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权力天平
3609800000026

第26章 暗战(1)

1

周好风的左眼皮不停地跳。这是不好的预兆,迷信的说法是——左跳灾,右跳喜。他怀疑是睡眠不足的原因,于是,看完《新闻联播》就睡觉了。可还是跳个不停。岳母紧张了,追问他是否做了亏心事。

他这种人,走路都怕压死蚂蚁,还能做什么亏心事。就是给他个胆也不敢做坏事。黄间经常外出采访,在家的日子不多,有人跟她开玩笑,小心男人在外搞“情况”。黄间笑着回答,他能搞“情况”我还真替他高兴,说明他跟上了时代潮流。

好人难做。是他没有醒悟跟不上潮流,还是这个世道变了?只能说他生不逢时,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他是个标准的好男人。时代在变,标准在变,好男人也在变。

与其说是社会不理解他,倒不如说是他不理解社会。

他也有七情六欲,也喜欢漂亮的女人。在他创作的小说中,主人公都是些漂亮女人,让人心动的女人。

不过,赞美与贪色是两回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文学创作是他的一大爱好。业余时间,别人打麻将吃肉喝酒交朋友,他就在家“激扬文字”。日积月累,也小有成就。因他是个不愿张扬的性格,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还是个作家。

左眼睛皮仍在不停地跳,看来在劫难逃。难道真的做了亏心事?他不停地在大脑里搜索着。答案是没有。那其他事呢?对了,刚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难道是小说出了问题?不可能,如果小说有问题,出版社肯定不会出书。

排除一切。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慌。

聪江轰动了。

聪江再一次发生“地震”。不是地壳运动的地震。但比真正意义的地震还有震撼力。这次地震,是一次文化地震,是周好风的长篇小说《红黑对弈》引发的地震。

《红黑对弈》上市即成了紧俏商品。购书的人流如潮水般势不可当。抢购书的人犹如20世纪80年代抢购紧俏物资一样。进货速度跟不上需求量,买书的人太多,供不应求。有人一次买十几本书,有一个人一次买五十本书。没买上书的人则守候在书店旁等着进货的车。

聪江电视台只买到一本书,三十多号人要看。只得排队,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并规定一个人只有一天的阅读时间。

街上大小书店都亮出大幅广告牌,上面写:周好风反腐力作,《红黑对弈》到货。这时买书,不需说书名,只说要一本最畅销的书,都知道是《红黑对弈》。

周好风家电话铃声不断,都是要书的电话。

黄间还不知道自己的男人写了一本骇世之作。她是在朋友那里看到书后才眼见为实。周好风家没有书,出版社只给了几本样书。

边走路边看书,边吃饭边看书,边擦皮鞋边看书,不用问,看的书一定是《红黑对弈》。机关干部是第一批读者,企事业单位是第二批读者,个体工商户及大中专学生是第三批读者。聪江十八岁以上的公民都看了这本书。

与此同时,《红黑对弈》在省城引起轰动,而后波及全省。

一本书能引发“地震”,在聪江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红黑对弈》面市并引起轰动后,王清江只是隐约听说是一本描写官场反腐败的书。杨南可比他消息灵通,但也没有看到书,只是听到议论,说是写王清江的。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王清江。王清江勃然大怒,这还了得!他立刻指示杨南去调查该书的作者及幕后策划者。

杨南可接到电话后丝毫不敢马虎,指示市场稽查队去书店拿样书。他要亲自审核。

市场稽查执法人员扒开抢购的人群,拿起柜台上所剩的十三本《红黑对弈》就走。

店主不干了,拉着他们问拿去哪里?执法队亮出证件。店主见过大世面,质问道:“凭什么拿书不给钱?不要说是你们,就是王清江来了也要给钱。”双方僵持不下,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执法要守法,凭什么要没收《红黑对弈》?”“是非法出版物拿文件来。拿不出文件就得给钱,买不起书就滚蛋!”等着要书的人围了里外三层。

众怒难平。杨南可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了现场,他向围观的群众讲解政策,申明不是查封,是借审。并亮出借审的有关文件。

借审就是借去审阅,但要办理借审手续,要开证明单子。

店老板接到单子才让他们把书拿走。

执法队走了,《红黑对弈》被查封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城。

查封,无疑是在做反宣传,迎合了人们的逆反心愿。《红黑对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杨南可立即向王清江上报了情况。

王清江发火了,聪江还没有人敢对抗他的命令。叫你查封你就查封,讲什么合法不合法。王清江让他到办公室来一趟,并带上样书。

杨南可很快就到了王清江的办公室。宋尺杰也在场。

王清江随便翻了二页。现在让他发表意见还为时过早。他只关心为什么不能查封,难道他没有权力查封一本书吗?

