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彻大悟
3742600000006

第6章 菩提种子——学习生活的佛法(6)

生命的高贵价值在于努力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像春丽与“幸运”那样拥有奋斗不懈的精神,虽然始终无法较其他同伴表现得更为出色,却赢得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与情谊。

在职场上,许多人会不择手段以图获取成功,甚至发展出所谓的“厚黑学”,传授的是如何让人在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的方法。

但这种种用心与诸多手段,经常是要靠伤害他人才能达到目的,于是彼此为利益明争暗斗,互相防备,相处时即使表面能维持和谐的模样,暗中却仿若战场上相遇的敌人。

长久下去,不管是哪方能从中获得利益,都破坏了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诚的关怀与互信的基础,造成人际关系普遍疏离的社会现象,以后还将遗祸子孙。

“生活就是这样,你想要的东西往往没有。”也许此时的你盼望着有朝霞相伴,无阴云低垂,可是暴风雨正在天空中飘流,船舶在无轨的海上破碎;也许你期待着春之鸟鸣,夏之风吟,秋之虫唱,冬之雪声,但给你的却是蝉噪、暴阳、寒霜;也许你希望大路躺在脚边,黎明从朦胧的山后渐渐升起,可路上总是扬起风尘,月光还是穿透流水……人应该学会接受,如果树上的一只苹果掉到地上摔成了果泥,你不需忏悔和烦恼,因为它本就不属于你。

正如蒙田先生所言:“最美满的生活,就是要符合一般常人范例的生活,井然有序,但不含奇迹也不超越常规。”就好似花开花谢,树枯树荣,其实细碎的幸福在平铺直叙的生活中触手可及。

困扰来自于你自身,正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对于本来就不必担忧的事,却整日愁眉苦脸,思前想后,忧此虑彼,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

前半生若能无畏,后半生则可无悔

有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离开了故乡,想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年轻人少小离家,走在山路中,见道路两旁云山苍苍,心里难免有些惶恐。

于是,他就先去拜访了本地一位很有名气的老禅师,请求指点。这时,禅师正在河边临碑,用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练字,年轻人上前讨问前程,禅师就随手写了两个字:“无畏”。

禅师并未抬头,也没有仔细与他解说,只是对他说:“人生四字秘诀,老朽先给你一半,足够施主半生受用的。”说完就接着写起字来。

年轻人感觉没趣,不大理解,便走开了。

时光如水,很快,三十年就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有了一番成绩,而多年的历练,也使他增添了不少伤心事。于是,他又去拜访那位禅师。

可是,禅师几年前已经去世了,禅师的徒弟取出一个信封交给他,说:“施主,这是师父生前留给你的,说施主日后必然来取,请施主自行打开吧。”

他有些惊讶,慎重地接过来拆开,只见里面赫然写着两个字:“无悔”。

他顿时百感交集,回想自己三十年来的所得所失,竟然就在这禅师所写的四个字之间。

事业,需要无畏;生活,需要无悔。人生在无畏无悔中度过,心态自然怡然自得。认准的,就勇敢地去做;虽然有时候会有错误,但不必懊悔,因为错误在所难免,这样才能有无悔的人生。

以前,有两个被困在荒岛上的人。一个在被困的第二天选择冒着生命危险游回去,另一个选择等候营救。

一个星期后,被困的人因缺食而死,另一个却通过不懈的努力回到了陆地和家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他们不同的选择酿就。结果因人而异,是因为选择因人而异。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形形色色,千姿百态。

我们背着行囊上路,要选择放进什么样的食物;我们停在十字街头,要选择向左还是向右;我们做题,要选择是A还是B;我们遇上困难,要选择是跨越还是停驻……人生中有太多的事让我们抉择。

人们常说,有正必有反。正反两面的事物代表着利弊两把剑。如果你一不小心,选中了黑色弊剑,没关系,将它放下,再操起白色利剑。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其实很容易犯错,关键在于能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但是我们是否有勇气跪倒在自己的脚下,承认自己的过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安心心走在明天里,才能够过着无悔的人生。但现实中往往是我们惟恐自己的错误会带来别人的斥责,于是我们掩饰自己的过错,学会了撒谎,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

我们需要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人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勇气。只有无畏地把自己层层剥开,坦坦荡荡地把胸襟敞开,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

对生命真诚,对自己负责,是一种高尚而又坚强的勇气。往昔的岁月如静水般流逝,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只能生活在当下,而且面对着未来。

佛陀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们的人生是一种有“缺陷”的人生;其次,真正地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里保持一颗警觉的心,关照每一念的当下;最后,改正自己的错误,和那灰色的过去说“永别”,不重蹈覆辙。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

有的人因少年无知,去骗自己的父母;有的人长大后因为自己的贪、嗔、痴,为了自己的私欲,不知说了多少谎话,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而一般人平居无事的时候,总是轻忽怠惰,不容易生起忏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