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让谁富有
3424100000010

第10章 证券化的陷阱 (4)

而刘易斯的积极回应倒是出乎塞恩的预料。就在他们首次会谈24小时之后,美林和美国银行就已经达成交易价为每股29美元的收购协议。双方董事匆忙召开了一次特别的董事会,批准了这项交易。在2008年9月15日上午9点整,刘易斯和塞恩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银行将以500亿美元收购美林证券。这天无疑是投资银行历史上最具有戏剧性的一天--已有94年历史的美林不复存在,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这番逆势而为的大动作,一下子令刘易斯取代过往光芒闪耀的银行家,成为备受关注的银行界新王者。“闪电猎人!”“华尔街的拯救者!”刘易斯在聚光灯下沉醉了,他最大的愿望是超越前任--享誉银行界的休·麦科尔。

麦科尔曾是北卡罗来纳国民银行的CEO,最擅长以低价收购优质资产,在任职的8年间,他主持了超过100个收购项目。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是在1998年以490亿美元并购了美洲银行(Bank America),从此公司更名为美国银行。这一名称,成就了麦科尔称霸的野心,创造出业务遍布全美的巨型银行模型。

刘易斯是麦科尔的得力助手,几乎参与了公司所有重大的收购与整合业务,在一次次收购过程中,他得以平步青云。美国银行的高管们不但工作在一起,而且生活娱乐也在一起。刘易斯和麦科尔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市,属于相同的乡村俱乐部。虽然麦科尔在2001年退休了,但他活跃的身影和影响力却随处可见。

2001年,刘易斯在54岁时接替麦科尔,成为美国银行的CEO。上任之后,他在一张白纸上列出所有他想收购的公司名单,他也这么做了--他先后收购波士顿旗舰金融公司(Fleet Boston Financial)、信用卡公司MBNA、拉塞尔银行(LaSalle Bank)和美国国家金融公司。

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轰动到足以超越麦科尔的大手笔。刘易斯在2007年年初曾经开价1000亿美元,准备收购美林,却被美林前CEO奥尼尔拒绝。如今他能以不到一半的价格将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银行品牌收入囊中,还会有比美林更大的战利品吗?假如能拣到这个“皮夹子”,那么……于是,刘易斯不顾各方施加的压力,在两天之内仓促决定达成这笔交易。他甚至怕别人抢走这个“香饽饽”,在分析师们怀疑他支付了过高溢价时反驳道:“难道我们要等美林反悔,或者等其他银行介入?美国银行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机会稍纵即逝!”刘易斯不但是美国银行的CEO,还是董事长,他一人独揽大权,谁能说不呢?

一个兼并经验相当丰富的CEO,为什么不经尽职调查就作出如此莽撞的决定?因为他买的不是美林证券本身,而是美林证券对于他的意义。对他个人来说,并购美林有着巨大的情感上的意义--麦科尔可从来没有收购过美林,而现在,他,刘易斯,做到了。正如他在一次访谈中所坦承的:“在投资银行界,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一旦将这个公司(美林)纳入美国银行旗下,我们的战略目标就完成了!”他的潜台词是:我的个人目标也就完成了。

不幸的是,刘易斯这种极度膨胀的快感很快就随着美林财务状况的失控消退了。随着收购案的脉络逐渐变清晰,不管是刘易斯还是投资者都发现,美国银行上了美林的大当。美国银行在2008年12月初发现,美林的亏损远远超出它的预期,内部核算显示此前的两个月内,美林的亏损达到惊人的150亿美元,而12月的亏损状况将更糟糕。刘易斯准备放弃对美林的收购。他于12月17日飞赴华盛顿,但那时已骑虎难下。

且不说美林不答应,就连保尔森和伯南克也是恩威并施,极力劝阻他,并表示如果他放弃收购美林,这将在美国金融系统内引发灾难性的后果,而且市场和政府官员对美国银行的信任也将消减。其潜台词是:刘易斯的高位也未必能保得住。而如果美国银行同意承担部分先期的损失,那么政府除了拨给它450亿美元救助资金外,还将再为美国银行提供1180亿美元的资产担保。

