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59

第59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

——《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94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出自《宋史 岳飞传》:

(岳飞)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宋史》是元朝翰林国史院组织宋史局修撰的,凡496卷500余万字 ,含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为浩繁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宋史》卷365记载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传记。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今河南汤阴县)。飞出身贫寒,却有宏图志向,少时研习兵法,有天生神力。在南宋与金国连年的战争中,岳飞和他创建的岳家军多次沉重打击了金国的侵略,立下了赫赫战功。金人惧飞,以父称之,常发“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慨。后世将其与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并列为南宋“中兴四将”。在岳飞之前,宋军与金国人打仗时常拘泥于阵法的严整,一遇到以骑兵见长的契丹、女真人,往往溃不成军。岳飞在与之作战中,一改步兵列阵而战的滞后战法,以步兵配合骑兵,以骑兵拱卫步兵,采取灵活的战法,多次打败金兵。岳飞作战,不拘泥阵列的形式,常常根据战场情况作出灵活的选择。宗泽便向岳飞建议说:“你勇猛过人,是古代良将不能比拟的。但你打仗时不遵循阵法,恐怕不是万全之计。”然后要送岳飞一幅阵图。岳飞婉言谢绝,说道:“列好阵法再去打仗,是军事上的常规。但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岳飞对自己用兵谋略的艺术总结。原意是说,兵法运用得精妙与否,全在于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而又富有创意地思考与判断。后也用于办其他事情。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之所以能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其原因就在于这是一部运用唯物辩证法著就的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军事著作。其中,在论述抗日战争的战术问题时,毛泽东摘用了不少中国传统军事著作和兵家言论,这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鲜明的一例。

在正确分析中日两国的国情后,毛泽东总结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最终的胜利将属于中国”的结论。接着,他提出了持久战的正确的作战方针: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而这个方针实行起来,离不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关于灵活性的问题,毛泽东指出,灵活性“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他进一步解释说:“灵活地使用兵力这件事,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战争的事业,除了组织和教育军队,组织和教育人民等项之外,就是使用军队于战斗,而一切都是为了战斗的胜利。组织军队等固然困难,但使用军队则更加困难,特别是在以弱敌强的情况之中。做这件事需要极大的主观能力,需要克服战争特性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定性,而从其中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定性来,方能实现指挥上的灵活性。”

基于对战争形势的分析,毛泽东认为,在抗日战争战场的外线,应该实行速决的进攻战。执行这个方针,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进和合击、攻击和防御、突击和钳制、包围和迂回、前进和后退种种的战术或方法是比较容易的。问题的难点在于灵活地使用和变换这些战术。毛泽东强调:灵活性地运用这些战术要把握好时机、地点和部队三个关节,忽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取胜。因此,正确把握灵活性的作战方法是:在正确把握时机、地点和部队三个条件的前提下,不但使用战术,还须变换战术。攻击变为防御,防御变为攻击,前进变为后退,后退变为前进,钳制队变为突击队,突击队变为钳制队,以及包围迂回等之互相变换,依据敌我部队、敌我地形的情况,及时地恰当地给以变换。

在这个问题的最后,毛泽东摘用“运用之道,存乎一心”对战术运用过程中的灵活性作了具体阐释: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在本段中,毛泽东对“存乎一心”没有作专门论述。但联系上一节关于对主动性的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所强调的“存乎一心”即是要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需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联系起来看,毛泽东摘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既非常精准地说明了灵活性在战略战术上中的运用,又为这句话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用兵谋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