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全集
3554400000005

第5章 隐形的经济行为意识--消费经济学(1)

消费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消费的现象后面总是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商家“陷阱”和经济知识,如果我们不想在消费中落入商家的“圈套”,不想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东西,我们就得了解这些消费背后隐藏的秘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人“宰”。

“保姆荒”的现象分析:劳务消费

2007年,中国某媒体曾发表了这样一篇报道:

近些年来,全国各大媒体都曾有报道,说每年年底,临近春节这一段时间,各大中小城市都要闹“保姆荒”,保姆资源在现在来是越来越缺了,这在大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北京家政市场的负责人曾也证实说,每到腊月,保姆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面对这种形势,全国各地的媒体和相关专业人士曾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保姆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呼吁,对社会的这种现象表达了很多的忧虑。

对于目前“保姆荒”的现象是好是坏,社会是众口不一。但如果仅仅是用积极的观念看待“保姆荒”的问题,透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这个社会还是进步了不少:

1.人们的生活水平是真的比过去提高了不少。在过去,雇佣保姆的现象虽然有,但少之又少,不至于像现在这么普遍,甚至发展到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过去,大部分的人都没有那份“闲钱”去请保姆,所以享受保姆的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了。但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了,尤其近几年来,很多北京人、上海人都愿意找家政公司为打扫家里的卫生,而自己则把时间用在了工作和其他的事情上去。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要是没有多余的钱,人们哪里有心思去请保姆啊。

2.随着民众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保姆也有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过去,保姆在雇主那里感觉就是个下人,从雇主那里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现在在那些大城市里,更多的家庭都把保姆都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向家人一样平等对待保姆、尊重保姆、爱护保姆,有的家庭甚至和保姆结下了深厚情谊,以至于最后难舍难分。

3.保姆行业逐渐开始了职业化的势头。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在以前保姆和雇主之间的雇佣行为在中国现行劳动法中是不受保护的,所以这也容易造成保姆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保姆队伍也不稳定。但在现在由于社会在家政业的关注度高了,所以职业化管理也逐渐被摆上台面讨论,使得保姆和雇主都有了相关的约束规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保姆荒”呢?这主要因为市场的强烈需要,还有巨大的供求差距、行业的欠缺规范化、家政市场的不成熟等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人们对“保姆荒”的思考和讨论必将促进家政市场的全面进步。因此说“保姆荒”不是一件坏事,“保姆荒”也不必慌。

这是中国某媒体关于保姆的相关报道,反映的是目前的保姆的相关问题。其实,请保姆就是家庭花钱购买的一种服务,而这种服务就是人们的一种劳务消费。劳务消费除了请保姆之外,还有理发、修理等等。

北京市的一次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北京市居民家庭平均每天花在做饭、洗衣、照料老人、孩子等家务劳动上的时间,男的是2.8小时,女的是4.2小时,而29~45岁年龄组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平均不到5分钟。

为了这些家务活,却连锻炼的时间都没有了。这就是很多现代人的生活,把自己束缚在家务活上,却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这不是因为没有钱,而只是有太多的家务活要干而没有时间。因此,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累。

而这种情况却与现代人的生活消费方式格格不入,所以,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劳务消费悄然兴起。

而这种劳务消费市场的兴起有什么影响呢?

经济学小知识:劳务消费

所谓劳务消费,是指家庭花钱购买的各种服务,如修理、理发、旅游、请保姆等,这部分消费是家庭消费必不可少的。劳务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美化家庭生活,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

【1】有利于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

劳务行业因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而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又非常的丰富,就业压力巨大。随着各种改革特别企业改革的进行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我国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大力发展劳务消费便是一种有效的出路。因为这些行业一般来说都属于第三产业,那么,这些产业里就能把大量的劳动力吸收进去。

国家统计局1998年7月对北京、广州、上海等7个城市的调查,需要家电维修、上门送报、家庭教师、看护老人小孩病人、净菜送货等17项服务的家庭数量占到70%,有707万个城市家庭需要提供各项服务,累计有2000万个临时就业机会。

