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总裁
3811000000023

第23章 总裁的六大任务(3)

中国人最明白:功劳是让出来的,而责任则是抢出来的。一让,大家都有功劳:一争,责任就十分清楚。能让的人,才有功劳而不为人所嫉;肯争责任,失误的人才会挺身而出,勇敢承认。在这一让一争之中,大家和和气气,却又是非分明。

总裁认清这三种理念,并且贯彻去实行,大家心知肚明,便会追随在后面奉

行不渝,因而提升中坚干部承上启下的能力。

注意公关

公共关系由来已久

自有人类以来,无论何时何地,聚群而居,或好或坏的公共关系就已经产生了。人类逐渐了解借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辅助事业成功,因此很早就重视宣传和公关的技巧。商人和政客,大概是最先需要公共关系的人。

公共关系一度被曲解为“讨好群众”、“蒙骗大家”的手段,现在才逐渐恢复正常,被肯定为“建立公众信心”和“增进公众了解”的有关策略与行为。

对总裁而言,公共关系应该是企业经过自我检讨与改进,表现出良好的态度,借以获取顾客、员工以及社会大众的好感与信赖。

我们常说“企业形象”,其实就是公共关系的具体表现。社会大众对某一企业产生信任与好感,证明这一家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一家企业能够顺利而真实地把正确的形象呈现出来,必然经由不断调整的公共关系,才有如此令人欣羡的结果。

有些公司,总裁和员工都很有社会责任,无论产销那一种物品,无不十分用心。但是由于不明白公共关系的重要,不了解公共关系的途径,以致外界不清楚公司的真相,不能加以信赖,也产生不出良好的观感。

某些企业,深谙公共关系的技术,善于激发社会大众的了解与欢迎。这些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已经从“扫除纷争”进入,“广结善缘”的阶段,把“解决顾客的抱怨”变成“诱导顾客的脾胃”,难怪企业形象,愈来愈好。

公共关系离不开宣传,如何与媒体界合作,因此成为总裁十分重视的课题。但是,交情固然可以左右一部份新闻报导的正确性,其力量显然愈来愈微薄,因为媒体界也在力求进步,希望成为大众信赖的事业。

要求媒体记者捧场,基本条件在企业自身确实具有实力,加上公共关系人员良好的仪态与礼貌。当然,总裁给大家的印象,更加不容忽视。

公共关系至下而上

那一次头前溪发生火车脱轨,掉落桥下的大车祸。摄影记者来到现场,首先拍摄火车厢倾倒、衣物零乱的惨局。接着镜头一转,拍摄一个人双脚踩在烂泥上,两支裤管泥泞不堪,然后向上拉,照出铁路局长满脸的愁容。

大家一看,马上产生同情的心理。认为这位局长够辛苦,也相当尽责。虽然火车不应该出轨,却也不关局长的事,最起码他立即亲自前来现场,弄得满身泥泞,精神值得鼓励,应该给予支持。

如果记者拍摄现场,突然将镜头转向铁路局长的脸部。这时候局长正在指示下属,说话时露出牙齿,似乎还略带笑容。大家一看,无不火冒三丈。这样的局长,难怪会发生这么大的车祸。平时不用心,车祸时赶来又有什么用?站得远远地,居然笑得出来!

可见镜头同样真实,却会制造截然不同的观感。摄影记者的品德修养固然重要,铁路局长平日的公共关系,这时候成为主要关键。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平时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紧急、危难时大家才会及时给予支持。

总裁的职责,一方面在聘任合适的公共关系人员,特别是公共关系室主管、电话接线人员以及警卫人员。一方面则需要在品德修养和待人处事上以身作则,拿实际言行举止来建立企业内外的良好关系。

合适的公共关系主管,在性格方面,最好具备和蔼可亲、善于沟通、仪态端庄、判断正确、态度客观、自动自发等特点,并且经常把结论报告总裁,而不是向总裁要结论。

接线生、接待人员以及警卫,实际上是公共关系的第一线人员。如果未经适当训练,往往无意间得罪来宾或顾客而不自知。

总裁再注重公共关系,也可能被接线生、询问台服务员或者大门警卫弄得企业形象很差。当然,业务人员的表现十分重要,只是大家对营业人员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过接线生、询问台或警卫人员,所以我们才特别加以提醒。

