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别让诱惑偏离了你的人生
谁还在当下里苦恼?难道上苍给人们的恩典不够多吗?不!上苍给人们的恩典已经足够,人们苦恼只是因为人们自己的内心不满足。
在舒适的环境中,人们往往找不到真实的自我,所以,命运常常在人们失意的时候给予人们信心,让人们看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是命运也会不停地给人们带来诱惑,看人们能否有足够的自制力来避免走向与最初的理想相背离的道路。
一个商人因为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招聘一个小伙计。他在商店的橱窗上贴了一张独特的广告:“招聘一位能自我克制的小伙子。每星期4美元,合适者可以拿6美元。”
“自我克制”这词引起了小伙子们的思考,也引起了他们父母的思考,自然也引来了众多求职者。每个求职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
“能阅读吗?孩子。”
“能,先生。”
“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商人把一张报纸放在小伙子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顿地朗读吗?”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来。”商人把小伙子带到他的私人办公室,然后把门关上。他把这张报纸送到小伙子手上,上面印着他答应不停顿地读完的那一段文字。阅读刚一开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爱的小狗,小狗立刻围到小伙子的脚边,小伙子经受不住诱惑要看看可爱的小狗。由于视线离开了阅读材料,小伙子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读错了。当然,他也失去了这次工作的机会。
就这样,商人打发了70个男孩。终于,有个男孩不受诱惑地一口气将报纸上的那段文字读完了。商人很高兴。
商人问:“你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
男孩回答道:“注意到了,先生。”
“那么,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们?”
“因为我告诉过你,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一段。”
“你总是遵守你的诺言吗?”
“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办公室里走着,突然高兴地说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7点钟来上班,你每周的薪水是6美元。我相信你大有发展前途。”男孩后来的发展的确如商人所说:若干年后,男孩成了一个有着良好口碑的律师。
在面对诱惑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拒绝这些诱惑。如果总是被诱惑左右,贪得无厌,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和不安,甚至会偏离自己的人生轨迹。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从1988~1993年执政5年期间,利用职权蓄积、贪污政治资金多达5000多亿韩元(约800韩元合1美元)。下野前夕,他将剩余的政治资金用化名分别存入20多家银行,据为己有。1995年8月初,韩国前内阁成员总务处长官徐锡宰与一些新闻界的朋友在汉城市一家餐馆饮酒,酒后将这一秘密泄露。在野的民主党听闻后,私下进行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后来,卢泰愚被打入了监狱,等待法律的最终判决。
在证人、证据面前,卢泰愚不得不承认他的犯罪事实,并在记者招待会上流下了眼泪。接受传讯后回到住宅,他问他的医生:“有没有一种药服后可以一睡不醒,我真不想活了!”但是正如韩国报纸所强调的那样,卢泰愚的“眼泪不会获得国民的同情。”
在诱惑面前,人们需要有一种敢于放弃的清醒。只有能够大胆地舍弃那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按照最初的计划,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可是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保持一颗清凉心并善待诱惑的人,才不会误入歧途,才不会偏离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下悟语
在面对诱惑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拒绝这些诱惑。如果总是被诱惑左右,贪得无厌,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和不安,甚至会偏离自己的人生轨迹。
§§§第二节 无欲无求得心安
我们生活在世上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口头上的称赞吗?当然不是,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称赞的并不是那种虚无的名声,而是自己分内的、应该做好的职责。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很快我们就将化为灰尘,或者一具骷髅,或是一个名字——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既然生命如此短暂,那在生活中被我们高度重视的东西也就是空洞的、易朽的和无足轻重的,至于那在可怜的肉体和呼吸之外的一切事物,既不是属于我们的也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有人问智者:“白云自在时如何?”智者答:“争似春风处处闲!”意思是那天边的白云逍遥自在的时候什么样呢?白云逍遥自在时,就会像那轻柔的春风一样,内心充满闲适,本性处于安静的状态,没有任何的非分追求和物质欲望,放下了世间的一切。
保持自己的理性,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真正的本性,看清本来的自我。否则我们只能使自己的心灵处在一种烦恼不安的状态之中。这就好比种植葡萄的人本来的目的在种而不在收,可是后来还要希望自己的葡萄比别人大、比别人多。
