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法避开左右为难的选择
“两难”问题就是不论你回答“是”或“否”,都可能给你带来麻烦。回答这类问题必须用心。很多时候,问这种问题的人总是别有用心,话中有话。听出对方的言外之音,是难点之一。回答这种问题,“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该如何选择,是难点之二。如果问题来自于你不能得罪的人,或者在公众场合被问到,更会让你的回答难上加难。所以,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要有适当的方法。
方法一:回避正题
在那些不宜完全根据对方的问题来答话的场合可采用回避正题的模糊回答,它能让你巧妙避开对方问题中的确指性内容,让对方感觉到你没有拒绝他的问题,但又不是他期望的答案。
方法二:假装糊涂
两难问题中有一种复杂问语,是指利用“沉锚效应”,隐含着某种错误假定的问语。对这种问语,无论采取肯定还是否定的答复,结果都得承认问语中的错误假定,从而落入提问者的圈套。如一个人被告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但他又死不承认偷过。这时审问者便问:“那么你以后还偷不偷别人的东西?”无论其回答“偷”还是“不偷”,都陷入审问者问语中隐含的“你偷了别人的东西”的这个假定中。如:
一次,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和警察一起在邻居的农场里找到了马,可是邻居硬说马是自己的,不肯把马交出。华盛顿想了一下,用双手将马的双眼捂住说:“既然这马是你的,那么,你说出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邻居回答说。华盛顿把手从马的右眼离开,马的右眼光彩照人。“啊,我弄错了,”邻居纠正说,“是左眼!”华盛顿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是光亮亮的。“糟糕!我又错了。”邻居为自己辩解说。“够了,够了!”警察说,“这已经足以证明这马不属于你!华盛顿先生,我们把马牵走吧!”
邻居为什么被识破?因为华盛顿善于利用思维定式,先使邻居在心理上认定马的眼睛有一只是瞎的,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沉锚效应”。邻居受一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暗示,认定了“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所以,猜完了右眼猜左眼,就是想不到马的眼睛根本没瞎,华盛顿只不过是要让他当场现原形。
因此,对这类问题不能回答,只能反问对方,或假装糊涂,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方法三:自嘲圆场
有时一些两难问题被问及,无论怎样回答都会让人觉得脸面无光。此时不妨自嘲一下,给自己圆圆场。如:
某先生酷爱下棋,但又死好面子。一次与一高手对弈,连输三局。别人问他胜败如何,他回答道:“第一局,他没有输;第二局,我没有赢;第三局,本是和局,可他又不肯。”乍一听来,似乎他一局也没有输:第一局他没输,不等于我输,因下棋还有个和局;第二局我没赢,也不等于我输,还有和局嘛;第三局也不等于我输,本是和局,可他争强好胜,我让他了。
方法四:迂回出击法
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或者无理的要求,不要急于作正面反击。可以采取迂回的技巧,避免与对方正面冲突,在抓住对方漏洞的前提下,不动声色地反击,从而反败为胜。
方法五:相似问题反击
面对别人的刁难,面对两难问题,有时不必去苦思冥想,只要采用与他相似的问题进行反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对方承受自己设计的圈套,从而使自己轻轻松松得到解脱。
方法六:巧用对比
有些问题,如果直接回答,无论哪种答案都不妥,这时,巧用对比不失为一个解脱的好办法。最好能选用一些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重要的是这些事物还恰恰能包含或说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
对于非“左”即“右”的问题,切忌在对方问题所提供的选择中作单一选择,因为无论是“左”还是“右”,都正中了对方的圈套。
巧妙应对别人的有意刁难
人生在世,并非所有的事都能称心如意,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对自己友好和善。我们生活的世界异彩纷呈,这就铸就了人的多种多样,性格各异。在为人处世过程中,不免要碰到一些刁钻古怪之人,他们会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对你进行有意刁难。如果你恼羞成怒,对刁难者进行指责,就会激起对方的反唇相讥,由此陷入进一步的言语大战。但也不能表现过于温和,说一些拖泥带水的话。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软弱易欺负的人,没准还会找机会再刁难你。
