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让谁富有
3424100000011

第11章 全球化下的金融霸权 (1)

金融巨兽美联储

尽管这是一本谈论金融霸权的书,其内容是有关经济的,但经济总是和政治息息相关,而且经济是由政治决定的。要说起金融“巨兽”美联储,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它出现时的政治背景。

背景链接

从成立的那一天起,新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扶持资本市场以发展工业、建立强大的联邦政府,或是走发展农业的道路以杜绝投机行为,以及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代表了前者,而长期与汉密尔顿对峙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则代表了后者。同样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但由于理念不同,他们之间的争斗从未间断,追随他们的后来者围绕这两种理念进行的对抗也持续到了今天。可占上风的却总是汉密尔顿那一派,所以才有了今天强大、不可一世的美国。

而美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到当代,早已经演变成一种垄断的权力体系,形成金融霸权掠夺社会大众财富的金字塔结构。这一金融体系从美联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制造了无数次金融危机,包括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美联储的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它事实上是美国的第三个中央银行。汉密尔顿借鉴英国的银行体制,为确保新独立的美国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制订了一系列计划:成立美国第一银行(即美国央行),建立标准的货币体系,支持中央银行帮助征收消费税,为新独立的美国建立金融秩序,在国内外建立信贷体系。

但开国元勋杰斐逊却极力反对成立央行,他反对的理由来自于《美国宪法》。他认为宪法没有授权联邦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并指出联邦政府的权力必须下放到州政府的手中。杰斐逊与詹姆斯·麦迪逊(美国第四任总统)联手组建了民主共和党,极力反对并想方设法阻止汉密尔顿创办美国央行。

汉密尔顿据理力争,试图说服华盛顿总统和国会,他强调,宪法授权国家政府征收税款、借贷资金等;建立央行能够有效地帮助政府履行那些职能。在汉密尔顿的敦促下,华盛顿总统于1791年签字同意成立中央银行,之后这一法律草案获得国会批准,而中央银行获得授权的特许运营执照的有效期为20年,至1811年到期。到期之后,由国会决定是延长其特许运营执照的期限,还是拒绝银行继续营运。

美国第一个央行--美国第一银行在激烈的争议声中终于成立了。不过华盛顿总统在签字时专门加了注解:国家银行的功能是为政府征收税款和储存联邦基金,发行货币,将资金借贷给政府部门,同时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来源,起到资本“血库”的作用。这一授权无疑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凌驾于州政府之上,因为在美国第一银行营运期间,任何人不得授权成立其他的联邦银行,而地方银行和跨州的银行则可以由州政府授权自由成立,多少不限。

虽然汉密尔顿运用宪法中所隐含的权力建立了第一家央行,并总共发行2.5万股股票,但是新成立的政府根本没有资金,便只能向银行贷款认购200万美元的股票,所欠贷款分10年还清。而英国投资者,包括英国央行在内却购买了1.8万股,价值约为720万美元,占了美国央行2/3的股份。美国政府非但无法控制美国央行的财政政策,而且还没有货币发行权。很显然,是大英帝国牢牢地控制了美国央行。

谁都知道借钱必须还利息。美国第一银行的债权人,包括英国央行在内,在美国第一银行开始营运后就向美国政府讨要贷款利息了。于是,汉密尔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征收酒精税。这一税制立刻触怒了民众,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结果,华盛顿总统派出国民自卫队去征税。这一事件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威士忌叛乱”。

自那个时候起,美国第一银行便开始向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派发红利。到了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的营运执照到期,当时正是美国第四任总统、《美国人权法》的起草者詹姆斯·麦迪逊执政第二年。由于当初麦迪逊未能成功阻止央行成立,所以他与汉密尔顿绝交。麦迪逊当上总统后,便自然是任由美国第一银行的营运执照到期,而不再延续其经营权。

尽管美国第一银行不再是央行了,但银行仍然继续营运,红利也还在继续派发,其间只有一年的红利被政府要求暂停发放。从那时开始,红利居然派发了214年。虽然红利的数字是不对外公布的,但据最保守估计,该银行所派发的红利已达到它当初拥有的720万美元资金的上百倍。

写到这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中国4家银行在海内外上市,结果其财富被外资掠夺的事实,这简直就是当年美国遭到英国欺诈的故事的翻版。就因为那些“外资战略伙伴”向中资银行注资,所以中资银行从2005年起也开始派发红利,我们在前面已经计算过,仅仅一年之内,外资就从中资银行身上掠取1万亿元的利润。这样的红利将派发到何年何月?

