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外省娃娃
3507400000013

第13章 茄子与教育模式

班主任茄子看起来约莫将近五十岁,直到有一天同学问我说,哎,你看出来茄子今年才三十多岁吗,我这才不敢相信地瞪着那个同学说,真的啊?我真没看出来。

说茄子显老并不是因为他萎靡不振、颤颤巍巍之类的,这些都不仅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反而他是每天都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步履铿锵的,但他就是显老,那张没有丝毫疲态的脸就是纵横布局得像个“大龄中年”。如果不是布局的原因,那我所能得出来的结论就只有是因为他心态老,没有“与时俱进”与“改革开放”的心态。虽然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勉强。

由于在北京读书时除了体育老师以外,我遇见的男教师非常稀少,当班主任的男教师更是稀缺资源,所以我根本就没设想过我的新班主任会是性别为男,以至于当我站在办公室里看见推门进来的是一个男性还稍稍愣了一下。

在主任们向我介绍了高主任怎么怎么好,而我附和着拍了拍马屁后,就跟着第一高中的名人——学生处高主任,也就是我的班主任茄子,在回旋的楼梯上绕了几圈后到了教室。其实在我转学后没两个月,学生处高主任就荣升为办公室高主任了。

在我的自我介绍后,茄子又做了个简短的总结,说我回来学习就是想考清华、北大的,吓得我当时坐在座位上都不敢抬头,生怕同学们觉得我实力过于雄厚或是为人狂妄,而我这个“文艺小青年”比较现实,没有这么科幻的理想。不过后来随着我在班级的时间呆得长了,对茄子也愈加了解了,便证明了我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班里学习好一些的,茄子通常都会给人家总结为某某某就是为了要上清华、北大而努力的!

总结之后安静的早读继续,坐在我右边的哥们儿人称“小思思”,后来因为茄子“给我找了个‘妈’”被换走了,他当时低声对我说,你看着,高× ( 他直呼其名 ) 一会儿准得读文章,就是专门读给你听的。他顿了顿,看着我受宠若惊的表情继续说,每次班里新来人都是这样,他得好好表现一把。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果不其然,临早读结束之前,茄子一脸严肃地让大家“把笔都放一放”、“坐直”,就捧着一本励志类教育书开始读。早课结束的铃声想起后,他大声喊了三次“起立”,我们迅速地起起坐坐了三次,他这才走出了门外,教室里也开始有了蜂鸣一般对话的声音。不知道这些声音里有多少与我这个新来的同学有关。

茄子是个负责任的班主任,但是个过分负责任的班主任。在茄子的心中,他带的班一定要是学校里最规矩、最出风头、最出成绩的班。所以每天的早读他要求大家要比别的班的同学早到,尽量争取一切可利用的学习时间,而他自己会每天早上从家跑步来学校,在食堂吃过早点后,早早地就坐在了教室里备课,也监督大家的早读。如果有同学来得晚些的——纵使没有超过学校规定的迟到时间,他也一样会给人截在门口进行批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都会在别的班的同学还零零散散地到校的时候,就已经齐刷刷地坐在教室里了。

这种对时间的紧张利用当然不仅体现在早读时间。“课间不抬头、不说话政策”、午休时间尽早回班自习、走读生晚课后要回家学习到至少十一点半等等,都是茄子的要求——他甚至会给学生家里打电话,问家长学生是否在学习。每天的早操后其他班级都是走路回教室的,唯独茄子把大家集合起来跑步回班,听着几个老师指指点点地说“高主任带的班就是不一样”,便能看见茄子昂首阔步的自得神情。那时茄子整天强调着要学习那个外省高升学率重点中学的精神,我却一直不知道该校具体的精神为何种表现。直到有一天茄子把他从该学校学习时的录像拿来给大家看,我这又彻彻底底地震撼了一次。

首先录像中可以看到该校占地200亩的校园,三栋教学楼和五大馆,让我甚至对那是否是一个高中产生了怀疑。

北京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之前所在的学校又不是重点,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供办公和艺术生上课的艺术楼,外加一个200多米的微型操场,就差不多是全部占地面积了。当我第一次到一高中上课时,就已经感叹于一高中的占地规模了——进了大门以花坛延展开长长的过道,两侧分别为科技楼和体艺馆,花坛尽头处是一座喷泉,过了喷泉便是宽度令我感慨的教学楼。另外3栋学生公寓,400米的塑胶草地操场和大食堂自是不必说,篮球场、菜园子、综合超市、书店、冷饮店、米线店、炸串店,甚至还有兜售香烟的小贩站在一旁,令我大开眼界。那一瞬间让我联想到以前看的一部叫做 《 爱丽丝学园 》 的动漫,学校规模虽然无法与学园相比,却也是足够让我这个来自迷你校园的学生感到吃惊的了。而这个视频里的中学,自行车穿梭其中,宛然大学校园的模样。

