偶然摄入一次牛奶后就会发生胀肚现象。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群中,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很少。因为这个年代的人往往自幼就经常食用乳品,从未长期停止过牛奶的摄入。

有些人喝奶的不适反应,不一定就是乳糖不受症,也可能是饮用的奶产品有质量问题。有几方面的实例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例如,有些对液态奶品有不良反应的人,对冰激凌却无任何不适反应。冰激凌所用的原料均经过了高温灭菌,并且在食用前一直处在冰冻的条件下,基本不存在微生物导致的变质问题。一些人有时饮用牛奶会出现不良反应,而有时又没有任何问题。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群对牛奶的不良反应,并不是由于人体自身缺乏乳糖酶,而是源于所食用的奶品有质量问题。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奶中的微生物含量过高,或是含有较多的微生物毒素,还可能是牛奶中含有其他有害成分,如抗生素、化学消毒剂及加工助剂残留等,引发了人体的过敏反应。

家庭牛奶消费的安全问题

简装的巴氏消毒奶不宜在室温下存放太久。购买简装巴氏消毒奶,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即使未超过商家标注的保质期,直接饮用时,也应注意辨别产品是否有异味等异常现象。

肠胃敏感的人,应特别注意辨别巴氏奶的奶质、口感是否异常;如有怀疑,最好是加热煮沸后饮用。与腐败微生物对身体造成伤害相比,损失一定的营养素是值得的。

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将巴氏奶存放在冰箱里,即使超过保质期数天,似乎也能直接饮用而未出现不良反应,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市场上购买的奶品,并不能用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来准确推断“实际可以存放的时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原料奶的卫生质量、生产季节、运输时间及温度、产品在常温下放置的时间等,都会直接影响奶产品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例如在冬季,早晨购买(或送上门)的当日凌晨生产的简装巴氏奶,在2℃~4℃冰箱存放4~5天不一定会变质。有些消费者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可以用加热煮沸的方式判断过期奶是否还能饮用。如果没有异味,煮沸后也没有结絮沉淀现象,这样的奶还是可以饮用的。但是,在此并不推荐消费者经常食用过期的奶品。过期产品中的危害因子含量肯定要比正常产品高。

有人习惯将已明显发酸变质的牛奶加入面中,用来制作馒头、烙饼等,这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因为在没有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发酸变质的牛奶中可能含有害的微生物。虽然多数有害微生物,可能在加热食物过程中失去活性,而不会导致食用者出现急性病症,但微生物产生的有害化学毒素却很难被消除。

煮沸后的牛奶,也可在冰箱中存放一定时间后饮用。如果存放时间较长(24小时以上),也可以再次加热后饮用。但每次加热都会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同时切记,不能用铜、铝容器或是铁锅长时???存放牛奶,否则会增加牛奶中的有害元素含量,对饮用者可造成慢性毒害。

有些习惯饮用热奶的消费者,经常将整袋的牛奶放在水中煮沸加热或是直接用微波炉加热。有人是图方便,也有人认为有利于保存营养。但这种加热处理牛奶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健康危害隐患。虽然正规厂家选用的塑料膜或复合膜,在低温和常温下包装牛奶是安全的。但在高温下,包装材料可能会释放一些有害的化学成分,经常摄入这类化学成分会危害人体健康。

有些消费者习惯将购买的牛奶,连同包装袋直接进行冰冻保存。也有人将冰冻奶像吃冰棍一样直接食用。如果冰冻之前的牛奶质量是可靠的,冷冻时间不是太久,直接食用冰冻奶不会有营养损失的问题,也不会存在安全性问题。纯奶可以在-18℃~-20℃下冷冻较长时间(至少6个月)后,再加热煮沸食用。这种处理方式不会导致明显的营养损失,也不会增加健康危害性。但要注意冰冻的牛奶解冻后,在常温下更容易发生变质。冰冻奶不宜连同包装袋一块儿加热,也不能长时间在溶化状态下放置;应将冰冻的奶去除包装,放入容器中加热煮沸后饮用。

加热煮沸牛奶时,极易出现牛奶焦煳沉积在煮锅上。由于这些沉积物很难清除,很多人习惯使用丝网棉或是其他金属工具铲刮锅面,这样往往会损伤锅的表层。锅在生产时经过了特殊处理,表面会形成一层保护膜,当这种保护膜破损后,暴露的金属会与牛奶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特别在加热时会使金属元素溶出。使用纯铁器皿和质量较次(材质不纯)的铝器皿时,金属溶出现象尤为严重。使用丝网棉刮洗器皿时,还会有铁丝残留物黏附在器皿表面上。由于丝网棉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产品含有铅、镉、铬等有害金属成分。这类残留在器皿表面上的有害金属成分,在加热牛奶的过程中更易溶出。虽然这些情况下溶出的金属元素量极少,偶尔食用这样的牛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是经常食用这种方式加热的牛奶,就会危害身体健康。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误:“牛奶不宜与酸性饮料或水果同食,因为酸性成分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凝结成块,难以消化。”稍有基本人体常识的人都清楚,食物进入胃中都会遇到酸性的胃液,恰恰是酸性条件才有利于蛋白质消化。所以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