【2】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靠的是人,试想,整天不得不为了家务活忙这忙那的人怎么能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提供帮助呢。所以,一些劳务消费的发展,如保姆、维修、搬家、家教等,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闲暇时间,以利于开展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丰富消费生活,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者自身素质。而人的自身素质提高了,又通过多种闲暇活动放松了心情,那么人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创造了。这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能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我我国,第一、二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了,并且对国家的贡献也已经达到一定极限了。所以。要想使我国的经济繁荣发展,发展第三产业是必由之路。可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第三产业一直比较落后,占GDP的比重也较低,1985年为28.5%、1990年为31.3%、1995年为30.7%、2000年为33.2%、2001年为33.6%。

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因为对GDP的贡献第一、二产业最大,可事实上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应该要更大一些的,所以,第三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劳务消费,振兴第三产业,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及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意义巨大。

【4】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这种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而且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而劳务消费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所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务消费不仅能够适应这一要求,还能不断完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满足人们的物质尤其是精神文化的需要,从而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同一航程两种票价:价格歧视

莉莉是济南人,但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留在广州从事IT工作。2008年7月的某一天,她突然接到母亲身体不适的电话,因为担心母亲的身体。所以,当天就向单位请了五天的假期,回去探望母亲。单位批准了她的假期后,她就直奔机票售票点买了张当天起飞的机票,由于是淡季,机票并不紧张,而且打折打的厉害,从广州到济南的机票才750元。莉莉觉得这样坐做飞机简直太便宜。于是,她干脆又去机票售票点买返程票。谁知售票员告诉她,从济南到广州的机票是1420元。莉莉觉得很是奇怪,为什么乘的是同一航空公司的飞机,甚至返回来的时候还是同一架飞机,而且同样的机组,同样的路程,但价格却相差如此悬殊。

其实,航空公司的这种同一航程两种价格的经营策略,就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这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经常也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你去商场购物的时候,同样的东西,也许你问是一个价格,而你的爱人去问又是另一种价格,商家给商品的定价似乎是“看人定价”。而这种价格差异化的策略,也就是“价格歧视”。

王女士对自己的穿着打扮非常讲究,而且时不时会去商场淘一些时尚的衣服和装饰品,然后对镜梳妆精心装扮自己。她非常懂得生活,也是一位很精致的女人。结婚五年了,可婚姻的繁琐和生活的琐碎并没有束缚住这位靓丽俏佳人,她总说女人的美丽是有期限的,要好好善待自己。一次,她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看到一条非常漂亮的丝巾,试了试之后感觉也非常满意,于是就问售货小姐:“这条丝巾多少钱?”售货小姐说:“这条丝巾是今年的新品,不打折是200元。”王女士觉得物不所值,于是悄然走开了。

晚上,她准备好晚饭,正好丈夫也从外面归来。而且一进门就对她说:“亲爱的,很久没有送你东西了,所以今天我特地去了一趟商场买了一件礼物给你。”王女士温柔地接过丈夫的礼物,打开一看,正是自己在商场里看上但却没有买的丝巾。她高兴之余问丈夫:“丝巾多少钱买的?”丈夫说:“不贵,打折之后300元。”王女士听了,捧腹大笑。

经济学小知识: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一般来说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它还可指一家厂商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而对于商家的这种价格歧视的经营策略,其实,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家也都知道做生意无非是为了赚钱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出售商品的时候价格能抬高就尽量抬高。可是,前提是商家也知道低成本高价格的东西不是所有顾客都能承受的,因此在注重利润的同时,他们也要保证销量。这是因为如果商家只注重单件的利润,对所有的顾客都同等对待,按统一的价格出售就有可能造成产品积压、卖不出去的情况。

所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商家就想出了一套办法,即按照消费者各自能承受的水平来定价。但这个条件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弹性上的,需求弹性就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程度,就如商场上的商品对某些人来说是不得不买,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可买可不买的。所以,需求弹性越高,消费者对价格就会越敏感。因此,商家会对需求弹性高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因为价格定高了就很容易失去这类对价格敏感的顾客。当然,对需求弹性低的消费者就要收取高价了,因为他们对价格不敏感,需求也相对比较稳定。

