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3554400000021

第21章 看不见的利润--职场经济学(3)

另外,还有一部分女性之所以选择单身,是因为她们曾受到过感情的伤害,已经不相信感情和男性这东西了,她们会觉得与其去依赖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男人,还不如靠自己的努力,还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样来得实在,来的可靠。于是就紧紧地抓住事业这根稻草,然后没日没夜地工作着,直至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其实,这些女性越是这么想,她们就越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和婚姻,虽然在外人看来她们是事业有成,风光无限的女强人,可是毕竟与“剩女”这个代名词挂上了钩。如果她们不转变“事业为重”的思想,恐怕就只能永远锁定在单身的道路上了,于是,就有了单身女贵族的“路径依赖”。

“在我的生活规划中只有赚钱、攒钱,直到我没有能力再去工作。我会选择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买座小房子,过舒适自在的生活,比如读书、画画、品茶、下棋……”这是中国某著名女企业家的人生规划。她也是一名单身女性,在她将近50岁的时候名声就已风靡中国,可别管她的事业多么的成功,她却始终没有将家庭和寻找伴侣列入人生的规划中。

像她这样有名有业却还是单身的女强人很多,这一类人因为她们拥有过高的收入,在经济、工作能力方面她们是完全独立的,已经不需要再去依赖男性了。在这种“独立”和“不需要”的思想引领下,她们最终形成了对事业的“路径依赖”,成为职场中的单身女贵族。

肯尼思·阿罗的著名理论:阿罗不可能定理

上海的一家三星级酒店实行的也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反倒是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这一家三星级酒店是由三个人筹资合伙开办的,因为三个股东出资都是一样的。所以在酒店的管理中,也就没有了其他股份公司那样的最大股东并且由他组织管理机构的情况,因此他们不知道该听谁的,三个股东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达成一项决议,决议规定:每一项公司决策,只要有一个人持反对的态度,那么该决策就取消,他们采取的就是“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采取这样的原则我们先不去讨论是否对酒店的发展有帮助,但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就是一种创新。

所谓原则是指经过长期检验所整理出来的合理化现象。

原则有多种多样──经营管理原则、目标管理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其中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则。不管是政治选举还是通过某项决定,一旦所有人的观点不一样时,就根据这一原则来举手表决,如果同意的人多于不同意的人,那么这个决议就算通过,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一般说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尊重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原则。

但是这一原则是否就是真理呢?或者说这一原则就能在任何时候都能用呢?

肯定是不可能的,不管怎样的原则都会有它的片面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不例外。因为有时候多数人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就像俗话说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这就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样,五个常任理事国在通过决议的时候实行的是一票否决权,五个代表中,只要有一个投否决票,任何决议都不能通过。

所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不能令所有人都满意,因为还有少数人不同意,就证明还有反对者存在,这一现象很早就为经济学家们所关注。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根据这一原则提出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经济学小知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偏向,同时又要在多种方案之间作出选择,那么仅仅依靠民主制度,将不会得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

我们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这一定理。

在巴西,政府规定,本国公民必须完成高中教育,否则即视为违法。然而,巴西有一个少数民族──莫西干人,根据他们的宗教信仰,本族人一旦过了15周岁,就不能再受教育,只能务农。这样的信仰与巴西政府的规定截然相反,于是,莫西干人成了政府法规的反对者。而政府为了让莫西干人完成高中教育,出动大批警察,采取强制手段让莫西干人的少年子弟重返学校接受教育,由此,双方的冲突终于发展成暴力事件。为了解决这件事,莫西干人最后上告法庭,要求维护自己的“不受教育权”。

莫西干人人口很少,占巴西公民的极少数,如果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他们绝对不可能胜诉,因为法律体现的是“绝大多数巴西人的意志”。但是,在长达五年的诉讼后,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最终以“多数服从少数”的方式结束。于是法官作出了一项著名的判决:保护莫西干人的“不受教育权”。判决认为,真正的民主应该是“多数”与“少数”并重的民主。所谓全体人民的利益是不存在的,不能压倒少数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莫西干人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损害社会。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认定今天的多数就是“正确”的,而有着与众不同生活方式的莫西干人就是“错误”的。

所以,在企业中,普通人肯定占大多数,智者往往只占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就意味着智者需要服从普通人。而普通人只是政策的执行者,并不是政策的决定者,如果这样的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依靠普通人去做出决策,必然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实际上,有着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坚决执行的就是“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当然,这里的“少数”是指洞悉市场、有着远见卓识的少数。

