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3554400000026

第26章 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博弈经济学(2)

其实,这种博弈论给了弱者这样一个启示: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人,有时可以用等待来作为反击。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博弈当中,谁都不是傻子,谁都在想方设法地去攻击对方,然后保护自己,最终取得胜利。但要知道,不管你攻击的对象是谁,首先对方也是一个跟你一样理性的人,在你攻击别人的时候,别人肯定也会在想方设法攻击你,因为谁都不想坐以待毙。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就只能看谁的智商高了,看谁会先出击了。

经济学名词直通车:对策论

博弈就是这样的一种斗智竞争,作为一门科学,博弈论就是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行为的一种学问。或者准确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问,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对策论”。

而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并运用博弈论原理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在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处理劳资关系以及在与政府的关系和合作等多方面,博弈论都是企业经营者比较科学且十分有效的决策工具。

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非零和博弈

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世界有美苏两极格局开始向多极格局发展。尽管美国仍然是世界的超级大国,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取代,但是,不能否认,美国的地位正在一步步地下降。这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中国的崛起。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2005年9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合作:不均衡世界中的援助、贸易和安全》的报告认为“中国是过去20年中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人均收入翻了三倍。”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已上升20位,现位居全球第85位。这种发展速度使得美国越来越恐慌,但是美国又不能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现在的中美关系是既有合作又有矛盾。

合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双边贸易方面,中美双方是两个贸易大国,不管是中国出口美国还是美国出口中国,每年的贸易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美国民间智库经济政策研究(EPI)的统计,沃尔玛百货公司仅2006年就从中国进口了267亿美元的产品。所以,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摩擦,但是从贸易的角度来说,双方都离不开谁。同时在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核扩散等问题方面,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合作,毕竟这些都是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单凭美国一个国家是不可能解决得了的。

而矛盾方面主要表现在人民币汇率方面,美国一直要求中国升值人民币汇率,那么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就能进一步扩大出口,因为人民币升值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会提高,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也会升高,到时候,每单位的人民币能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到时候中美贸易就更能拉动美国经济的增长。为了牵制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一直讳莫如深,并且私下也出卖武器给台湾,以便以台湾为战略要地来限制中国。并且美国一直对中国的告诉发展有恐惧心理,所以,在美国朝野,有很多人散布“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对美国造成了安全威胁。……这种种就造成了中美两国矛盾的爆发。

中美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复杂的,它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最重要的国家双边关系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了正常化,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两国关系经常是在进展与停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由于中美之间既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又在朝核、伊核、中东等问题、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蔓延、建立维护全球和区域安全的新体制、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都有着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中美关系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就是一种非零和博弈。

经济学名词直通车:非零和博弈

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的博弈,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

生物学上有一种“共生”现象,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或者植物、微生物能够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大海里有一种俗称清道夫的小鱼经常挖出大鱼嘴里的寄生虫和食物碎屑,填饱自己的肚皮。这么一来,清道夫鱼吃饱了,大鱼的嘴也被清理得一干二净。这种双方互惠的关系被称为“互利共生”。

而非零和博弈也就是一种互利共生。

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必须依赖对方,美国依赖中国的巨大市场,中国也依赖美国的某些先进技术。所以,一直以来,中美之间都是既竞争又合作。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中美之间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以双方能够实现共赢的局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竞争”的含义在于“竞”而不是“争”,“竞”是本质,就是学习,追赶的意思。企业之间是这样,那么国家之间也是这样。

现在,由于人类对资源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如果用完了之后,就没有了的。而人类要继续向前发展,如果没有资源了,这种结局是很可怕的,那一天人类就会走向灭亡。所以,现在人类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任何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的关系愈加明显。这种种共同的问题导致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传统的观念认为社会是竞争的,并且认为竞争的双方除了竞争之外就不可能再有合作的可能。但是,现在人们的观念开始不断转变,传统的所谓“竞争”社会正逐步迈向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竞合”社会。企业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运作模式的主导趋势。实际上这种新的经济运作模式体现出一种合作主义,所谓合作主义,就是把市场就是“战场”、市场就是“赌场”的观念变为市场就是“合作场”、“双赢场”的观念。一些国际著名企业倡导的不是“我之所得就是你之所失”的零和博弈思想,而是互补和合作的非零和博弈思想。

比如Intel和微软,Intel的技术,即芯片,其发展速度越快,微软的新的软件才越有用,同样,微软的软件发展得越好、越先进,那么Intel的芯片才真正有用武之地。这就是互补。

“无敌最是寂寞”。就像比剑一样,要是一位剑手真的没有了对手,我想他肯定是寂寞的,并且他也就永远停留在了那个水平上而不可能再有什么发展。而只有有了对手,才会激发他的潜力,因为他想超过他的对手,那么在这种意念的支配下,他会苦练剑术,寻求进步。

企业也一样,优秀公司的理念是: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失败的话,就一定要帮助别人成功。任何一家企业,只有有竞争对手的存在,才会让它有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也是它不断发展的源泉。