面对别人的有意刁难,既要保住自己的面子,又不至于因回敬过头而显得无礼,这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采取恰当而有效的应对措施。
方法一:请君入瓮
生活中,当对方蓄意刁难,说出令人难堪窘迫的话时,最好的解脱方法是采用请君入瓮的方法,巧用话语把对方也引入这种局面中,然后抽身撤退,让对方作茧自缚、自食恶果。
方法二:相同思维反击
当对别人的有意刁难你不能直接回答时,不妨采用与对方一样的思维,照他那样的逻辑方式,如法炮制一个相同的问题来反问对方,这样就巧妙地把球踢还给了对方。
方法三:大智若愚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有人在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刁难你的话,你大可大智若愚、一笑了之,全当不懂对方的话,而让对方自讨没趣。
1992年的美国大选,克林顿的对手在电视竞选中,攻击他不过是夫人的一个木偶,言外之意是克林顿做不了一家之主,更不够格做一国之主。这句话无疑潜伏着杀机,可谓刁难至极。但克林顿却回答:“不知你是竞选总统还是竞选克林顿夫人?”一句妙答,让故意来刁难他的人无言以对。
克林顿这种带点傻气的话,其实是大智若愚,既回避了他人对自己的年龄太轻不能胜任一个大国总统的怀疑,又回应了对方对其夫人干政的攻击。
方法四:巧用反问
巧用反问是应对尖酸刻薄之人的一个普遍、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或发问的角度很刁时,那就不要回答,你可以把问题再还给对方,巧用反问,将对方一军。
有一次,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身上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方法五:化被动为主动
先有意放松、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为能牢固地把握主动权打基础,等到对方上钩了,再予以反击,使对方措手不及。在应对别人有意刁难时,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及早逃离苦恼的是非之地
是是非非几乎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能你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也可能你是个容易冲动的人,眼里不能容沙子,碰上看不过的事就要马上说出来;也可能你是个……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奉劝一句,是非不要轻易招惹,等沾上身了想甩却不太容易,说不定哪天还会招来横祸。万一你不幸卷入是非,就要明智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早脱身离开,以免祸及自身。远离是非之地,设法脱离困境以保护自己,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适可而止,全身而退
同事之间,有太多的微妙关系存在,大部分是亦敌亦友的,无论私交如何好,他们还是有数不完的斗争。今天,两人像最佳拍档,在办公室成了“铁哥们”,但很有可能几天后就反目成仇。
某些人可能为了某些目标,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以方便日后做事,但亲自出面又太唐突,于是便找来“和事老”。本来使人家化敌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余,你得要做些保护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要适可而止,给自己的行动定一个界线,使自己最终能全身而退。
你最好是对双方的对与错不予置评,更不宜为某人解释。告诉他俩“解铃还需系铃人”,你的义务到此为止。
对领导不满、对单位不满的,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来诉苦,指责某人有意为难他,或单位某方面对他不公平时,你既要做到关心同事的利益,又要适可而止,置身事外,让自己在卷入是非旋涡前全身而退。
2.区别对待,步步为营
如果平日很要好的两个人,分别在你跟前数落对方的不是,而两人表面上依然友好。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两头为难是一方面,除此之外,你更该小心,因为有一种可能是,两人是在试探你。
有些人心胸狭窄,十分小气,又善妒,所以因为某些问题发生矛盾,这是不足为奇的,但表面上又不愿翻脸,故向较亲近者倾诉心中情,是自然不过的事。
这时,你这个“夹心人”并不难做,于两人都冷淡待之,对方发现没有人同情,必然不是滋味,就会掉头另找他人,那么你就自动脱身了。
