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洞察易经的奥秘
3806500000042

第42章 下经:34卦(8)

对与事相关的任何人,做到谦卑不亢,尽可能地荣誉与人分享。当成绩受到上级及众人或相关团体的肯定,或授予荣誉时,别自行得意地独享荣耀。一要口头声明:成功乃来自于上司及周围人众的指导与支持;依靠的是大家支助的力量。二要以礼待人,采取适当的方式表达对相关众人(特别是心怀妒忌之人)的谢意,不要视此为“客套”“虚相”。俗话说:“礼能感人;礼能正人;礼能服人。”人情可化敌为友,宽容可赢得人心。头低一些,反会使形象高大。向妒忌者敬礼,会使其感到自愧。

【义理启示】

以诚心美誉他人,会使别扭的人不再别扭。

《象传》说:“‘损其疾’,亦可喜也。”就该如此理解吧?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传》:“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解辞释义】

●或:副词。表示有时;偶尔。

●益:动词。意思是:水漫了出来。《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荊人弗知。”(荊:古代楚国的别称。澭:古水名。)“益”,后来都写作“溢”。但在先秦许多古书里都写作“益”。并渐次被引申为多、富裕、增益。就本爻辞而论,“水漫”可转注引申理解为“充实”;真诚而有益的感情如暴益之水漫出一般地充满,形容心理感情的强烈程度。

●朋:量词。上古时代用贝壳做货币,“朋”是一种货币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据《汉书·食货志》载:龟宝共分四品,元龟是第一品。说:“元龟岠冉(乌龟的边缘)长尺二寸;直(价值)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

●或益之十朋之龟:字面意思是:有时暴益水漫而使价值十朋的大龟浮出水面。喻之于世情,则可假借引申理解为充分表达出富有尊贵意义的真实感情。譬如:晚辈对长辈的孝悌及尊敬;下级对上级的尊崇及服从;小我自甘付出而为事业作奉献;等等。一句话,“大龟十朋”非是单指“物质价值”,而更可转注理解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价值。即:可贵的真诚;令人感动的激情、亲情、友情、尊崇之情、热爱之情等。

●弗克违:“违”为动词:离开;避开;躲开。引申为:拒绝;辜负。“克”为动词:能够。弗克:不能够;引申禁止。即:别不知情而辜负致情者的心意。应给予尽“益”者以可行的机会。

●元吉:这便叫“天随人愿”获取安乐大吉的成果。

【义理启示】

“损下益上”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更是人的心灵装饰。人的心灵若都没有了,这世界将会变得黑暗无光,处处令人觉得可怕。这心灵的装饰,即如前面所说的是一种象征性的精神价值--损小事、益大事;损小我、益大业的精神、意志。国事为大,民者为天。君子一心为国泰民安而损小我、奉献益于大业,则必得天民之佑(辅佐、帮助),以展现出“六五,元吉”(象征圆满成功)的光灿人生价值。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传》:“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解辞释义】

上九爻位居损卦象的终极,象征以最高阳刚之尊位行事自身不会再有损失。但,不自损则不可忘记须以阳刚之德施益于民,这非但不会有错,而且坚守如此正道行事必得吉祥。同时,可得到天下人臣的信服。这可算是对六五辞义的重复加深。

●得臣无家:从而四海臣民,不分远近,不顾民族,不分内外,不分你家我家,同志同道,一致为益大业而目标共同者,均心心相连彼此当成一家人,为求成功而奋斗。

【义理启示】

如果仔细调查一下全世界企业家做人成功的全过程,即可发现,其成功的关键,则是由小损自我而益大业,直到不损自己而在益大业的同时增益于下属人臣。有言必行,有诺必果,有约必履。终使个体心理无家,集体心理一家,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导致事业之路越创越宽,事业前景灿烂耀目。

依此广泛地转注指事,得出的结论同样是:积极的德性,是成功的标志,由其焕发的积极心态是成功的基石,由其诚,德、自信与积极,激活人臣群体的积极心态依之为动力,推心动变行动,行动助成功,也就为事业带来了好运气。

损益恰当是成事的关键之一;“贞吉”“得臣无家”,均应随机细加思索。

42益卦--风雷益:益人自益,损人自损

卦辞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传》:“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解辞释义】

●益:指增益,含义与“损”相反,二者卦形互综,而卦辞多有相似之处,只是损卦重在强调损下益上,而益卦重在主张损上益下。不过,无论上、下何损何益,其共同一致蕴含的真义仍以该当者即顺之为原则。所以“损”“益”的主旨哲理还是突出地透视出二者的矛盾对立及统一。

●损上益下:官家(执政的领导者)志愿地耗费力量,制定政策以有益于民众福祉为原则。即:益民则行;损民则禁。

●民说无疆:说,通“悦”。民众因此喜悦(欢乐)无穷。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在上述大好形势下,从上到下(或全国,或全省,或全市、县、区,或全集团、部门)拥上益下,同心同德,共奋协力,则使民风习俗以及开拓所求大业的成功之道大放光彩,前景灿烂。

