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48

第48章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国既丧亡,身于何有?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以一当十,是我精神,以十当一,是我实力。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83页)“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出自《左传 僖公十四年》: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孔子修订的《春秋》,语言十分精炼,史实不甚完备,故后世多有诠释之作。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是现存对《春秋》诠释最为精准的三部著作,合称《春秋三传》,列为儒家经典。三者之中,又以《春秋左氏传》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最高, 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4)的历史,对春秋时期的各种社会状况均有涉及,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本书的作者左丘明,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我国古代杰出文学家、史学家。上述引文记载的是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冬,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而晋国不给的史事。晋国大夫庆郑认为以前秦国在晋国发生粮荒的时候曾经慷慨援助,现在晋国这样做不妥,便向晋惠公进言说:“背弃恩惠,是无亲;幸灾乐祸,是无仁;贪爱财物,是不祥;激怒邻国,是不义。这些德行都失掉了,拿什么保卫国家呢?” 晋惠公的舅父、大夫虢射说道:“皮都不存在了,毛将依附在哪里呢?”这里是说,晋国曾经许诺给秦国一些国土但最终却食言了,秦晋两国由此结下了怨恨,这次又何必在乎拒绝借粮给秦国呢?虢射此处是用“皮”代指重要的事情,用“毛”代指次要的事情。后用“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会处于无所着落的境地。

全面占领东三省后,日本侵略者又进一步染指华北。他们通过“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夺取了河北和察哈尔两省的大量主权后,又发动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将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青岛三个特别市置于自己管辖范围内。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蒋介石依旧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敌手,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为了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中央在主力红军到达陕甘后不久,就召开了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提出:“目前政治形势已经起了一个基本的变化,……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明确将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作为党未来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为了做团结抗日之先锋表率,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开始着手制定主力红军东征山西、开通抗日前进道路的军事策略。1936年2月,红军主力分别从陕西省绥德县沟口、清涧县河口等地强渡黄河,一举突破阎锡山晋绥军苦心布置的防线,进入山西。3月1日,毛泽东、彭德怀分别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政治委员、总司令的名义联合发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宣传红军抗日主张,扩大红军东征的政治影响,积极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布告以陈述“日本帝国主义横行华北,无人制止。蒋介石、阎锡山、宋哲元,奴颜婢膝,媚外成性。全国丧亡,迫在眼前”的民族危亡之严峻形势开篇,号召“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共同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布告阐明了红军东征抗日之目的,申明“本军所到之处,保护爱国运动,保护革命人民,保护工农利益,保护知识分子,保护工商业。本军主张停止一切内战,红军、白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凡属爱国军人,不论积极地与本军联合抗日,或消极地不反对本军及爱国人民抗日者,本军均愿与之进行协商、协定或谅解。”布告还根据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当前最大敌人为日本帝国主义,呼吁“凡属食毛践土之伦,炎黄华胄之族,均应一致奋起,团结为国”。接下来,毛泽东连用了三个典故来呼吁国人同仇,共御外侮。这三处典故都在上述引文中集中体现。“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出自《左传》,这里意思是说,倘若国家都亡了,作为个体又如何能生存呢?“天讨”出自《尚书 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本意是以五等之刑,惩戒有罪之人。后以出兵征伐称为“天讨”。“禹域”即中国。相传大禹平水时,划分九州,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故后称中国为禹域。毛泽东此处摘用这三个典故,就是使社会各界都能认清时事危机之重,呼吁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为建立自由平等与领土完整的新中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