如果两人是别有用心,旨在试探你对他俩的喜恶程度,这下你就很难做了,只能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了。
既然对方的动机不良,你也不必过分慈悲,不妨还以颜色。分别跟他们说:“对不起,我不愿听你说朋友的坏话,因为我根本不想批评你俩!其实,我的看法对你们并不重要呀!”利用这一招,他们必然会知趣而退。
3.走为上计
不沾上是非最典型的莫过于“走为上计”。我们知道,“走”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脱离一种极为尴尬的是非处境,待时机成熟、情况有所转机后,再去积极处理,以图重新打开自己的人生局面。任何是非都会让你受累,而如何彻底摆脱它,则是做人的真学问。
面临是非之境,逃离是最佳之策,切忌老是充当“和事老”和“夹心人”,不幸充当,也要谨慎待之。
成功说服明确拒绝自己的人
说服一个人并非易事,而要说服一个明确拒绝自己的人更是不容易的。因为这里存在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所谓覆水难收,拒绝方已作出明确表态,为保全其颜面,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大改初衷的。二是,被拒绝方因遭明确回绝,自尊心受伤,如要再厚起脸皮来进行说服,则需要鼓起万般的勇气。当然,人生在世并非处处都如意,磕头碰壁的事时常有之,有时并不能为了一时自尊而放弃尝试,虽遭明确拒绝还是要努力说服对方改变其决定。但说服对方要随机应变,采取一些灵活而有效的办法。
方法一:晓以利害
当我们向别人求助遭到拒绝时,往往会发现,对方其实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不过是意气用事,或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而断然拒绝。这时候,我们就应当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帮助对方分析情况并道出其决定的不明智之处。
为了强化分析的效果,我们可以先对对方的才能或成就表示赞赏,令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然后再分析对方拒绝可能导致的破坏性后果,使其珍视已有的成就和声誉,不得不答应你的请求。
方法二:将拒绝理由变为求助的原因
一般来说,有强烈理由的拒绝者,要他改变观点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种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请你帮忙……”之类的恳求语会使他感到厌烦。面对这类人时,要将对方的拒绝理由夸奖一番,并把对方拒绝你的理由变成你之所以找他的原因,之后再提要求也许有效。
某杂志的一个编辑是邀作家写稿的高手。他并不属于能言善道的人,他对“我太忙了,无法写稿……”的作家,只说一句:“我知道你很忙,正因为你很忙,我才邀你写稿,太闲散的人是不会有好作品的。”他这种邀请忙人写稿的做法,从未失败过。
方法三:利用对方的兴趣
利用对方感兴趣或引以为豪的话题展开交谈,在满足对方心理需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请求。
在说服对方时,切忌以一种毫不服气的口气向对方提出质问:“怎么可以这样就拒绝了呢?难道这对你没好处吗?”你这么一说,对方是断然不会再改口的。
委婉拒绝别人的无礼要求
人们经常会面对爱人、亲人、好朋友等亲密之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等。如果我们不愿意接受这些请求,却又不好意思说“不”,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为难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失信于人等。
一般来说,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与自己亲密的人,这是彼此之间情感的体现,也是我们必要义务的体现。但是,面对亲密之人的不当要求,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原则。特别是当他们的要求有违国家法律法规、有违社会公共道德或者有违家庭伦理时,我们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立场,毫不留情地予以拒绝。
拒绝亲密之人的不当要求确实有一定难度,想稳妥地拒绝,既消除自己的尴尬,又不让对方无台阶可下,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
方法一:巧用反弹
这种方法要求别人以什么样的理由向你提出要求,你就用什么理由进行拒绝,让对方无话可说。
在《帕尔斯警长》这部电视剧中,帕尔斯警长的妻子出于对帕尔斯的前程和人身安全考虑,企图说服帕尔斯中止调查一位大人物虐杀自己妻子的案子。最后她说:“帕尔斯,请听我这个做妻子的一次吧。”他却回答说:“是的,这话很有道理,尤其是我的妻子这样劝我,我更应该慎重考虑。可是你不要忘了这个坏蛋亲手杀死了他的妻子!”