历史上的各种情形何其相似!那时年轻的美国在老牌的大英帝国眼中,是个经济繁荣的新兴市场,大英帝国从没有停止阻挠其发展或掠夺美国的利润。而如今的中国在美国眼中,也是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美国觊觎中国积累的财富在所难免。中国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那时美国的立场是非常鲜明的,美国人民在总统麦迪逊的带领下,拿起武器进行了反击。

大英帝国控制了美国第一银行,就等于掌控了整个美国的经济命脉,美国州政府和地方银行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国家利益受到严重侵犯。英国对新独立的美国进行的挑衅和骚扰从来没有停止过,阴谋和圈套一个接一个。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拦截毫无还手之力的美国商船,并威胁美国船员,说要让他们到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役。美国总统麦迪逊为此向大英帝国提出严正抗议,但遭到了大英帝国的藐视。因此,麦迪森发动民众,特别是中西部和南部的民众,准备应对与英国的战争。大英帝国岂能容忍美国发起挑战?于是强大的大英帝国在1812年向弱势的美国正式宣战了。

在1812年之前,麦迪森的政治倾向与杰斐逊是紧密相关的,直到新独立的弱势的美国陷入战争,麦迪森尝到了苦头。他意识到缺乏央行来筹集战争资金使美国陷入窘境,由此,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强硬的中央政府的重要性,而中央政府的后盾就是中央银行。美英之间的这一仗打了3年,战争一结束,麦迪逊就立刻向国会提交关于重新建立中央银行的建议,以期筹集资金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常备军,与强大的英国抗衡。

美国第二家央行--美国第二银行于1816年成立了。麦迪逊任命威廉·琼斯为银行总裁并签署相关法律草案。但美国第二银行始终控制在英国央行,乃至外国投资者的手里,它的规模特别大,涵盖了全美15%~20%的银行贷款,占货币流通量的40%,却按50%的储备金标准发行货币,行为极其谨慎。而其他银行只按10%~25%的储备金标准发行货币。当时美国的黄金和白银储备又捉襟见肘,货币流动性严重不足,阻碍了国家满足不断增长的经济需求。

背景链接

一方面,美国第二银行受益于其发行的货币所产生的利息;另一方面,它所制定的银行政策又限制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英帝国依然憎恨新独立的美国。转眼到了1829年,时值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就任。杰克逊是平民出身的美国总统,他意识到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被美国第二银行所侵占,该银行又利用自己掌控的财政资源左右政府和国会议员,政府的权力由此被银行家控制,另外,美国第二银行更是使得工商界、企业界那些“精英”的财富进一步增长,从而造成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因此杰克逊一上台,便致力于撤销该银行的经营权限,他在否决美国第二银行经营权限的咨文中写道,该银行必须被废除,因为:

它使国家的财政实力集中于单一的机构手中;

它暴露出政府被外国利益集团所控制的局面;

它使富人更富;

它行使了过多职能,控制了国会议员;

它给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优惠多于给南部和西部的优惠。

杰克逊否决美国第二银行经营权限的咨文,触动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他们与杰克逊斗智斗勇,其代表人物是尼古拉斯·比德尔,他于1822年接任美国第二银行总裁。就在美国第二银行经营权限到期的前4年,比德尔不断申请延续美国第二银行的经营权限,可他的申请却被杰克逊搁置到一边。

比德尔被激怒了,他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要求旧的贷款到期必须归还,并停止发放新的贷款。比德尔企图以此迫使杰克逊屈服,使他同意延续美国第二银行的经营权限。曾经是军人的杰克逊哪能束手就擒?敌人越强硬,他就越勇猛。1832年,杰克逊愤然动用总统否决权,解除了与美国第二银行的续约。经过激烈的较量,杰克逊最终获胜,第二年,他把政府的资金全部从美国第二银行撤走。

就在杰克逊与比德尔展开政府与银行间你死我活的争斗的时候,比德尔先前的紧缩货币政策,正在逐步导致美国进入1834年的短期衰退。杰克逊倾向于发展“农业共和国”,从美国第二银行撤回的资金除了被他用于投资于地方银行和州立银行之外,剩余的都被投放到土地销售、沟渠建设、棉花生产和制造业的发展上。由于银行具备放贷的功能,因此接管了资金的银行放宽信贷条件和从事投机。又由于银行发行的货币没有与金银储备挂钩,因此各个州的债务和通货膨胀水平迅速提升。

