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在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发生了大的阶级斗争、革命斗争,从那时起,开始允许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收租。大概是在鲁宣公时代“初税亩”,第一次开始收地租。鲁哀公还说过什么“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彻,即十分之一。可见当时收地租大概是收百分之二十左右。这证明当时的社会制度已经开始变革,不再是实行井田制,而是采用收土地税的办法了。过去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时候是搞私有了。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四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45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诗经 小雅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1.陟:登上。2.北山:虚指北方之山。3.言:发语词。4.杞:枸杞。5.偕偕:强壮貌。6.士子:周王朝等级较小的官,这里是作者自称。7.从事:指办理王事。8.(gǔ):止息。9.溥(pǔ):同“普”。10.“率土之滨”:犹言“四海之内”。率,自。滨,水边。古人认为土地四周都有海水环绕。11.大夫:此处指周王朝统治集团的上层官员。12.不均:不公平。13.贤(古音xín):多;劳累。14.牡:马。15.彭彭:不得休息之貌。16.傍傍:无尽无休之貌。17.嘉:夸奖。18.鲜:称赞。19.将:强壮。20.旅力:即膂力。21.经营:奔波劳作。22.或:有的人。23.燕燕:安闲貌。24.居息:居家休息。25.息偃:休息躺卧。26.行(háng):道路。27.不知叫号:不知道人间有痛苦事、哀伤声。28.惨惨:不安貌。29.劬劳:辛勤劳作。30.栖迟:栖息游乐。31.偃仰:意同“息偃”。32.鞅掌:双声连绵词,忙乱烦扰的样子。33.湛(dān)乐:沉迷于享乐。34.咎:罪过。35.风议:空发议论,说大话。
这是周王室内一位等级较低的士子哀苦忿怨之作。他整日为国事操劳,无力侍奉父母。而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臣,却过着安逸享乐的生活。诗人用十二个“或”字揭示了周王朝内部劳逸悬殊的现象,批判了周王的昏聩无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谓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和臣民都是天子的私有财产,精准地说明了奴隶制下财产和人身绝对贵族私有制的特征。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泽东对这部宪法非常重视,亲自挂帅参与制定、征求意见、修改等各个环节。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临时会议,对次日将要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宪法草案作最后的审议。审议通过后,针对一部分民主人士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提法不甚理解的现象,毛泽东专门就此问题作了这次讲话。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性质不同的大革命。第一次,是奴隶主推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类的生产和社会大进一步。第二次,是封建地主革掉奴隶主的命。第三次,是资产阶级革封建地主阶级的命,也就是民主主义革封建主义的命。在中国,就是辛亥革命。对这三次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毛泽东都分别给予了评价。在谈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毛泽东说:“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很低,奴隶制就大进一步。现在一讲奴隶制,人们就觉得它很坏,其实奴隶制的产生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在谈到第二次大革命时,毛泽东以在春秋战国时代业已出现的收取地租的史实证明之前存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象的终结,认为“私有制曾经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人类历史有五十万年,但其中四十九万五千年就不懂得私有制这一条,因而没有进到文明社会”。而对孙中山及其一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次伟大创举,认为辛亥革命“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原因是: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还有过改良派。对改良派也应该估计有进步的一面。戊戌变法在当时受压迫,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进步性,它受到顽固派的仇恨。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
实际上,有些人之所以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提法觉得不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次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革命的历史使命。孙中山就此问题在后来的国民党“一大”上也作过自我批评。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并不能因此而抹杀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孙中山这种敢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进而就这一问题同与会同志进行了探讨。
毛泽东认为:人总是有缺点的,总是要犯错误的,只是不要错得太多就是了。如果觉得自己一点缺点也没有,“老虎屁股摸不得”,那就不好了。他还举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世人视孔夫子为圣人,再也不敢提出他的缺点的现象予以批判,认为这是典型的“非圣诬法,大乱之殃”的做法。“非圣诬法,大乱之殃”是封建卫道士们为了维护传统礼教与封建法度,制造圣人崇拜以束缚百姓们思想言论的欺世之言。毛泽东在这里予以批判,要求广大共产党员不要这样,要实事求是,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最后,他以列宁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认为采取苏维埃共和国的形式比较好的实例来说明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采取议会制共和国的形式”理论的错误性,进一步要求大家要善于批评,批评要正确,对于批评要分析。
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一个辛亥革命的亲身参与者和一个理论家的战略高度出发,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统一了与会代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为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关于人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的论述,保护了对这个问题提出异议的同志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