县城老街上有一家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时代不同了,如今已经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了,所以,现在他的铺子改卖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手里拿的是一只半导体收音机,旁边有一把紫砂壶。当然,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好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了,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那位华侨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5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很干脆地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虽然壶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六十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种生活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来访者络绎不绝。有的人打听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人甚至开始向他借钱。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现金,再一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没有说什么。他招来了左右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现在,老铁匠还在卖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106岁了。
人无欲则刚,人无欲则明。无欲能使人在障眼的迷雾中辨明方向,也能使人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丧失自我。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里,真正做到没有一丝欲望,像水一般平平淡淡、毫无牵挂的确很难。要想做到“无欲”,首先要有一颗静如止水的心,不受到外界事物打扰,好好地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心淡如水是生命褪去了浮华之后,对生活中那些细微处的感动。只有用感恩的心生活,在一种平静流动的幸福中度过一生,才能在人生感悟之中找寻到生命的意义所在,才能做到不为“欲”所牵连,不为“欲”所迷惑,在欲望充斥的浊世之中保持心中的一方净土。
当下悟语
保持自己的理性,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真正的本性,看清本来的自我。
§§§第三节 知足赶走你的贪念
老子曾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对于今天有着尤其特殊的意义。纵观今日的贪官: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他们贪腐的原由莫能出“不知足”和“欲得”之外。贪婪的欲望使得一个又一个春风得意的“能人”,从马上倏然坠地,沦为“阶下囚”,甚至走上“断头台”。
很多古圣先贤都提倡“知足知止”的说法,这个说法也确实在紧紧地约束着很多人的行为举止。比如庄子就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他曾告诫人们:“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明朝的王廷相则说:“君子不辞乎福,而能知足也;不去乎利,而能知足也。故随遇而安,有天下而不与也,其道至矣乎!”同处明朝的吕坤也说过:“万物安于知足,死于无厌。”
由古至今,人类始终难以摆脱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下,人们会做出许多不可理喻的事情。当欲望得到了满足的时候,人们就觉得万事顺心了;当欲望没有达成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就会失衡,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所以,只有知足的人才能感受到当下人生的富足。
希腊哲学家克里安德,八十多岁时依然仙风鹤骨,非常健壮。
有人问他:“谁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克里安德斩钉截铁地说:“知足的人。”
曾有人问当代美国最富有的石油大王史泰莱:“怎样才能致富?”
这位石油大王不假思索地回答:“节约。”
“谁比你更富有?”
“知足的人。”
“知足就是最大的财富吗?”
史泰莱引用了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名言来回答说:“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
塞涅卡还有一句很智慧的话:“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罗马大政治家兼哲学家西塞罗也曾有类似的说法:“对于我们现在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就是财富上的最大保证。”
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知足的人温饱不虑便是幸事,知足的人无病无灾便是福泽。
过分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会徒然给自己带来烦恼而已。不知足的人,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已饱受痛苦煎熬了。因此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了。
知足不是自满和自负,不是装饰,不是自谦,而是知荣辱,乐自然。知足的人即满足于自我的人,知足者能认识到无止境的欲望只能带来痛苦,于是就干脆压抑一些无法实现的欲望,这样做虽然看起来比较残忍,但却减少了更多的痛苦。
对于能实现的欲望,知足的人拼命为之奋斗,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乐便油然而生。只有经常知足,在自我能达到的范围之内去要求自己,不刻意去勉强自己,不强迫自己,才能心平气和地享受知足之乐。
当下悟语
只有经常知足,在自我能达到的范围之内去要求自己,不刻意去勉强自己,不强迫自己,才能心平气和地享受知足之乐。
§§§第四节 凡事量力而行
懂得知足的人往往会量力而行,即使前面有很多诱惑,他们仍然能够不为所动,仔细斟酌自己一天至多能行多远。
这样的人总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去安排行程,尤其是在一条从没走过的道路上,他们会花费更多的心思去弄得一清二楚:何处崎岖、何处坎坷、何处严寒、何处酷热。
不管别人给他们施加多少压力,或者前方有多少诱惑,他们都不急不躁,沿着既定的路线缓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