优胜劣汰的“新原因”:决策论

美国的梅西公司在创业之初,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口号,就是“用现款买便宜货”。他唱响的“便宜货”三个字,因为把握住了广大消费者的心理,所以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此,每天进入他百货公司的消费者就像潮水般一样接踵摩肩,络绎不绝。在创业初期,他就凭着这个口号给自己开了个好彩头,并赚上了一大笔钱,让自己一下子跑到了同行业的前头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手里的积攒的钱越来越多了,但更多的消费者因为要忙于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都不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商场里。于是,1910年,梅西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首创了“信用卡购物”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只要消费者到梅西的银行办一张信用卡,他就可以凭借着这张信用卡到任何一家商店进行消费或用电话预购商品。这一举措给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也为广大的消费者节省了好多购物的时间,因此梅西再创成功。

同行们看到梅西的成功后,为了能更好地和他展开竞争。于是,就想出了“分期付款”的经营策略,这个策略是允许消费者用小钱先去买大件的商品,只要消费之后把钱补上就行。这是个史无前例的新举措,它在心灵深处给了广大消费者以巨大的鼓舞。于是,梅西被打败了。为了改善自己的经营,1939年,梅西又推出了“限时分付”的方式,这个方式是购买较大件的商品时,允许消费者在限定时间内试用,如果试用之后觉得满意,还可以分期给这个商品付款。这一举措,使得梅西又把消费者从竞争对手哪里抢了回来。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了信用卡消费,梅西的竞争对手于是又使出了“一月一付”方式,这个方式又再次把梅西打败了。看着日益下降的销售额,梅西大为苦恼,为了解决问题,他又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之所以会一次又一次被打败,那是因为自己的经营策略老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此,梅西又推出了一套新的经营方式:即消费者不仅可以凭信用卡购物,还可在十天内付款,还提供售后服务;如果消费者无力一次付清,可以在首付1/5的基础上,其余部分再分期支付。结果梅西再次从竞争对手那里赢得了他的消费者。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梅西依然在百货行业中遥遥领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梅西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跟上时代的变化,就是我们的生命。”

对于梅西公司来说,不管是“用现款买便宜货”、“信用卡购物”制度,还是“限时分付”,都是一种决策。这些决策的出台才使得梅西公司一百多年过去了仍然处于同行的“领头羊”地位。这都是决策的作用。

而关于怎样决策的理论就是决策论。

经济学名词直通车:决策论

决策论是根据信息和评价准则,用数量方法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对同一个问题所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或状态,又有几种可选方案,就构成一个决策,而决策者为对付这些情况所取的对策方案就组成决策方案或策略。

决策论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概率论的发展,早在1763年贝叶斯发表条件概率定理时起,统计判定理论就已发萌芽。1815年拉普拉斯用此定理估计第二天太阳还将升起的概率,把统计判定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统计判定理论实际上是在风险情况下的决策理论。这些理论和对策理论概念上的结合发展成为现代的决策论。而决策论也就是一种博弈经济学。

在一家企业的管理中,要想使企业得到长足地发展,决策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每一项决策都会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给企业指明一条发展的道路,道路好,就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道路不好,则只能阻碍企业地发展。

1996年底,巨人集团在经历了辉煌的创业之后,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危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曾经那么红红火火的企业,就这样开始落魄潦倒了呢?究其原因虽然有很多方面。但在世人看来,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领导者史玉柱,因为他的性格和管理思想才导致了巨人集团的没落。

人们都说史玉柱这个人不怎么懂得社交,也不善于社交。关于这一点,史玉柱在后来的反思中也说自己的一大弱点就是不懂得、不善于社交,他说自己的真正朋友就没有几个。无论是政界,还是金融界、新闻界都没有什么走得很近的朋友。其实,正是他的这种自我封闭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于是,引领着巨人集团走上了封闭的发展道路。因此,一旦出现危机,它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不善交际的另一个危害就是他留不住人才,虽然他给了他的员工优厚的待遇,但是那些人才还是离开了他。另外,在巨人集团的股份中,史玉柱一个人就占了90%以上,这种独占股份的情况会导致“个人说了算”的独裁决策机制的产生。正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巨人集团的董事会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实际上都是史玉柱个人说了算。所以他进行决策时,别人很少会坚持各自的意见的,也无法干扰他的决策,所以就会导致他的很多决策的失误。

“巨人大厦”的狂热上马就是史玉柱决策失误的表现之一。1992年,巨人集团计划盖一座18层的巨人大厦以作为集团公司的办公楼。到1993年的时候,史玉柱看到大厦所在地理位置很好,准备再盖高一些,准备用巨人大厦开发房地产,于是决定改为54层。同时,因为争强好胜的心理作怪,为了超过当时广州准备兴建的63层全国最高建筑,设计又改为64层。1994年初,又有人认为64层有点犯忌,便又将64层改为70层。楼层是比以前高多了,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由于楼层的加高,预算增加到12亿,工期延长到了6年。又由于大厦在施工过程中,碰到了地震断裂带并遭两次水淹,又不得不追加预算和推迟工期。出现这种情况后,国内债主们闻风而动,都上门讨债。并且因为巨人大厦的原因,导致企业内部资金萎缩,法院冻结资产,新闻聚焦报道,一下子就把史玉柱这位响当当的现代企业家置于难以摆脱的绝境。后来史玉柱自己也承认,兴建巨人大厦是他自己头脑发热的结果,并非经济因素所致。

不管是“巨人大厦”的狂热上马,还是后来对生物工程的管理不善,都与巨人集团的决策有关,正是这些错误或不好的决策,才导致巨人集团出现发展困境。所以,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决策是确定型、风险型【又称统计型或随机型】还是不确定型,这样则有利于一项好的决策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