事实证明,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是个大灾难。一心只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塞恩,在2008年第四季度公司亏损超过150亿美元的情况下,仍赶在12月底给美林高管发放40亿美元的年终奖,他还厚着脸皮向董事会索要1000万美元的红包,理由是他通过精明的交易手段为股东争取到了利益。塞恩索取报酬的行为无疑是扇了刘易斯一记响亮的耳光。刘易斯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于2009年1月赶走了塞恩,但他自己的境遇也变得岌岌可危。

难道昔日兼并战场上的将才,现在突然变成了有勇无谋的受骗者?对权力的欲望和极度膨胀的自信,致使刘易斯判断失误。刘易斯早期参与的交易有两个主要特征:被收购的公司都属于零售银行范畴,而且当时的经济形势比较乐观。例如北卡罗来纳国民银行对美洲银行的收购,以及美国银行对波士顿旗舰金融公司的收购都符合这两个特征。这些收购都遵循着既定的原则:使企业削减营运成本、巩固资产和增强实力,以规避竞争者,并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然而,刘易斯收购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和美林证券时,上述原则就不适用了。美国国家金融公司是一个抵押贷款机构,它不是银行,而且潜藏着巨大的贷款亏损,美林则更是以深陷次贷危机及拥有太多有毒资产而“著称”。

在宣布收购美林证券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国银行的股票价格还保持在每股33.74美元,但之后股价便一路狂泻,并一度触及每股2.53美元的价位,创20年来的新低。即使股价后来有所反弹,美国银行也已元气大伤。这口气要再缓回来,美国银行不知需要等多少年。美国银行的大股东杰里·芬格因无法容忍资产受损,终于发起行动,他强烈要求刘易斯引咎辞职,为收购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和美林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负责。

眼见自己的资产价值蒸发了95%,股东们当然要喊冤叫屈,因为这简直是无妄之灾。与金融危机的肇事者不同,美国银行作为分支机构最多的以消费业务为基础的零售银行,在次贷危机中原本并未受损。刘易斯也并非无能之辈,更不是贪图短期利益的金融掮客。美国银行是他唯一效力过的公司,而他本人曾两度(分别在2001年和2008年)被《美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年度银行家”。美国银行在2007年的金融海啸中为仅存的经营状况最健康的银行,他也因此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回顾刘易斯的故事,就好似读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它告诉我们:虚荣心一样能够导致毁灭。刘易斯过分激进的金融帝国梦令美国银行成为银行混业经营体制的最大祭品,他本人也在一夜间功名尽失,先是被董事会撤掉了稳坐8年的董事会主席的座椅,而后又被剥夺了CEO的权位。

中国对购房者放贷的方法已与美国接轨,比如银行放宽信贷条件,向低收入人士发放购房贷款;有些学者、专家竟然高呼“买房就是爱国”。这与当年克林顿政府积极??动金融机构放贷给不够资格申请房贷的低收入族裔的做法如出一辙。在房贷方面学美国,那么结果必定也像美国,于是房地产泡沫被吹大了。

而从中资金融机构赴海外收购受挫到刘易斯兼并美林证券撞上海底冰山,结局几乎是大同小异。目前中国企业想要向美国企业看齐,便不顾后果,争当行业龙头老大。回头看看这次受冲击的美国企业,我们会发现它们无一不在世界100强之列,有些甚至排名前十位。像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AIG,全是靠收购、兼并“做大”的,又无一不在行业里称霸。然而“做大”和“做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企业规模大了之后会形成垄断,但垄断不是“强”,而是“霸”,霸道的做法会阻碍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将企业“做大做强”不是靠急功近利,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否则,其结果也必定像美国银行,稍有不慎,便掉进万丈深渊。

虽然中资企业在收购海外资产的过程中遭到了挫败,但其实挫败并不可怕,总结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归根结底,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尽快招募、培养经得起国际金融市场考验,并具有爱国心的金融从业人员,是准备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和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否则,中国作为买方就会因辨别不清金融产品的风险,而只能就市场走势和专业知识等问题去咨询作为卖方的国际投资银行。那国际投资银行就好像老鼠掉进大米缸,怎能不使劲吃呢?

但话又说回来了,华尔街能将投资游戏玩到如此娴熟的地步,从而得以利用金融化、衍生化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财富巧取豪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中资企业在海外受挫的案例中,我们看到,除了被收购公司股票本身的价格下跌之外,汇率在资产价值蒸发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相当关键的,似乎这些案例都与美元汇率有关。那么美元今天的地位是如何得来的?中国将何以应对美元这一因素导致的变动?

