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健康吃,放心买
3423800000018

第18章 牛奶风波

三鹿奶粉事件回放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1日,卫生部证实,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旗下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同日,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污染,全部召回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产品。

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上海熊猫,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业英雄牌,宝鸡惠民,多加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三聚氰胺到底是什么?

奶粉或是其他乳制品,导致婴幼儿或其他人群发生肾结石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以前似乎很少有人关注。

人们一般会想到乳品含钙量很高,因此食用奶粉较多可能是导致这些婴儿发生肾结石的一个主要原因。南京鼓楼医院泌尿科孙西钊教授对南京儿童医院送来的10例泌尿结石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结石的混合成分是我国以前从未发现过的,是由二水尿酸和尿酸铵混合形成的,并非是常见的钙结石。尿酸结石的形成与食用奶粉会有关系吗?

质量可靠的奶粉引发尿酸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很小。但劣质奶粉、假冒奶粉有可能是致病元凶,特别是用非蛋白氮造假的奶粉,致病的可能性很大。

非蛋白氮是指除真蛋白以外的其他含氮化合物,包括一些有机非蛋白氮化合物和无机氮化合物,在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有尿素、双缩脲、氨、铵盐等。除氨基酸外,多数非蛋白氮不能为动物提供能量。但是,一些食草动物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蛋白质,这类蛋白质可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因而,使用非蛋白氮可以降低饲料成本。目前测定物料(包括食品)中的蛋白含量,主要是通过测定氮含量来对其进行推算。经常有造假者利用常规蛋白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逃避商检监控,在饲料中恶意掺杂非蛋白氮。

人们尚不了解,将非蛋白氮用于动物饲养,是否会增加有害成分在这类动物食品中的残留。而如果在乳品中有残留,这类食品对代谢功能尚不健全的婴儿来说,就可能有严重的危害性。

奶粉有毒是因为其中含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往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造假者直接在奶粉中添加了非蛋白氮类有机物三聚氰胺,导致婴儿受到毒害。

三聚氰胺是重要的尿素后加工产品,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产生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研究已经证实,该化合物会损伤动物的肾脏功能,导致动物肾衰竭。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偏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通过食品检验机构的测试。有人曾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1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其他食品中可能含有三聚氰胺吗?

奶粉含有违法添加的三聚氰胺,产量达到上万吨,且能避开监管体系进入市场,三聚氰胺微溶于水(每升水可溶解3.1克),所以纯液态伪劣奶产品含三聚氰胺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添加了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的液态乳品也可能被加入较多的三聚氰胺。用三聚氰胺奶粉制成的其他含乳粉制品中(冰激凌、蛋糕、巧克力、奶片、奶糖、饼干等)当然也肯定会含有三聚氰胺。

理论上推断,除奶粉或其他乳制品外,还有其他种类的食品可能被造假者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检测值。一些伪劣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也可能导致用这类饲料饲养的畜禽和水产品中含有残留的三聚氰胺,特别是内脏组织中会有较高的三聚氰胺残留。三聚氰胺的毒害作用,最初是因为出口的宠物粮食使2007年美国的宠物受到伤害而被揭示的。当时只是证实,在制造宠物食品原料的小麦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被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

这次食品行业的“9·11”事件对消费者的损害是巨大的,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而对企业、行业的损害更是难以估计的。

如何识别成人的三聚氰胺中毒?

目前对三聚氰胺伤害作用的认识,都是来自动物实验及对婴儿患者的病理分析。似乎严重的“三聚氰胺中毒”均出现在婴儿身上。但是通过饮食摄入三聚氰胺的人群,绝不仅限于婴儿。很多人可能食用过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因为没有像婴儿那样会将这类食品作为唯一食物,一般不会表现出严重的损伤症状。即使过去受到过毒害,也不可能与三聚氰胺联系起来。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三聚氰胺的毒性是“无知的”。

1.排查成人的“三聚氰胺中毒”

与婴儿不同,成人(也包括少年儿童)能很好地判断、表述自身出现不适的部位及症状,这就让人能够及时防治三聚氰胺中毒,而避免导致严重的损伤。

首先,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人,如后腰、下腹局部出现胀痛的症状,特别是伴随出现小便少、小便困难、尿液颜色异常和乏力、恶心、烦躁、厌食等多种症状的时候,应尽可能去医院检查。但很多人嫌去医院太麻烦,不到无法忍受的程度,一般不愿去医院,而是期望挺一挺、拖一拖就没事了。有的人可能经常出现同类症状,但症状并不是持续的,有时即使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问题。这时人们应当注意分析一下最近的饮食,查看是否摄入了较多的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包括各类乳品和其他食品。查找病源、停止食用致病食物是解除病痛折磨的最佳途径。

目前的科学研究证明,三聚氰胺对动物的毒性为低度。但是,这种毒理学的试验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掺假者使用的三聚氰胺对人的毒性强度。

首先,人体生理代谢与其他动物的生理代谢特性有很大区别,这是毒理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更为关键的是,毒理学试验所用的三聚氰胺都是供分析使用的纯试剂,而掺假者用的三聚氰胺则是廉价的化工原料。供货者不会考虑购买者的食用安全性。这类产品中会含有很多其他有害成分,包括催化剂、中间产物、衍生物及其他污染物,其中有些物质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本身。

