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37

第37章 魏帝营八极,蚁视一祢衡!

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此为近之。

——《读〈三国志集解〉批语》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38页)“魏帝营八极,蚁视一祢衡”出自唐 李白《望鹦鹉洲悲祢衡》:

魏帝营八极,蚁视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在《全唐诗》中,李白留下的凭吊祢衡的诗歌绝非仅此一首,这或许是诗人有着与祢衡一样怀才不遇的共同经历有关。他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写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表达了对祢衡的敬仰。他还专门作《鹦鹉洲》一诗,用“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表达对祢衡凄凉命运的无限惋惜。这首《望鹦鹉洲悲祢衡》同样是李白追忆祢衡的怀古之作。诗的前四句叙述祢衡的悲惨命运。曹操经管天下,却视孤傲的祢衡如蝼蚁。黄祖一介武夫,杀之受恶名。接下来的八句,李白以《鹦鹉洲》为例展示祢衡“超群英”的杰出才华,痛斥黄祖为凶猛的恶鸟,残害如孤凤的祢衡。诗人为祢衡的被杀哀伤不已,心情如五岳突兀,不能得平。最后四句,李白为祢衡的才华不得施展而惋惜,为他的桀骜受刑而悲伤。诗人以浪漫的想象,将兰惠赋予人的感情,似乎它们也为祢衡的死痛不欲生了。

1.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因作《鹦鹉赋》的祢衡葬于此处,故名。2.魏帝:指魏武帝曹操。3.营八极:治理天下。八极,代指天下。4.蚁视:视之为蚁,轻视。5.祢(mí)衡:字正平,汉末文学家。生性高傲。6.黄祖:汉末荆州牧刘表部下,任江夏太守,是杀害祢衡的刽子手。7.斗筲(shāo):两种容器。一斗二升为筲。斗筲人,这里指黄祖器量狭小。8.吴江:指武昌段之长江。9.《鹦鹉》:祢衡与黄祖的儿子黄射关系很好,黄射在任章陵太守时,有一次大宴宾客,请祢衡以鹦鹉为题作赋。祢衡以鹦鹉自比,写就《鹦鹉赋》。10.鸷鹗(zhìè):一种猛禽,这里喻指黄祖。11.孤凤:此处喻祢衡。12.天刑:指朝廷法度。13.芳洲:水中香草丛生之处,这里指鹦鹉洲。

在历代文人对陈寿《三国志》一书所作的集注中,除南朝裴松之的长篇巨注外,民国学者卢弼的注也颇具参考价值。卢弼(1876—1967),字慎之,号慎园。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05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回国后曾任黑龙江抚署秘书官、国务院秘书等职。晚年寓居天津,潜心治学,主攻三国史。撰有《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注补》、《三国志引书目》、《慎园诗选》等。他汇集历代学者的注释、版本校勘和考证,再根据自己的集注成果,著成《三国志集解》,为《三国志》的最详细注本,是阅读《三国志》时的必备参考。

魏武帝曹操是三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和有关其人其事的文艺表现形式的广泛流传,曹操几乎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就成为评价曹操的主流观点。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亦有此倾向。

《魏书 武帝纪》里记载了建安十五年曹操下“唯才是举”征贤令(即《让县自明本志令》,该令在《魏武故事》中也有记载)一事。该令的主要内容是曹操叙述征战经历和内心活动,表明自己绝无取汉室而代之的想法,并决定让出封地以消除世人误会。卢弼对此作了大量修正,又引用了一些别家评语,对曹操提出了诸多责难。诸如,曹操在令中嘱咐妻妾,自己百年之后,无论她们嫁到何处,都要向他人表明自己绝无叛汉之心。卢弼认为这番话“为奸雄欺人之语”。又如,曹操在令中说自己不愿放弃兵权,“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这是为后世子孙打算,也是为汉室国家安危着想。卢弼说曹操这是“肝鬲至言,欲盖弥彰者也”。再如,曹操在令中说自己打仗“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通“擒”——引者注)大”,卢弼又列举曹操在汴水之战、濮阳之围、清水之难、乌林之役、潼关之困的种种败绩,说他“志骄气盈,言大而夸”。由此可见,卢弼在评价曹操的问题上,过于偏颇。

毛泽东读到此处时,认为卢弼对曹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贴了魏武帝不少大字报”,不同意他的注文。并摘用“魏帝营八极,蚁视一祢衡”来说明曹操的雄才大略与卢弼的失当轻言,为曹操翻案。

祢衡是东汉名士,负才学而狂傲不羁。孔融仰慕其才华,便将其引荐给曹操。曹操多次约见他,他却称病不见,甚至大骂曹操。曹操敬其才学,不忍杀之,便把祢衡遣送给刘表。一开始,刘表还非常尊重祢衡,予以重用。但后来逐渐受不了祢衡的轻狂,便将其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任秘书。祢衡最终因“出言不逊”为黄祖所杀,年仅26岁。

毛泽东认为,曹操经管天下,功勋卓著,而祢衡虽负才学,却桀骜不驯,是曹操唯一轻视的人。卢弼的这篇注文,与当年祢衡骂曹操的傲慢轻狂甚是相似。所以,毛泽东说“此为近之”。

毛泽东看问题、评价人历来主张一分为二的观点,对曹操亦是如此。他曾多次赞颂曹操的文韬武略。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河南新乡视察时对安阳县委书记陈春雨说:安阳是曹操起家的地方啊。曹操这个人懂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还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毛泽东也非常喜欢曹操的诗词,他甚至还写有《浪淘沙 北戴河》来凭吊曹操,并向自己的亲人和同事推荐曹操的诗歌。在褒扬曹操文治武功的同时,毛泽东对他的不足也不避讳。他对曹操未能及时进攻四川以致给刘备留下休养生息时间的做法提出异议,对赤壁之败中曹操对人严而责己宽的做法认为不妥,留有“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的评论。

毛泽东评价曹操,不盲从流行说法,不掺杂个人好恶感情,客观公允,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从容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