方法二:敷衍拒绝
敷衍式的拒绝是最常用的一种拒绝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绝求助者。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去收租,收齐了,就借你三百两金子。”
监河侯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收租后再借。这话有几层意思:一是我目前没有,不能借给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庄子听后便明白了,但他不会怨恨什么,因为监河侯并没有说不借,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还是有希望的。
拒绝亲密之人的不当要求也可采用这一方法。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时,也需对方有比较强的领悟能力,否则也不可能见其功效。具体采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可以运用推托其辞、答非所问、含糊拒绝等具体的方式。
方法三:巧妙转移
不好正面拒绝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也好,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绝不会答应,但也不致撕破脸。比如,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给予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而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能以“可以谅解”的态度接受。
比如,当你的好朋友向你借钱时,你确实没有,可以这样委婉地拒绝他:“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倾力相助的,碰巧我手头不方便,真是爱莫能助了。你专门来拜访,而我却不能伸以援手,真是从心底感到难过呢!我希望你能够原谅我。”或者说:“你我是要好的朋友,如果数目少一些的话,我当然乐意借给你。然而数目太大,我就爱莫能助了。请你原谅。”
诸如此类的说法,不仅得体,而且表现出对好友的体恤之情,也不至于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四:献可替否
有一位父亲问他的儿子:“宝宝,你是愿意把梨子给爸爸吃呢,还是愿意把可乐给爸爸喝?”因为小男孩这时一手拿着雪梨,一手拿着可乐。没想到不到五岁的孩子竟说:“你快去,爸爸,妈妈那儿还有!”
这小孩脑瓜转得真是快,爸爸不但没有把他难住,反而被他用了个替代方式将了一军。
拒绝别人不适当的要求时,要以一种客气的态度讲话。对于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乐意接受的。如果你想婉转地拒绝,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其他建议,即向其献出其他的建议来代替所求之人提出的要求。
不失礼节拒绝他人的请求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向别人提出要求而被人直接拒绝的感受,那种感受的确不好受。然而,人生就是需要不断地说服他人,以寻求合作,反过来也可以说,人生是不断地遭到拒绝和拒绝他人。如果把拒绝的话说得很巧妙,可以使自己不陷入两面为难的状态,相反,如果说得不好,可能就会导致被人忌恨等负面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有人需要你帮忙,而你由于某方面原因不能帮他,就需要拒绝他。而直截了当的拒绝话语很难说出口,也怕别人误解。
此外,被人拒绝的时候,心里难免不高兴,怎样说话才能让被拒绝的人不会有不高兴的感觉,这更是难上加难。
再者,有时候拒绝会伤害到双方的友情,怎样说话才能避免这样的后果,又是一个难题。
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拒绝他人的技巧,做到有效拒绝他人且不失礼节。
1.巧设“圈套”,诱导否定
我们可以巧妙地把对方设置在同样的情景,以此来引诱对方作出判断,从而让其明白自己的处境或意思,以巧妙地拒绝其要求。运用这种技巧要求在对方提出问题之后,不马上回答,而是先讲一点理由,提出一些条件或反问一个问题,诱导对方自我否定,自动放弃原来提出的要求。
有一次,一个人问艾森豪威尔将军一个有关军事机密的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做耳语状说:“这是一个机密问题,你能替我保密吗?”于是那个人就连忙说道:“我一定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则回答道:“那我同样也能!”