导读

◆作者继续追问:证券化、衍生化的魔力靠包装,还需要怎样的更大更强的基础?具体而言,为什么外国资本能在中国稳操胜券,中资企业跨海远征却落得如此惨败?回答:金融霸权。

◆本章从美联储的形成、美联储的功能,一直到“股神”巴菲特的劫掠手法,全面解析这头金融巨兽的形成与其吞噬的战绩。

金融真相

◎金融霸权已将矛头对准中国,它们以华尔街为战舰,用强大的金融资本为武器,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为暗器,对中国进行全面的进攻。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掠夺中国财富。

◎摆脱金融霸权的控制何其艰难,经济的成功转型是关键。中国的出口业,将形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些年来巴菲特所玩的投资游戏,说穿了就是华尔街的财富金字塔游戏。这种游戏看似合法,却是“完美的犯罪”,也向我们揭示了为何华尔街能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攫取常人无法想象的利润。

要赢得胜利……你就必须坚守在游戏中……

克劳德·M·布里斯托尔

近年来,美国政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绝于耳,一刻未曾消停。中国政府并没有屈服,这令美国政府恼羞成怒,竟然把贸易保护主义当做压制手段,接二连三地对中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制裁,充分显示了世界强权的姿态。

事实上,当今的世界格局和游戏规则,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并维护的,其为此组建的各种机构包括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这些组织的活动细则、规章制度和法律,以及跨越国界的控制权,似乎都为各国度身定制了标签。对这样一个世界格局,大多数受人摆布的国家无可奈何地认可了,它们参与游戏并遵守这种规则。但有一小部分国家并不甘心,于是便被孤立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之外。

早在电脑还未发明的时候,人们无拘无束,完全凭借大脑验证数学公式,其坚韧个性得到了体现;在更久远的年代,战士外出远征则必须有很好的体能,这样他们才能在战场上远距离投矛,或凭借勇气展开肉搏战。但自从有了电脑,人类似乎就不再需要坚韧、顽强和勇气,而只需按指令操纵电脑,便可验证数学公式,或朝设定的目标投下炸弹。也就是说,许多国家放弃了自由的氛围,使自己被纳入规范的世界格局,去追求效率和效益,结果却钻进了充满诡计的圈套。于是,嗅觉敏锐的猎人消失了,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狮子和豺狼。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就是参与了全球游戏。中国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飞速提高,国家财富快速增长。我们看见,今天的世界正在走近中国。外国投资商的企业与精致的展示厅一一落户在上海和深圳那样的对外窗口;世界各国的投资银行纷纷挺进中国,在各大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国外的闲散资金也不甘落伍,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也正以强国的姿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在非洲,由中国工人修筑的为数不少的铁路,令非洲人民由衷地从心里发出这样的声音:“感谢中国!”在南美洲,中国不断增长的对大豆与牛肉的需求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出口,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在泰国北部,中国工程师炸沉了湄公河的暗礁,疏通了河道,使得满载中国物资的货船顺利地抵达东南亚国家,活跃了贸易,增加了就业机会。中国的商业触角也伸向了澳大利亚。中国越来越国际化的形象引起了华盛顿的注意,在克林顿总统的任期内掌管亚洲事务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顾问肯尼思·利伯索尔说:“中国,正以比过去更积极的方式,不但在地区范围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它制定的策略。我们已经看见一个经历巨变的自信的中国……”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战略,在过去30年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是的,2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外来侵略、内战,以及难以言状的自然灾害。她沉睡了太长时间,是该醒来了,现在已经到了她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使她再一次登上国际舞台,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中国人从心底坚信: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个压抑了200多年的苦难与屈辱的民族苏醒后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拿破仑曾预言:中国的潜力一旦被激发,将震撼全世界!中国的经济奇迹是有目共睹的,也确实震撼了全世界。从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都表明中国融入了国际大家庭。那么进入世界格局的中国今后的发展是否将受制于金融霸权?中国经济将遇到怎样的瓶颈?其冲破这些瓶颈会遭遇什么障碍?要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说说金融“巨兽”美联储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