真的没有这个权。

杨南可硬着头皮给他讲政策。王清江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著作版权法》。不能怪他不知道,只能怪他实在太忙,精力倾注在大事上。他只抓大事,这些写写画画的事摆不上桌面,是秀才的事。他认为秀才是最没有骨头的群体,给他一官半职会感恩一辈子。秀才只能当刀使,不能当心腹用。秀才最轻贱,让写什么就写什么,叫他去骂谁就骂谁。

杨南可见他沉默不语,以为他有意见,于是进言,说:“王书记,您说要查封,我们坚决地查……”

王清江制止了他的话。他对他失望了。不是我王清江要你查封,而是你们觉得应该查封,搞错了有我王清江跟你挑担。现在可好,事情还没有开始就把主帅推向前台,让他公然违法,这不是部属的办事作风。聪明的部属会不声不响地把事情办好。

有些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可惜杨南可不是这块料。

“这样吧,”王清江说,“《红黑对弈》我还没看,等我看完后再说。现在你的任务就是送几本书到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请他们拿出一个权威意见。要快,地委好参照省里的意见做出决定。”

王清江还是不甘心。鸡蛋也能挑出骨头,何况是一本厚书。

2

黄间按了一阵门铃,没人开门,只好自己掏出钥匙。

进门后见周好风稳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黄间问他为什么不开门,他说没听见。这是托词。

“这下好了,你成了名人。”黄间的语气不像在夸奖,分明是在挖苦。

周好风听不得这种语气,反驳道:“是名人又怎么样?气死你?”

“不是气死我。外界谣传你被抓起来,我看你在聪江是待不下去了。”黄间话里少了挖苦之意,多了几分忧虑。

“哪个王八敢赶我走!”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不断地有人问:“你没被抓走啊?”气得他火冒三丈。凭什么抓人?我犯了什么法?在外要注意形象,在家可以骂人。自己写的书自己最清楚,《红黑对弈》绝对是一部爱国爱民的好作品,谁也不能把他怎样。

黄间的忧虑是有依据的。昨晚,宋尺杰把她找到宾馆,对她说:“这次周好风闯了大祸,谁也保不了他,不说在地委办公室待不成,就是在聪江也没有他待的地方。周好风闯的祸实在是太大了,把王清江骂成是贪官,把我也写成吃喝嫖赌黑五毒俱全的人。我看他是不是疯了?怎么这样不识时务。俗话说得好,在商可言商,在官不言官。他怎么能把官场阴暗的一面写出来呢?官场上的一些顽症谁都知道,谁也不愿触及它,你周好风把它写出来有什么好处?除了给自己惹一身麻烦以外,还能得到什么?也许老百姓说你周好风是好人,但那有什么用,老百姓能决定你的命运吗?能给你好处提拔你吗?到头来还是我们这些人说了算。我看周好风是迂腐了。”

黄间把宋尺杰昨晚的一番话拿来教训周好风。当然没有道明是宋尺杰说的,更不能让他知道她昨晚跟宋尺杰在一起。自己的男人虽然有点迂腐,但是男女之间的事多少还有点敏感。

周好风对老婆的教导嗤之以鼻,反唇相讥道:“你错了,我没想到图什么?你认为我写《红黑对弈》是得不偿失,我却认为收获很大。在写《红黑对弈》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有良心。现在我们有些官员什么都不缺,就缺良心。”

黄间原以为丈夫的怪性格是因为不得志造成的,现在看来是脑子里有一根弦没有接通。完了,这一辈子都完了。过去的努力白费了。为了丈夫的仕途,她在宋尺杰的面前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宋尺杰从来没有说过不字,总是说这事好办,副县级只是他一句话的事,只不过有个先来后到的问题。当然这都是搪塞之词。

有了由头,就是没完没了的约会电话。宋尺杰三天二头一个电话,黄间知道,宋尺杰是想乘人之危。

黄间并不漂亮,但有气质有知识,善解人意。黄间找他总是与丈夫有关,无非就是副县级的事。宋尺杰想给她解决又怕给她解决,怕解决了黄间不来找他。黄间不同于其他女性,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女人的魅力,声音有磁性,特别能吸引铁石心肠的男人。与她在一起有种恋爱的感觉。他舍不得她离去,总是想方设法挽留,哪怕是一会儿。多一会儿时间就是多一会儿的快乐。每当她离去,他便又怅然若失。这一生中,令他怦然心动的女人恐怕只有黄间。其他女人只能是心动,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不要看意思差不多,多了两个字就有天壤之别。

他开始在黄间面前大吐苦水。黄间没有想到他这种男人还有烦恼。既然有烦恼,那就离婚。但不能离,做官也不自在,怕别人议论他升官发财换老婆。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全聪江的人都知道他是“唯有牺牲多壮志”的产物。就这样痛苦下去?黄间觉得他可怜。男人的不幸总能赢得女人的同情,特别是成功的男人更让人牵肠挂肚。黄间陷入了感情的深渊。

时间久了,黄间眼里的宋尺杰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比周好风更有男人味。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男人,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权力有时能糊弄人,权位高不等于水平高。这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间喜欢有水平的男人,周好风在大学时就是年级最出类拔萃的男生。现在她认为宋尺杰的水平高。