2.模糊语言,含糊回避
模糊语言、含糊回避是一种有效拒绝他人的方法,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方法。它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避他人。它既能给对方保留面子,又不会显得自己是个不肯提供帮助的人。
3.分析利害,事理服人
当别人的请求确实不适合自己甚至有悖自己的原则,有悖法律规范时,哪怕对方是关系再好的朋友或者对方的态度诚恳至极,你也不能支支吾吾、半推半就,而应当讲明事理,彻底打消对方的念头。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更有一些人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不顾后果。最后,遭到报应的还是自己。因此,在平时办事中要有长远眼光,要学会说“不”,同时也要顾及别人的面子,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以攻为守
通常,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对方向你提出一些要求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别的途径得知此事或在谈话中已经知道对方的目的,但是自己却无法做到。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以攻为守的办法来拒绝对方的要求。如有熟人找你借钱,但对方做的是一些不正当的事情(如赌博),这个时候你可以在对方说请求之前率先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么巧呀!正好碰到你,我正准备去找你借点钱……”对方如果听到你这么说话,自然就不会再向你开口借钱了,可能他还会懊悔自己向和尚借梳子,找错人了呢!
5.自我贬低
生活中,我们一直为一些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又浪费时间与精力的社交活动而烦恼,然而拒绝参加这类活动也不是件易事。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自我贬低的方式,在玩笑的氛围中拒绝他人,从而使自己全身而退。比如说,如果朋友想邀你一起去玩电子游戏,你就可以说:“我们都是好朋友了,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学了几年一直玩得不像样子,你们看了都会觉得扫兴。为了不影响你们的兴致,我还是不去为好。”又比如说,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你确实不会喝酒,就可以说:“我一直都是爸妈的乖儿子,在家里又没有什么地位,要是喝了酒,那回去后肯定不是被我爸揍死,就是被我妈骂死,你们还是饶了我吧。”同时,你还可以说一些其他的事例进行说明,或者找一些比较好的借口来增强这种自我贬低的效果。
拒绝他人时,切忌用借口来拖延说“不”的时机。有些人觉得不便说“不”,便随便找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但事与愿违,对方仍可以找理由跟你纠缠,直到你答应为止。
拒绝不堪重负的筵席敬酒
中国是一个崇尚酒的国度,酒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至今,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娶丧办,都免不了要请客喝酒。在当今社会,你不能经商赚钱,不能一举成名,都不会有人笑话你,若不能饮酒,则会受到别人的“奚落”。因而饮酒是做人的基本,只要一上酒席,如有人敬酒,总要喝上一些。但如遇到某些特殊的情况而不想或是不能喝,那该怎么办呢?要知道酒席上的氛围总是喝酒容易拒酒难。拒酒的话该如何说,才不会让劝酒的人觉得是你故意不给面子或者不让其他人觉得你在故意扫大家的兴呢?
方法一:笑容满面,说尽好话
不难发现,相当多的“酒精(久经)考验”的拒酒者,任凭你天花乱坠地劝,他就是笑眯眯地频频举杯而不饮,而且振振有词。
李某乔迁之日,特邀亲朋祝贺,小王也在其中。然而小王平日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酒宴上,小张提议和小王单独“意思”一下,小王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浅,忙起身,一个劲地扮笑脸,说圆场话:
“酒不在多,喝好就行。”
“经常见面,不必客气。”
“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
结果使小张只得就此罢休。
方法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有人拿一些关乎伦理、感情等方面的大道理来施压,迫使你就范,这时你不妨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之术,也用这大道理作挡箭牌予以回击。
小徐的朋友志刚,人特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方骑虎难下。因为他已经事先言明,如果不喝,就不配为“高人”,不配做“朋友”。
这天在酒席上,志刚又故技重演,劝小徐喝酒,可小徐怎么也不想喝,于是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
志刚也不好意思再劝了,因为小徐使用了和他一样的说话技巧,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为小徐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
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对方崇尚的仁义大道理予以反击,劝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不就此作罢。
方法三:强调后果,表示感谢