经济学小知识: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说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即总收益大于总成本,但这并不是厂商从事生产和出售商品的目的,厂商往往要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即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

所以商家根据消费者“需求弹性”这一心理特点对商品采取差别定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法就叫“价格歧视”。毋庸置疑,这种“价格歧视”可以让商家从中谋取一些利益,但并不意味着“价格歧视”就可以随随便便地运用。因为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爱好、需求。所以就导致他们的“需求弹性”是有差别的,而这种“需求弹性”也就给“价格歧视”的使用带来了限制。

让石头变成稀世珍宝:最大笨蛋理论

有一天,孤儿院的院长交给一个孤儿一块石头,让他第二天早上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前提是不管他人怎样提高价钱,都绝对不能卖。孤儿记住了院长的话,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某一角落,来来往往的很多人看到孤儿“展销”的石头,都停下脚步,驻足观望,而且好多人都表示要购买。随着围观的人逐渐增多,石头的价格也被越抬越高。晚上,孤儿把在市场上见到的情况告诉院长,院长让他明天继续拿着石头到黄金市场去“展销”,出乎孤儿意料的是石头的价格竟然比昨天还要高出10倍。孤儿兴奋不已,接着院长又让他拿着石头去宝石市场,天啊,石头的价格又翻了10翻。可是,孤儿还坚持着不卖,于是人们争相议论,说这石头可能就是举世罕见的珍宝。

其实,院长给孤儿的石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咋看上去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孤儿拿着它换一个交易场所,就让石头的“身价”倍增,而且还越来越高,这是为何?对于这一现象,只要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那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市场,物品的价格都是由供求来决定的。所以,想要控制物品的价格,那就不妨控制物品的供求。上述故事中院长给孤儿的石头,只是人们不常见的普通的石头,院长也知道消费者不是傻子,但他却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思:没有人敢拿一块普通的石头出来“展销”,除非他是傻子。于是,当孤儿拿着石头“展销”时,人们都在心理上认为这肯定是好东西,要不是好东西,谁还会拿出来啊。所以在互相争夺中,石头的价格就越来越高了。院长的这种做法既影响了需求,又影响了供给。

经济学小知识:市场供求

市场供求是指不同的消费者在市场上对商品的需求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想要购买这块石头,无非出于两个目的:收藏或投资。对于爱好收藏的人来说,对石头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购买者对石头主观上的认识和判断。因为市场上这块石头关注度太高,而且无论出多高的价格,拥有者就是不肯出售,对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石头的质地和质量太好,拥有者觉得购买者的价格低了,所以才不愿意卖。而且,市场上有那么多的人对它进行判断和评价,呼声此起彼伏,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这块石头的价值,从而增加对这块石头的需求,需求的增加理所当然地造成价格的上升。

对于黄金市场和珠宝市场来说,他们主要是看好石头的市场价值,想利用它来进行投资,让石头继续升值。因为大家知道石头的价值不菲,而且现在石头只是停留在原始的粗超阶段,如果能把它买来加工之后,让它成为各种各样漂亮的链子或是珠宝之类的东西,那它的价格和收益就可想而知了。由于石头的市场价值和商家预测的未来收益。就此,很多人就想孤注一掷,花高价钱占有为快,这其实就是凯恩斯所提出的最大笨蛋理论。

经济学小知识:最大笨蛋理论

最大笨蛋理论,是指你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哪怕它一文不值,可是你也愿意花高价钱把它买下。这是因为你可以预料到有一个更大的笨蛋,将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买走它。

最大笨蛋理论是凯恩斯炒出来的理论,1908年~1914年间,经济学教授凯恩斯他几乎什么课都讲,无论是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还是公司金融、证券投资等课程,他都搬上了讲坛。外界对他的做法,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架按小时出售的经济学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