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汉六朝钱树研究
3663900000040

第40章 结语

东汉早期,西南地区原有的神树崇拜传统与汉代文化相结合,在神仙信仰的刺激下,在自然树、灯树、钱币铸件等造型艺术的启发下,在吸取、综合汉代乐舞百戏和画像艺术图像内容的基础上,钱树这样一种全新的造型艺术被创造了出来,首先出现于三蜀地区,并开始向南中地区传播。虽然由于保存的原因以及盗墓破坏,我们尚未见到这个时期钱树的全貌,但从残片来看,此后钱树的主要图像内容此时已经出现。

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以及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和技艺提高的支持下,在神仙信仰、厚葬风习和商业兴盛的助推下,钱树在东汉中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东汉晚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东汉中期时,钱树数量增多,在三蜀地区流行起来,而且在南中地区和巴郡地区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钱树的类型变得丰富起来,图像内容日益复杂,西王母之类反映汉代人神仙信仰的图像大量出现,钱树的制作日渐精致。到东汉晚期,钱树不仅在三蜀地区更加流行,而且在南中、巴郡地区也流行起来,还传播到了汉中郡区;钱树的类型更加复杂和丰富,几乎所有的类型皆已出现,制作更为讲究,图像内容丰富异常,不仅西王母等本土神仙图像依然流行,而且佛像等具有异域色彩的图像亦大量涌现;不过,兴盛中钱树也出现了一些衰落迹象,少数钱树的制作开始变得简单起来,图像也变得单一。

从魏晋时期开始,由于受到社会长期动荡、经济衰败、民间手工业衰微、民间商业低迷、丧葬风俗转变以及宗教观念变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钱树从数量、分布范围、类型特点到图像内容、制作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衰落的趋势,到东晋南朝时期彻底衰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钱树是一种特殊的随葬器具,从其在墓内出土位置以及与周围其他器物的关系来看,它应是当时墓内设奠所使用的一种祭祀性用具,使用者除少部分为地方官吏外,多数为无官秩的地方豪富。钱树的图像内容十分复杂丰富,主要图像如西王母、佛像、钱币等往往具有多种象征意义,这就意味着钱树可能“具有”多重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功能:一、引导墓主人经昆仑神山得以升天成仙;二、保护墓主人死后旅途的平安,保佑墓主人的子孙繁荣昌盛;三、为墓主人及其后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满足逝者和生者的“生活”需求;四、帮助墓主人在天国仙界谋取一定的职位,保佑生者在人世间的官位亨通。在这四个功能中,第一个是其主要的功能。钱树的出土分布与早期道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它的图像内容并不符合早期道教的教义主张,它并不是早期道教的遗物,而是民间宗教活动的产物。

钱树以三蜀地区为分布中心,而广汉郡区中南部、蜀郡区大部和犍为郡区中北部一带,是其分布的核心区域。从产生之日起,钱树就开始在西南地区区域内传播,到东汉晚期和魏晋时期甚至传播到了周边地区。它的传播路线主要是:向东,广汉郡区和犍为郡区的钱树通过“涪江—嘉陵江道”传播至巴郡,另有一部分可能沿“沱江道”或“岷江—长江道”输入巴郡,之后再沿长江向东传播,最后传入了荆州南郡地区;向南,三蜀地区和巴郡区的钱树通过“越巂道”、“僰道”和“乌江道”传入南中地区;向北,巴蜀地区的钱树通过“剑阁道”和“阴平道”传入汉中郡区。钱树在区域内外的传播主要随移民迁徙、商业贸易、军队移驻和官员异地任职来实现,而地区不同,传播方式的侧重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受地域文化、宗教观念以及政治地位诸种因素的限制,钱树在西南地区之外虽有所传播,但始终未能大规模传播开来,在中原、关中等地甚至没有传播。

总之,钱树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产生、发展、兴盛到衰亡以及它的性质与功能,乃至在区域内外的传播,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机制。钱树,为物虽小,研究意义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