当然使我震撼的并不是校园的占地面积,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下课不抬头也便罢了,跑步去洗手间,跑步下楼跑操时手里拿着英语书,站好队后每个人都先读英语,然后才将书夹起来开始高密度的跑步,不管男体委还是女体委,声音一样铿锵有力,跑步时大家整齐划一。大概一天中唯一可以休息发泄的时间便是午饭时间了,每个人的吃相都一样狼狈,往嘴里塞进食物,大口咀嚼的样子好像和食物有仇一样,女生们的饭量也都不小,但都吃得很快,大概惦记着还要赶快学习的吧。

看过录像后茄子严肃的表情上还有点莫名的扬扬得意,让大家思考一下自己的感受。当时我回想着自己在京的学习生活——学校早七点才会开门,而我每天踩着七点半的早读铃声到校,更有耍酷的学生是非要迟到不可的,但老师和学校也奈何不得;莫说课间是不可置否的玩闹时间,就连课上也是有很多学生不听课的,吃零食、聊天、睡觉、手机上网,只要这堂课你不喜欢,只要你做得不是太出格,那么这些完全可以。有时一节地理课下来班里就只剩几个同学还保持着清醒的状态。教师在学校自然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们都有点自己的小脾气,下雪天的时候甚至大家攒了雪球一起往德育处主任的身上砸。每天下午四点二十放学、值日至没有卫生死角,五点钟便也静校了,想要多留学校也是不允许的。

天壤之别。

看这段录像时我的生活便是一本练习册做好收起,又摊开另一本练习册,一本课本背好,又打开另一本背诵,桌子上摞起来的书本整整两摞,只留下一小点空间供我伏案,头早埋得不见踪影,每天如此。纵然这样,因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题速度自然也是不同的,一旁的露效率极高,几本练习册在短时间内便处理掉,而我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做着题内心焦急,便哭了出来,眼泪流淌不止。露会劝我,告诉我不要着急之类的话。而我只是想着,自己以前的学习虽然也是要耗到十二点左右,但效率是极低的,而大家却一直处于这样紧张的状态,我是无论怎么补也追赶不上来的。那时我不由得悲观,觉得这样的教育已经很变态了,没想到又蹦出来了这么一个更变态的中学。

记得那时总是在上火,上火-感冒-发烧-恢复-再上火,构成一个可怕的循环。不知道是因为急火攻心,还是因为长期吃饼干、面包,得不到蔬果的补充的原因。而我这种浑浑噩噩未曾对任何人提起,包括凌晓晨和魏小来。我们都在一条不断向前赶的路上,不允许私自停歇片刻。

在QQ日志上写过,“难受。人家一直都是怎么学的,我一直都是怎么学的,差距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可在焦急的同时,我也在为自己庆幸着,庆幸自己不是一直以来在如此重压的环境下为了学习而学习,庆幸自己还有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庆幸自己存在着独立的大脑而不仅仅是一个机器。

茄子的一句话我一直没有忘记,那时他伸出右手,屈起无名指和小指,晃动着小臂,一脸的大义凛然:“家族的历史,就要在我们的手中改写!”

一瞬间我的思想感情错综复杂,可笑、悲哀、无措……每个人都是有权利活出自己的生活态度的,对我而言,我一直认为倘若人生一世不能活出自我,简直是白来世上一遭!我认为努力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写什么家族的历史,而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所爱,只有这样我们才是有憧憬、有动力、有激情的,而不是背负着由外界带来的包袱,为了不属于自己希望的去努力。

电影 《 斗爱 》 里的片段,女主人公一身火红的舞裙,妆容妩媚妖娆,孤自一人坐在冷清、素淡的场馆二层栏杆上,男主人公的脚步声一步步靠近,她举起手中的小玻璃瓶晃了晃,仰头喝下里面的酒,尖细的下颚仰起来是一种凌厉决然的美。她放下瓶子看着他笑了,笑得那般美丽凄艳,便仰身从栏杆上翻了下去。火红的裙裾如同染了鲜血的花朵,热烈而绝望,划过空中。

因为她不是因为自己热爱舞蹈而去跳,但为了他,她必须跳。直到她跳不了,他的愤怒与对她本身的漠视,于是她只有绝望。

人的努力是该为了自己爱的事物而存在的,并非其他,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悔地坚持下去,活出真正的自己。否则最终剩下的,只是我们对于自己这一生的茫然与空落。

不同的是,茄子的人生观就是考高分-重点大学-好工作-升职-碌碌而终。那时我一直在反复强调自己的梦,在空间里写了出来,鼓励自己:

文字。美术。音乐。那么爱的生活。觉得为了自己想要的,真的是一定要坚持下去。

葵还要写字。看书。写字。旅行。听现场。

葵还要画画。各种漂亮的图片和设计。

葵还要让自己的个性在这个世界上展现。她爱那些设计和搭配,那是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愿望。

葵还要开店。小酒吧,手工艺品,唱片,书籍和画。外卖冰激凌和棉花糖。所有的客人都可以在我的糖罐子里随意抓两块,那是好心情。

所有的所有都是为了这些啊。

“让我的心去飞翔,越过幻想越过忧伤,打开束缚心灵的枷锁,回到每个想去的地方……心中有一团火焰,曾默许过许多誓言,只有一个愿望还牢牢记在心田……”——谢天笑 《 只有一个愿望 》。

北方小城又降温了。可是葵知道,暖阳总会到来。无论多波折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