饮酒应当是喝好而不是喝倒,应该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风,说到底,也不过是以使人喝倒为目的,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低级趣味的劝酒术,乃劝酒之大忌。作为被动者,当酒量喝到一半有余时,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如:“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高兴,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谅解。”
如此开脱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劝酒者只要稍解人意并明白“乐极生悲”的道理,都会见好就收的。
方法四:女将出马,以情动人
酒席上,女人拒酒往往更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如果女人帮着丈夫拒酒,便能替丈夫解围。当然,女将出手,一定要慎重,不要贸然进行,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丈夫不豪爽,而有损丈夫的面子。
用策略打破谈判中的僵局
利用相持不下的僵局是谈判中最有力的一种战略,没有比它更能试探出对方的决心和实力的了。尽管如此,大部分的人仍不希望有僵局产生。
许多事实证明,每当陷入僵局时,人们往往会有受挫的感觉。
一位精神科医生曾把僵局比喻为精神错乱的现象。他指出,一个人最怕的是孤立,人们常常竭力地避免使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破裂,宁愿歪曲事实,也不愿和朋友失和。
无数次谈判经验使人们体验到,一旦开始谈判,就希望能顺利地和对方达成协议,完成交易。因此,每当谈判陷入僵局时,自然而然地会感到气馁而失掉信心;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反问自己:“假如我不曾这么说或这么做,情况是否会不同呢?”“假如我的上司知道了这种情况,会怎么样呢?”“我应该接受对方最后一次的出价吗?”“这个僵局对我们的声誉有没有影响呢?”这些问题往往会缠绕着谈判者。
谈判者怕僵局,特别是当他们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时。一个坏的合约总比破裂的谈判易于向上司交差。更糟的是,当别的竞争者只要再稍作让步,就可能抢走生意时,僵局的压力就变得更大了。
打破谈判中的僵局,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巧用幽默
利用幽默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立。因为分别代表各自利益的双方,很难轻易地让步、求和,彼此间必有一番唇枪舌剑的苦战,有时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时,如果某一方代表说句幽默的话,或讲个小笑话,大家一笑,紧张的气氛就可能化解,谈判得以继续下去,直至取得成功。
2.抓住要害
打蛇要打七寸,才能给蛇以致命一击;反之,不得要领,乱打一气,会被蛇紧紧地缠住,结果会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与体力,甚至赔上自己的性命。
把这一思想运用到谈判中,就是要善于拨开笼罩在关键问题上的迷雾,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抓住要害进行突破。否则,无休止地在表面问题上争执,既伤了双方和气,又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不小心,还会被对方抓住破绽,使自己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这种情况在商务谈判中同样适用。在谈判中善于抓住本质的问题,找出对方的破绽,这是突破僵局的一种策略。问题是能不能抓住要害,这就要靠深刻的分析与犀利的判断,以及果断及时的出击。当然这些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生活的积累及实践的磨炼。但是,只要注意了这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有收获。
3.求同存异
这种方法是指双方在某一问题上争执不下时,提议先讨论另外一个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例如,双方在价格条款上僵持住了,可以把这个问题暂时放下,转而就双方易于沟通的其他问题交换意见。事情常常会这样,当另一些条款的谈判取得了进展以后,如对方在付款方式、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优惠,再回到价格条款上来讨论时,双方的态度、方法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谈判中商量的气氛也就浓厚起来。
4.迂回攻击
谈判时,避开对方正常的心理期待,从一个以为不太可能的地方进行突击,这就非常可能让对方的思维、判断脱离预定轨道。等到对方的心理逐渐适应你的思维逻辑,再转而实施正面突击,这样常常会出现转机。
5.利用矛盾
谈判者要善于抓住谈判对手阵营中的矛盾,把矛盾作为谈判僵局的突破口。有时僵局倒不是双方协调不够,恰恰是对方自身内部矛盾的后果。这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会使对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利用对方内部矛盾进行巧妙的谈判与斗争,使对方不得不付出代价。突破僵局的责任要由对方来负,就会促使对方寻找突破口,这样无形之中,僵局就会被慢慢地“消化”掉。
6.忍者为勇
谈判时发生意见分歧、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时,不要急于达成协议,这时要善于忍耐。忍耐可以避免谈判中的直接冲突,不致因意见分歧、争论不休而伤了感情。此时便要暂停一段时间,给对方留出一些适应时间,以便使对方能对你的意见慎重考虑。
如果你急于达成协议,而对方掌握了你的这种心理,就可能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反之,你不急于要求达成协议,看来好像无所谓的样子,对方反而有可能降低要求。