由同情到佩服,黄间一步步离周好风越来越远,离宋尺杰越来越近。

她终于投入宋尺杰的怀抱。

周好风还蒙在鼓里。

3

地委三号会议室是一个可以容纳一百人开会的多功能会议室。在这个会议室里开会一般都是研究工作,并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地委二号会议室是地委行署召开联席会议时的场所。只有一号会议室才是真正的地委会议室,也是最小的会议室,刚好容纳11名委员开会。在一号会议室开会,不是处分人就是提拔干部。因此说,一号会议室才是最权威的地方。

今天的会议是在三号会议室召开。议题是冬季农田大开发。参加会议的人很多,除工业口以外,其他部门的负责人都参加。所有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都要参加会议。

会议未开始之前,会议室里议论纷纷。王清江进入会场后便鸦雀无声。王清江知道大家在议论《红黑对弈》。最近一段时期,社会上传言他要查封《红黑对弈》。尽管他恨《红黑对弈》这本书,但恨归恨,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不能不要。现在他没有查封《红黑对弈》的意思,社会上还在议论他要行动。目的是要把他摆在与公众对敌、与广大读者对立、与国法不容的位置上。这时他必须表明一个态度。

会议开始。王清江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学习与主题不相干的两份文件。第一份文件是省委宣传部对《红黑对弈》的鉴定意见。意见有三点:第一,《红黑对弈》内容健康向上,没有违反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没有黄色内容,没有政治问题,没有泄露党和国家机密;第二,《红黑对弈》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第三,《红黑对弈》的不足之点就是没有对腐败分子进行处理。还有一点没有写进文件,也是省委宣传部领导强调又强调的一点——保护好作者的人身安全,防止有人恼羞成怒。接着宣读第二份文件。第二份文件是省新闻出版局专门下达给聪江的文件,称《红黑对弈》是一本合法图书,并申明国家保障合法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对非法干扰阻止和破坏出版物出版、印刷、发行的行为给予制止。

会场一阵轰动,与会的人都是第一次知道这两份文件。

王清江清了清嗓子,说:“省委宣传部是三点意见,我也是三点意见:第一,要依法行政。大家刚才听到了,《红黑对弈》是一本合法出版物,这是权威机构的结论意见,必须尊重,必须照办。什么叫依法行政,这就叫依法行政;第二,有人要对号入座,要打官司,地委不支持不反对,纯属个人行为。但有一点必须申明,任何人不得以地委的名义与作者打官司;第三,希望同志们多关心经济建设,不要津津乐道地关心《红黑对弈》。”

大家屏住气息,没有人吱声。

“马专员,你有没有意见?”王清江问。

“没有。”马难生回答很干脆。他有意见,不是对书有意见,而是对这种做法有意见。一部文学作品用得着这样大做文章?上策是不管,任其发展。可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这一点,做不到心平气和。说明这些人底气不足。说不好听点是心中有鬼。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把《红黑对弈》炒得越来越热。

杨南可由衷地佩服王清江的三点意见。他跟王清江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感到王清江有水平有气量。

此事应该到此为止。殊不知,这只是刚刚开始。

一场激烈的暗战慢慢拉开了序幕。

宋尺杰气急败坏,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王清江就这样妥协了。没有王清江的支持,他没有十足的把握斗倒周好风。现在不是文革,整人没有那么容易。虽然他是秘书长,周好风只是小小的科长,但是,他想学姚文元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那样整周好风就有些行不通。

时代在进步。农民都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更何况周好风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宋尺杰认准《红黑对弈》里的坏人甲写的是王清江,坏人乙写的就是他。尽管没有署上他的真名实姓。

会议结束后,宋尺杰跟着王清江进了办公室。

王清江当然知道他的来意,故意问道:“小宋,有什么事?”

宋尺杰说明了来意。正合王清江的心思。但有一点王清江不明白,周好风为什么要把他写成坏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小说是文艺作品,本来就没有因果关系,却想钻牛角尖,想解开这个谜,就有因果关系。一旦成立,也就越想越像。何况官场上一些东西带有共性,扣在谁的头上都像。

这还不好解释——没有提拔他。宋尺杰也是想了很久才找到答案。要想找周好风的毛病还真难,他是个典型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不上餐馆,不上舞厅,不打麻将,不“斗地主”,不与女人打情骂俏,比他宋尺杰好一百倍。可好人行不到好运。就从好人行不到好运这句话里寻找答案。于是“没有提拔”就这样出笼了。

王清江终于明白了,周好风是在报复“杀人”,是在利用小说反党。当然,不能公开这样指责。他王清江也不能代表党。

“那好,你想怎么整就怎么整,只要不闹出人命。”王清江下旨了。

王书记的话令杨南可猝不及防。怎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聪江农村将这种说变就变的行为称之为“屙尿变”,意思是屙完一泡尿就改变了屙尿前的主意。

王清江并没有改变主意。老虎改不了吃肉的本性。会上的讲话是权宜之计,也是迫不得已,不那么讲不行。那是讲给别人听的,是迷惑人的,是树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