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73

第73章 行成于思!

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反对党八股》(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44页)“行成于思”出自唐 韩愈《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进学解》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是年四十六岁的韩愈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增进学问,求取进步。解,解说,分析。全文假托先生(实为韩愈自称)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的写作方式,抒发了怀才不遇、仕途跌宕的郁郁之情。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即我们上面引用的篇幅),大意是说:学业的精进是由于勤奋,而游荡玩乐则会导致荒废;行动的成功取决于事先认真的谋虑,失败则是因为大意随便。诸生只要学业和德行有成,就不怕没有出人头地的一天。第二段是学生质问先生勤于治学、满腹经纶为何不能得到重用?实际上是韩愈抒发自我愤懑之情。第三段是先生解释自己未能出仕的原因:“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这显然不是韩愈仕途未能畅达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借此一吐胸中之抑郁。《进学解》虽然是表达封建社会正直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不能尽其用的苦闷,但文中提到的治学方法和修身规范很值得后人仔细揣摩,故能传颂千古。

为了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特别是从思想高度对党内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刻反思,从1942年春开始,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开展了一场全体党员参加的长达三年的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篇题为《反对党八股》的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是继《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之后,又一篇重要的整风文献。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阐释党八股的来源和形式;第二部分,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加以深刻批判;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引出中心论点。毛泽东摘用“行成于思”是在全文的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为清除党八股的流弊,毛泽东要求全体党员看四篇文章以改进文风。这四篇文章是:《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中关于列宁怎样做宣传的摘录;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的报告;鲁迅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和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论宣传的民族化。毛泽东认为,这四篇文章是新鲜活泼的、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对改进我们文风是大有帮助的。其中,他对鲁迅信中关于文章写作的几点心得很是感兴趣,并逐一提出与同志们共同探讨。对鲁迅“(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的做法很是赞同。并由此联系到先秦圣贤孔子提倡“再思”和唐代文学家韩愈躬行“行成于思”,认为多看、多思、多揣摩是写好文章、修行品性的最好方法,而粗心大意,就掌握不了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毛泽东以深刻犀利的写作技法,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揭露了党八股的形式、本质和危害,对广大党员全面认识党八股,进而树立鲜活有力、反映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文风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