●利有攸往:可使一切顺利向前,进一步无止境地发展、成功。

●中正有庆:只要官民一致守德遵规,循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上下合志即可换来国家与天下民众的福运(庆)。

●利涉大川:前已多次作过解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木道乃行:“木”指的是木料,木器。兹引申为“木舟”。即:木帆之舟在强风的推动下顺势向前行进。借喻上下团结,同心协力,就像“木道乃行”一般地推动快乐福祉向前发展。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相当于前一句的重复,洪流漫溢,木舟在风力的推动之下,天天不停而无止境地流向前。借喻在官民群体上下,由团结力量的推动使事业向前无止境地发展。

●天施地生:“天”,指“时节”“气侯”。唐·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又表示所依靠的民众。《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施”,指给予。“地”,表示处境。《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生”,代表产生。

时节和气侯促成(或造成)了“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境况的形成。转注喻为人世的成事之道,可引申理解为--“天随人愿”或说是“依靠民众的团结共奋力量,促成了这大好形势的产生”。

●其益无方:“方”为动词:指两船并行。《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粟:泛指粮食。)即:洪流漫溢,没有两船并行。假借转注寓意为:官民一体奋斗所创的大好成就,可谓独树一帜,没有其他者可与之并行相比的了。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凡是洪流漫溢的规律,均有与时俱进(随时间、时节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的共同特点。借喻:事业成功的关键即在于群体上下一道共同一心地奋争。(偕:共同;和谐。)

【义理启示】

原辞文道明了一简单易悟的道理,即:无论位居何等层次的领导人,只要固守“损上益下”原则,即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

爻辞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解辞释义】

初九爻辞的含义与卦辞基本相同。因此可确定为“益”卦的成卦之主。

●利用为大作:“大作”指的是范围大、规模大、意义重大,以及有利于大显身手的行为动作。在古代,若国有大事,则广泛地聚集民众祭神而告之,通称之谓“祭告”。如“迁都”(国家出现特殊情况,或与敌国交战,占领了对方的领土,而把国土迁移于别处);或是发动农耕;或是为施才于大业,为有大才大能之人提供或创建利于大显身手的机会所采取的大型动作等,均可如此称谓。

初九,是卦的六爻之始,又阳居阳位,象征位当而性属刚强,有立大志,展宏图,成大事的能力及条件。靠这样的人办事,会大有作为。

那么,“利”与“用”又是什么意思呢?

“利”的本义原是用作使动:使锋利;后又引申为敏捷;又引申为快;再引申为利益、财私、私利。而在本爻辞中则又可引申为“重要的”。例如《庄子·胠箧》:“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那圣人可是天下重要的人才呀!)(器又做人物、人才理解,而不是指器具。)“用”在此表示:做;需要。“利用”即指:重要的是需要有能从事“大作”的人带头;或重要的是做能为大“益”而付出一切的人。“为”,也当“作”讲。所不同的是,“作”的本义是站起来;用于“作”的意义时,常含有“兴起”“创造”“建立”的意思。而“为”又表示“治理”。若依此将“用”“为”“作”加以联系思考,即可对“利用为大作”有更深的领会了。

【义理启示】

人生的价值在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均须以贤德为基础,在自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发挥才、智、能力,充当(或可说“争当”)心理热情正面激奋型的带头人。

君子者,会因此一生无悔(初九,象征做人处世--始,即持为事“大作”而奋力之志,必“元吉无咎”。《象传》:“元吉无咎,不厚事也。”厚,做动词:看重。屈原《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做名词:财富。《韩非子·有度》:“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假借引申寓意--不是为贪图财富私利而大作,是君子应尽之责。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传》:“‘或益之’,自外来也。”

【解辞释义】

益卦的六二,是对损卦六五爻辞的再重复。二卦互综,益卦的六二正是损卦的六五倒置过来所成。

这即明确地显示,两卦的文辞概念虽然相同,但其义理的定位方向却有着正、负差别:一是损下益上;一是损上益下。前者是小损在下为了意义更加高尚的大益,以利于强国;后者是付出上层的大损而顾全天下万众受益,以利于国强。说明“益”与“损”,其实相辅相承,矛盾统一。

●或益之,自外来也:“外来”指的不是从外面来。“外”指外部,引申外部反映出的客观形势。“来”则是形容将来的;未来的。也就是说无论上损、下损,或益上、益下,均应审时度势,根据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对将来发展的要求,该损即损,该益则益,正确把握,而最终目的则还是统一为上下皆益,以创建治国安民平天下的美好未来,以使天随人愿,获得和谐幸福的生活。

●永贞吉:永远坚贞不移地如此守持下去,吉祥自然无疑。

●王用享于帝,吉:“王”代表“君王”,封建时代最高的封爵。“享”为动词:供奉;祭祀。是说君王心怀“或益之十朋之龟”般的诚意,祭祀天帝(天神;泛指神灵),誓表益民治国的志愿,以乞天神助佑,盼获吉祥。(享:动词,指祭祀。《尚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