在饮食与健康调查研究中,我们曾发现,除了泌尿系统的病症,一些人的痛风症状(身体某处关节疼痛),还有些头痛、颈椎部位的疼痛不适、牙??炎、口腔溃疡等很多种病症都与某些种类的食品有很高的关联度。其中一些食品就是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食物。目前并不清楚这些病症是否与三聚氰胺掺假食物有关。

通过对这类信息的系统分析研究,我们将能够总结出含有三聚氰胺伪劣食品的伤害作用特点规律,从而可以通过广泛的宣传,使人们能够自我辨别这类危害并参与食品安全状况的监督。

2.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防范各种食品安全危险

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5万多家,个体餐饮经营户有270多万家,生产的食品种类数以万计。每种食品都可能含有数十种甚至数百种危害成分的风险。除了像三聚氰胺这类人为造成的危害因素,我们每天还要面对更多的偶然因素和技术局限导致的危害。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还远远不能有效防范所有的饮食危害风险。

人们需要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理性的认识,任何形式的质量安全监管只能提供有限的担保,而无法做到100%的食品安全保障。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每年也都会发生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即使是在食品安全管理极其严格的日本,2000年也曾发生过因食用受致病菌污染的牛奶,使13000多人中毒的恶性事件,而这些奶产品也都是检测部门认定的合格产品。

人们必须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辨别食物危险,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伤害。全民食品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也将有助于彻底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状况。

比牛奶营养更好的安全食物

经过“三聚氰胺风波”以后,国家对乳制品的安全监管措施已经是空前的严格。我们应该相信,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奶粉质量是可靠的。如果人们暂时还不能摆脱对乳品的恐惧,采用“鸡蛋+米汤”这种国人传统上使用的婴幼儿补品,是一种最安全的选择。

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们忘记或是忽视了传统的营养食物--鸡蛋。以至于一提到禽蛋,人们就会想起胆固醇、苏丹红之类的不佳名声。

然而,从营养与安全风险两方面衡量,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或制造出比鸡蛋营养更好而安全性也更高的食物。所以说鸡蛋是“无与伦比”的食物。自古以来,鲜蛋一直是人类的最佳营养保健品。也可以说鸡蛋曾是母婴的第一营养品,年轻人如果对此有怀疑,可以问问长辈,有哪个年长的母亲和更长辈的老人未曾受益于鸡蛋的营养?不能因为现在鸡蛋很便宜,就忽视了鸡蛋的营养价值。

从营养成分种类和营养素比例来看,牛奶的营养性仅次于鸡蛋,但乳品是最容易被引入危害风险的食物种类。从营养角度看,好的营养配方奶粉虽然可能比鸡蛋更好些,但是人工配制生产奶粉的过程中,因某些成分过量而导致对消费者构成健康危害的问题屡有发生。

与其他类食品相比,鸡蛋的安全性是最高的。目前人们大多购买食用的是未经任何处理的鲜蛋。除了蛋皮上可能带有一点污物,鸡蛋中不会含有“人为直接添加”的有害成分,如三聚氰胺类的假蛋白成分,或是防腐、消毒、漂白用的双氧水、甲醛、二氧化硫,或是来自设备消毒的消毒剂残留、来自包装材料的化学污染等等,均因为蛋壳的屏蔽功能,而使消费者获得一种天然的安全保障。

鸡蛋受微生物侵染而发生腐败,也很容易辨别。除个别人有吃臭鸡蛋的嗜好外,绝大多数人不会吃臭鸡蛋,也不会因鸡蛋腐败变质而受到健康伤害。即使鲜蛋被沙门氏菌侵染(发生率很低),对中国人的健康威胁也很小。因为中国人没有生食鸡蛋的习惯,煎炒蒸煮都可以灭杀这类致病菌。

鸡蛋中也可能含有在母鸡饲养过程中人为引入的有害成分。但是,这些有害成分首先要经过母鸡的消化系统,被分解、排泄之后,能残留而进入鸡蛋中的有害风险被大大降低。例如,以前曾被广泛报道的苏丹红鸭蛋中的残留量比鸭体内(脂肪中)少很多。一旦摄入过多的有害成分,母鸡也会闹病、“罢工”而减少产蛋,所以饲养户也会对鸡饲料严格把关。虽然造假的鸡蛋也曾被发现过,但极其罕见,并且很容易被识别。鸡蛋也可能含有微量的激素类成分,但禽类的激素不同于哺乳动物,还没有科学证据证明禽类的激素对人有何影响。当然在母鸡饲养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引入危害风险的可能,但鸡蛋所含有的这类危害因素不会高于鸡肉,也不会高于其他动物食品。

对于胆固醇,很多人缺乏正确认识。胆固醇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成分,在人体内既能被分解,也能被合成。虽然国外有些研究宣称,平均每天食用超过一定量的鸡蛋,患某种疾病的风险会增高。但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被调查者除了直接食用鸡蛋,还大量食用富含蛋黄的食品如蛋糕、冰激凌等方面的因素。动物脂肪摄入过多,才是某些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的根本原因。适量食用鸡蛋,完全不必担心胆固醇的危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