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50

第50章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弟与先生分十年矣,今又有合的机会,先生其有意乎?

——《致邵力子》(一九三六年九月八日)(《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47页)“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自《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祁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成就和相当的史事参考价值,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合称“四大名著”。小说故事自黄巾起义写起,终于西晋一统,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百余年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上述引文是该书的开篇之言,后用“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明社会形势和事物绝不是固定静止的,而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

193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制定了以蒋介石和国民党南京政府为今后主要谈判对手的策略,决定实行“逼蒋抗日”的方针。而要实现这一既定方针,除了要加紧对各民主党派的统战工作外,积极联络国民党军政要员、地方实力派代表也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在会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多次致信这些爱国人士,痛述国将不国之现状,力陈抗日救国之大义。给邵力子的这封信,就写在这一时期。

邵力子,原名闻泰,1882年生于浙江省绍兴,近代教育家、政治家、20世纪上半叶著名报刊活动家。由他主编的《觉悟》(《民国日报》的副刊),在当时报刊界被称为全国四大副刊之一,与周恩来在天津主编的《觉悟》月刊不谋而同名,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园地,在社会上有极大影响。毛泽东曾称当时的社会为“觉悟”时代。值得一提的是,邵力子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出于工作需要,邵力子便退出了共产党,以国民党代表的身份开展工作。1933年4月,出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邵力子虽然身在国民政府,但对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的做法并不赞成,尤其不满蒋“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多次呼吁停止内战,国共联手积极抗日,以挽救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但是,由于对蒋还抱有一定幻想,邵力子并未同南京政府决裂。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况下,邵力子只好在自己辖地内打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口号,埋头于地方经济建设,闭口不谈抗日御敌之事。

没有国家民族独立,何谈经济建设?对邵力子了解颇深的毛泽东决然不信这位当年以《觉悟》报唤起民众思想的领路者真的不再关注抗战、不再关心国共合作了。所以,在信的开头,毛泽东反问他说:“窃谓《觉悟》时代之力子先生,一行作吏,而面目全变。今则时局越作越坏,不只一路哭,而是一国一民族哭矣!安得去旧更新,重整《觉悟》旗帜,为此一国一民族添欢喜乎?”接着,毛泽东分析了邵力子“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志大而实不可行的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正亦有此大志,正用飞机大炮呼声动地而来,先生欲与之争‘开发’,争‘建设’,舍用同样之飞机大炮呼声动地以去,取消它那一边,则先生之‘开发’‘建设’必不成功,此办法问题也。”因此,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才是保全中华民族并延续其发展的唯一办法。最后,毛泽东写道:“谈到这个办法问题,询谋佥同,国人皆曰可行,不信先生独为不可行,是则国共两党实无不能合作之理。《三国演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弟与先生分十年(邵力子于1926年正式退出共产党,至毛泽东写信时恰好十年——编者注)矣,今又有合的机会,先生其有意乎?”

在这段不足百字的结尾中,共有三处引文。“询谋佥同”出自《尚书 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依顺”讲的是,舜帝欲禅位大禹,大禹再三不受。舜帝说:“我的主意已经定了,向众人商量询问的意见都一样,卜于鬼神,都依顺了。”后用“询谋佥同”指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国人皆曰可行”典出《孟子 梁惠文王下》。齐宣王问如何选拔人才,孟子回答:“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在孟子看来,必须是国人都认为是贤者的人,才能考察之后使用。毛泽东引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国共合作是谋与众人、举国公认的好办法,不相信邵力子先生独认为不可行。最后一句引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在罗贯中看来,天下总的形势是:分裂的时间长久了,到了一定时机必然会实现统一;统一的时间长久了,到了一定的时候又必然会发生分裂。作者从周末七国纷乱讲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再由楚汉争雄讲到刘邦建汉,最后由王莽篡汉讲到刘秀中兴,传至汉献帝时,诸侯再次并起,于是有魏蜀吴三国之分。以一段实实在在的历史证明了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的转化规律。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罗贯中无法探寻到历史发展的真实规律,而是陷入了简单的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毛泽东在摘用这句话时,将原文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变换成“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仅仅是语序上的微调,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共两党的“分”是居于次要地位的,大的方向仍是“和”。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长期合作下去的诚意。

阅毕毛泽东的信后,邵力子心境难平。此后的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在为国家民族之前途而奔走。西安事变后,邵力子与蒋介石一起被拘,但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积极赞成中共提出的和平解决事变、团结抗日的主张;抗战期间,他同中共方面精诚合作,配合前线抗战在后方开展强大的宣传攻势;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参加各种和谈,力主成立联合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了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人,积极参政议政,献言献策,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和平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