【义理启示】

德国诗人歌德在他的《格言诗》里有这样一句:“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格言,很符合《易经》所指出的道理:做人,无论你的地位在上,还是在下,你若珍惜和重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为社会、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造价值来表达自己的真诚,损也罢,益也罢,都是为了它。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传》:“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解辞释义】

●益之用凶事,无咎:“用”,一字多义。例如《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用:是以。等于现代汉语的“因此”。)

●凶事:“事”是名词:事情;事故;变故;重大事件;形势;实际情况。至于这“事”的性质好坏(朝什么方向发展),得靠其前面的介词来揭示。这里的介词为“凶”,说明这事的动向是不吉利的、不幸的;也就是灾难。是由水漫涨溢,因此而发生灾难。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说“无咎”呢?

●无咎:因为如《象传》分析的那样:“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固有:古今词典对“固有”的解释均为“本来有的”。这“益用凶事”自古就是本来就有的大自然自发现象,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人为造成的。它不是产生自人的过错,怪罪不到人的身上。

●有孚中行:“中行”是什么意思?在《导论(下)》中已经说过:卦中六爻的位序两两并列分成三个层次。即初爻、二爻象征为地;三爻、四爻象征为人;五爻、上爻象征为天。合称之谓“三才”。本六三爻守居中才之位,以“三才”论人的身价地位做比喻,可算是名、位双俱的诸侯,或位处于诸侯身边的近臣,皆属于持有执政权威者。所谓“中行”指的即是这些“中才”人士的处事行为。此外“中”尚含有特殊的意义,即“中正善德”--中允、中庸、中坚、中枢。其具体行动则在于以救灾益民为主旨。从而“有孚”:以诚信的举止博得民众的崇尚与信服。

●告公用圭:“告”指请示、报告,或指告示、通告。“公”原指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此处可转注为近君的大臣(泛指施使权利的官员)。“告公用圭”即向上级报告(汇报)救灾计划,或自上向下通告气象变化及抗灾形势以利于进一步防灾、救灾。

“圭”,是古代天文测日影的一种仪器,用作传递气象及时势信息的证物。包括古代为躲避灾难而采取的迁国行动,也与这“圭”的信息传递有联系。

这一句前后联系起来,意思则是说--执政者应以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地向上下传达信息,依顺上级的指示,发动下民采取有益于避灾的行动。

【义理启示】

全辞文虽然说得有声有色,但这也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比喻,其义理内涵,可谓涉及广泛,具有随机思考的无所拘泥的空间。读者朋友们完全可以随其自省、自悟。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解辞释义】

六四、六三均居“中才”之位,二者相比,六三在下,六四在上,象征其地位分有上下之别。

六四与初九相应,下刚上柔,有以上顺下的迹象。初九说:“利用为大作。”六四则说:“利用为依迁国。”“迁国”不正是“大作”的举动吗?六三说“中行”“告公”,六四便说“中行告公”。这充分体现以上顺下的反应。以位居“中才”的六三、六四而论,三下四上,三有谋策须向四汇报请示,结果是:

●中行,告公从:即同居中位而又具中德的三、四权威者,三告(向四汇报,尚怕被四拒阻),四公(位居在上之四)则表示顺“从”。

●利用为依迁国:应允初九民意,为避灾难而采取迁国的“大作”行动。

【义理启示】

《象传》从而指出:“‘告公从’,以益志也。”执权者一则告公,一则从之,以中德为准则,乃是治国益民平天下的诚志反映。这对位居上层的人士,可成为一大启示。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解辞释义】

●惠心:指仁慈、仁爱之心;柔顺、柔和的感情。

●有孚惠心:心存至诚仁爱之志,柔和以从天下民心,则可深得天下人的信赖与敬服。

●勿问元吉:问,问卜的意思。古代凡举行大事,欲行“大作”时,都要求神问卜,以决吉凶。既然能以惠心以于民,有孚于民,“元吉”则是无疑的。勿问:即无须求神问卜了。

●有孚,惠我德:“有孚”,上下互惠,均以诚相对;上下交孚诚信俱受其“益”。“我”,是受惠受益的一方的自称自谓。“德”为动词:感恩;报德。“有孚,惠我德”即上下以诚相敬,你感我恩,我报你德,如此相持下去,“元吉”则是必然的了。

《象传》说:“‘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意思是上下互惠互诚,以德报德而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志愿。

【义理启示】

诚信,是为人者心灵的装饰,即心性美德的外在表现。荀子有言:“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可知华夏自古即把“诚信”看成是做人者的立身之本--认为,无论其人的社会地位有多高,哪怕是身居君上(统治者)地位,无诚则令人轻视。

本爻辞义理在于告诫人们:有言必行;有诺必信;有约必履。这是为人立身之本、处世的准则,以此洁身自律,诚挚待人、处世,便可被人众诚服、信赖与支持,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亲和力,使亿兆之心不求自得,成功助力的源流必定会长无止境。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解辞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