为抵制通货膨胀和银行的宽松信贷政策,一种与金银储备挂钩的金属通货在1836年发行了。杰克逊发布《铸币流通令》(Specie Circular):凡购买政府土地的买家,都必须支付金属通货。结果造成了巨大的金属通货需求量。可是,许多银行根本没有足够的货币去换取金属通货。于是,大量面临金属通货短缺的银行纷纷倒闭,引起1837年的银行大恐慌。

在大恐慌中,全美850家银行中有343家倒闭了,还有62家处于半倒闭的状态。比德尔所代表的银行机构把大恐慌和经济衰退归罪于杰克逊的经济政策。比德尔得意地以为,只要金融危机爆发,中央银行存在的必要性就必将凸显出来,国会势必再一次恢复中央银行的营运。

然而这一次,比德尔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碰到的总统不是软柿子,最后,不但他的银行遭到“封杀”,而且商人和农民也都愤怒地指责银行不负责任。比德尔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由于美国第二银行失去了政府这一大块存款资金,它的经营出现了困难。美国第二银行在1836年经营权限到期之后转到地方,在摇摇欲坠的状态下硬撑了几年。3年后,比德尔被迫下台,美国第二银行再也无力支撑,只好在1841年宣布倒闭。

如今,在杰克逊总统的墓碑上,我们只能看到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美国第二银行“被杀”之后,便由各个州政府授予银行经营权,银行回到了分散的状态。此后70多年间,美国就再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中央银行。

当年,比德尔利用央行制定国家财政政策这一独特的权力,不计后果地推行紧缩货币政策,绑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人为地制造了一场银行大恐慌,目的在于重新获得央行的经营权。可见央行的权力与地位,对于银行家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美国第三次出现的建立中央银行的呼声,却也是来自大恐慌。因为在19世纪末叶,美国的银行陷入危机的情况越来越频繁,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1907年银行大恐慌中,多家信贷银行倒闭,广大储户的损失不计其数。美国财政部总共投入3700多万美元救市,到恐慌接近尾声时,财政部的周转资金仅剩500万美元,基本上已弹尽粮绝。而纽约证券交易所因缺乏短期贷款作为营运资金,只差15分钟就要面临休市的窘境。是J·P·摩根自掏腰包带头融资,并召集纽约银行家筹措资金,才避免了灾难向纵深发展。不过,关于1907年银行大恐慌,还另有一种说法:是J·P·摩根制造并利用了大恐慌,在美国酝酿出一种情绪,使公众相信只要美国有央行,类似的大恐慌就不会再次发生。

两种说法究竟孰对孰错?还是那句话,凡事看结果。从J·P·摩根在大恐慌中所得的利益来看,后一种说法的可信度非常高。由于1907年银行大恐慌,股市从1906年的高点下挫近50%,许多健康企业的股票价格跟着大市一起下跌。J·P·摩根却以低价购进了相当多的股票,他拣了多少个“钱包”,也只有他自己和上帝知道了。

J·P·摩根的另一大收获,是获得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的头号代理人的地位。这里,我们讲个小故事便可以证明。J·P·摩根的生意伙伴亨利·戴维森(美联储的开拓者之一)于1914年8月前往英国,为J·P·摩根公司做成一笔与英国央行的交易--垄断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债券承销业务。这样一来,英国央行便成为J·P·摩根公司的“财政代理”,而J·P·摩根公司也成了英国央行的“财政代理”。与此同时,J·P·摩根公司作为供应商为英国和法国投资战争装备,在为两国政府筹资和采购的活动中,J·P·摩根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J·P·摩根在欧洲获得的特殊“待遇”,当然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密不可分。

背景链接

J·P·摩根最重要的收获来自于大恐慌过后,他召集金融专家、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首领以及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纳尔逊·奥尔德里奇于1910年11月22日在杰基尔岛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此次会议唯一的目的,就是重建美国央行。

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安排如此周密的会议,还是被一位嗅觉灵敏的记者察觉了。这个记者就是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创始人--伯蒂·查尔斯·福布斯。那时的福布斯只是某财经杂志的编辑兼另一家报纸的专栏作家。不过,这一秘密被披露是3年后的事了,此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早已投入运行,令反对这一系统的人士捶胸顿足。而这时奥尔德里奇已经作古,J·P·摩根也已不在人世。这真可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福布斯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描述那次秘密会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