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需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 “引而不发,跃如也。”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3页)“引而不发,跃如也”出自《孟子 尽心上》: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 尽心上》共46章,“引而不发,跃如也”出自第41章。本章通过孟子与弟子公孙丑对话的形式阐释了学习“道”的方法。公孙丑认为:“道”尽管太高、太美,但要想得到它好比登天一样不可企及;为何不能将其改变,使人稍作努力就可以接近呢?孟子不同意公孙丑的观点,他以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手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者废弃制作的规矩、后羿也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而变更开弓的标准为例,来说明教有成法、授有成例,不可随意变更做好事情的准绳。“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原指善于教射箭的人, 张满了弓,却不发箭,只作跃跃欲射的样子,以便学的人观摩领悟。后用以比喻做好准备,相机行事;或比喻善于引导而不越俎代庖。
从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湘、鄂、赣三省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觉醒的农民组织起农协,不断攻击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贪官污吏和旧恶势力等各种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统治制度,引发了深刻的农村社会大革命。毛泽东、贺尔康、王首道等人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然而,如急风骤雨般迅猛兴起的农民运动,却遭到国民党右派和封建地主豪绅的诋毁和破坏,甚至在党内也受到了以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右倾分子的怀疑和责难。
12月12日至18日,中央就农民运动问题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作出了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反对“耕地农有”和扶持汪精卫以便限制蒋介石军事势力的错误决定。毛泽东并不同意中央十二月会议的决定,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他开始酝酿进行有关农民运动问题调研事宜,以期获得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实际情况。
1927年1月4日,在戴述人的陪同下,毛泽东深入当时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历时三十二天,行程七百余里,走遍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在调查中,毛泽东广泛接触和访问当地群众,召集农民及其运动骨干,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2月12日,毛泽东回到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驻地武昌,在武昌都府堤41号住所的卧室内,开始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篇重要的马列主义文献。
报告很快写成了,共两万多字。在报告中,毛泽东根据当时农民运动与地主阶级激烈斗争的现实,客观分析了农村中各阶级的革命态度和社会处境,热烈颂扬了大革命中农民群众为推翻乡村封建统治进行的一切革命斗争和历史功业,无情地批判了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重申了中国革命若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农民阶级的立场。报告中记述的湖南农民运动所作的十四件大事,毛泽东认为这都是革命的正义行动和完成民主革命的必然之路。其中,毛泽东摘用“引而不发,跃如也”是在阐述第七件事“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时。在这一章节中,毛泽东剖析了中国农村群众所受的种种有系统的权力的压迫,对他们摧毁代表封建势力的祠堂、菩萨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建议党组织可以在这方面予以引导,而不要直接干涉类似事件。
报告写成后,从3月5日起,先后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周刊、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汉口《民国日报》、《湖南民报》等报刊上发表、转载。4月,汉口长江书店以《湖南农民革命(一)》为名,将这个报告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发行。报告中提出的有关中国革命路线的问题在全国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共中央局委员瞿秋白在为该书的序言中写道:“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1927年5月27日和6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杂志《共产国际》以《湖南的农民运动(报告)》为题,先后用俄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翻译转载了《湖南农民革命(一)》。这是毛泽东第一篇被介绍到国外的文章。英文版的编者按说:“在迄今为止的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版刊物中,这篇报道最为清晰。”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的布哈林在执委会第八次全会扩大会上谈到报告时,说:“我想有些同志大概已经读过我们的一位鼓动员记述在湖南省内旅行的报告了”,并称赞这篇报告“文字精练,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