所以,“少数服从多数”是一种原则,而“多数服从少数”则是一种智慧。我们要在 “多数”与“少数”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这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艺术。

人多力量不一定大:规模报酬变化

在中国,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词汇:“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等等,用来鼓励那些灰心丧气的团队们,这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在我国的大革命时期,革命先烈团结在一起的不可征服的那种冲天干劲和革命热情。在国外,类似这样鼓舞人心的词汇也到处都是,例如“巨大的松涛声,是从每棵树上发出来的”【欧洲】、“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伊朗】、“微风积聚成台风”【越南】等等,这些铺天盖地的谚语、俗语警句,其实就是在向人们传达一个这样的信息:任何组织、事情只要达到规模了,人员多了,就能发挥出强大的不可预料的力量。

用经济学的观点看待这个“人多力量大”的规模问题,其实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规模报酬变化”的问题。

经济学小知识:规模报酬变化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通常来说有三种情况,即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矿泉水厂每月生产20千吨的矿泉水,所用资本为200个单位,耗费劳动为100个单位。现在矿泉水厂因为资金雄厚,厂长就将厂的规模扩大为原来的3倍,在投入生产时使用600个单位的资本,300个单位的劳动,由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会是什么样的,经济学专家说无非就是三种可能:

【1】产量没有比原来高了,反而低了,也就是总产量小于60千吨,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规模报酬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产量正好是60千吨,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即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产量达到了60千吨以上,如果是这种情形,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由此,我们知道,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也在跟着发生变化,要么比原来的比例产量高了,要么比原来的比例产量低了,要么保持原来的比例产量不变。那么,引起规模报酬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造成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产出水平的扩大,或者说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规模不经济是指由于产出水平的扩大,或者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本的提高。

对于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随着规模的扩大,然后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即规模经济。可是追求规模经济不能盲目,相信大家也都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如果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只知道一味地扩大生产规模,认为规模生产扩大了,企业就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润。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不知道生产的极限,最终的结果会让企业蒙受损失的。这是因为无论哪种生产都有自己的极限,当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它就只能在这个极限内运作,如果你要背道而驰,往往就会发生“规模不经济”的情况,让企业的生产变得不合理。

这是企业扩大生产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另外,也有许多企业的在努力追求规模扩大的同时,出现规模经济,即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况,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学家说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因素:

【1】“专业化的分工协作”。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说过这样一个例子:

在最初的大头针这个行业里,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工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天,也只能生产出一个大头针,生产效率可谓极其低下。后来,大头针企业将生产大头针的流程分为18道工序,要每个技术人员只负责其中的一道工序就行了,这样一天下来,每人的平均日产量可以到达4800个,生产产量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这也就是企业规模化后,专业化和分工化的结果。

但要注意的是专业分工固然可以提高效率,但它不可能无限地加以细分,否则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副作用。很多企业考虑到效益之后,将生产专业分工,这会把工人变得像一台机器一样,久而久之,工人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效率下降。

【2】生产要素自己的规模经济。例如,在修建输油管道的时候,工作人员将输油管道的直径扩大了1倍,周长也扩大1倍,这时我们套用相关的公式知道,输油管的截面积不只扩大了1倍,而是超过了1倍,这意味着输油管的运输能力也超过了1倍,这也就是规模经济。由此,每单位原油的运输成本也就随之降低。但要知道,任何时候也不能为了石油的生产效率而无限地扩大输油管道,若是这样的话铺设的成本也必然得到增加,会导致石油单位成本的上升,变成“规模不经济”了。

另外,站在管理学的角度看待,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它的人员肯定也随着多起来,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工作人员的增多,都会造成管理上的不便,使得管理的效率变得更为低下了。一般来说,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大,其管理的层次也会多起来,这样也就会造成企业的不协调和加大控制的难度。例如,在大企业里,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和执行决策的时间肯定更为漫长,而且执行起来后,它的有效性往往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种管理上的局限性必然会带来规模报酬递减。

经济学小知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认识规模经济的规律,才能对自己企业的发展作出最有效的规划。很多时候,很多企业会急着把自己的公司做大,但盲目的扩张,就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直至最后企业破产倒闭。所以,企业在追求扩张的时候,一定要在核心业务做强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一切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变大,实现长久的规模经济才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