以高超计谋快速追回欠款
拖欠货款、欠债不还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制约和干扰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及个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如经理、厂长和大小老板以及个人等最为头痛的大事。
人们普遍认为,欠债还钱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之事,而追款人登门催款也是合情合理之举。但是,追款讨债对于欠款人来说就犹如割自己的肉一样,心里必定会万般不乐意,因此他们总会千方百计地同追款人进行周旋,找寻继续拖欠或者赖债的借口。这样,追款人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追款素质和能力。
1.职业道德素质
追款人必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具体而言,这种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忠于职守。
2.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追款成功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它包括灵敏的感知、较强的记忆力、缜密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等。
3.语言文字能力
追款人的语言文字能力如何,不仅是其文化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对追款的成败有着直接影响。为此,追款人必须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并且加强各种练习,如多读、多看、多想、多写等。
4.公关能力
追款人在追款过程中,经常要与不同领域、各种各样的负责人打交道。为了恰当地同这些职业不同、气质各异的人相处,以便取得他们的同情与支持,从而促使尽快还债,这就需要追款人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恰当处理一些相应的公共关系。其基本宗旨除了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外,还必须注意与欠款人保持一种轻松、和谐的交流与商讨的气氛,以使其能够通力合作,尽快还清债务。这就要求追款人注意以下公关原则:第一,要有礼貌、讲礼节;第二,控制情绪,学会忍耐;第三,专心致志、侧耳倾听;第四,反应灵活、随机应变。
除以上各项素质和能力外,追款人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一般应当具备法学、经济学、逻辑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此外,追款人为了能及时有效地完成追款任务,还必须采取恰当灵活的技巧,辅以高超的计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而言,追款人必须遵循着“最大最小”的原则,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包括一定的人力、物力)换取最大的效益(尽快迫使欠款人还清欠款),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所有的追款方法和技巧都必须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进行。
方法一:攻心为上
“攻心”和“审势”是诸葛亮一生用兵和施政的经验总结。他曾七擒孟获、七度释放,终于让孟获心悦诚服,使蜀国南部地区自此相对安定。这是“攻心战”的经典战例。
方法二: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是一种从根本上削弱对方实力的方法。在商业竞争中,则表现为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进行突破,从而获得根本性的胜利。具体运用到追款讨债中,则表现为想方设法控制住欠款人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以此要挟对方还债。欠款人面对生与死的痛苦考验,必然会返还欠款以获得“苟安”。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让对方丧失抵抗力,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是一种高超的斗争策略。在催款活动中,这一计策的主要内容是:面对顽固的赖账大户,不一定与其正面交锋,而是想办法威胁、削弱甚至消灭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如停止供应关键部件、主要生产资料等),迫其就范,乖乖地完“币”归赵。
方法三:声东击西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权诈之兵”的核心。军事斗争中的谋略集中表现为出奇兵而战胜敌人,“声东击西”正是这样一种用兵之道。当敌我力量处于均衡状态时,要想战胜对手,就需要从对方意想不到的方向进攻,才能避开对方的注意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方法四:欲擒故纵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军事斗争中讲究诱敌深入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掌控世事发展方向。天下事并非件件都遂人心愿,想在商战中占领市场,必须懂得进退之道,若不给消费者实惠,则不能获取应得的利润。追款讨债活动也一样,欠款人确已无力还债时,不妨帮助他的经营活动走上正轨,再让其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