总裁自己的公共关系

至于总裁个人的公共关系,我们列举下述三大原则。

1。不要随便曝光

除非必要,而且经过仔细的安排,尽量先让干部去处置。曝光率太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衡量,总是比较不利的。

总裁亲自接触,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可随便出现在公众之中,必须事先计划周详,经过一番思考,让大家获得良好的印象。

2。尽量利用私人书信

这是公共关系中最好的一种媒介。既属私人性质,又可使收信者产生比任何其他文件更为深刻的印象。

例如,商店在每届年底之际,以总裁的名义寄发顾客一封感激的信件,并且祝贺新年快乐。旅馆以老板的私函,询问住客的近况,寄以最大的关怀。航空公司董事长寄给所有让出订座的乘客一封私人书信,以示感激之意。信不必太长,愈简明愈好。

书信最好能够产生鼓舞的作用,除了诚恳之外,还应该以肯定代替否定。公共关系专家告诫我们不要发出“关门”的信函,例如“拒绝请求工作”,最好改变成为“有机会容纳时马上联系”,不让受讯人绝望,关系才可能延续下去。

3。利用适当的机会发表演说

讲词的内容不必完全以宣扬企业为主,有时候说一些与业务无关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反而更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总裁在学校、俱乐部或其他团体集会发表简短谈话,若是事先准备充分,内容确当,表达技巧纯熟,往往收到十分宏大的效果。总裁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必须了解自己就是企业的代表,随时谨言慎行,以建立良好公共关系。

维护家庭

中国人的家庭相当特别

我们把家称为“家庭”,主要包含两件东西。一是“父母子女所构成的亲属团体”,一是“这个亲属团体所居住的房舍庭院”。有亲属而缺乏固定的住所,家的意义与功能,就可能逐渐丧失。中国人喜欢炒地皮、买房屋,和家的稳定性与安固性,似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把家人和寓所结合起来,主要意义在于“一家人不能离散”,否则就不成家庭。美国加州洛城有一个小镇,居住着许多“妈妈和子女”的家,爸爸在中国台湾经商赚钱。按照中国人的观点,两边都不够资格称为“家庭”。

老板离家出外“打拼”,暂时性当然不可避免,长期性则绝对有害。一旦家庭破碎,事业成功的代价就显得实在太大,殊不值得。一家人居住在一起,老板则由于业务忙碌,经常早出晚归,有“聚居”之名,实际上独自“离散”,也很难发挥“家庭”的功能。

以往三代同堂、祖父母、父母和未婚子女构成“单干家庭”,身为老板的父亲,就算早出晚归,还有祖父母可以代为管教和照顾子女。如今由一对夫妻和他们的未婚子女构成“核心家庭”,脱离祖父母自行成立小家庭。身为老板的夫,一旦早出晚归,子女与母亲就算时常相聚,也有如单亲家庭,殊不理想。这就是为什么小家庭多了,大家反而怀念三代同堂的日子,希望借着“家有一老,即为一宝”的长处,来维护家庭正常发展的真正原因。

总裁要求“财、子、寿”三方面兼顾,必须用心维护家庭。因为这三方面都和家庭的正常发展与否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家庭是子女教育的主要场所

中国人的良好德行,主要来自“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我们很少嘲笑某人“没有受教育”,却因为缺乏“家教”而看不起他。

总裁以忙碌为理由,将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充其量只能让他们受到完整的学校教育,依然没有家教。对子女而言,毕竟不能全面地发展。

今日社会的若干问题,直接或间接都和家庭教育有关系。青少年获得良好家教,在社会上大多表现出正当的行为。虽然现在负责青少年教养的机构愈来愈多,但是家庭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子女教育场所。总裁忽略家庭教育,纵使忍心将子女送入其他机构,如托儿所、幼稚园、以及其他可以指导青少年行为的组织,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希望减少或改善少年犯罪,必须先求稳定家庭。家庭稳定导致社会稳定,对工商企业的稳定成长,实际上也大有助益。现在社会风气,提倡权利平等,不尊重对方;强调个人主义,产生代沟,都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不利因素。如果不能加强家庭教育,使子女免于紧张、焦虑或迷惑,则总裁一生辛劳,终将为子女所断送,而徒叹奈何!

一般婴儿,获得母爱的滋润与抚育,便会关心、爱护别人。若是婴儿得不到母爱,长大后也不知道怎样去关爱别人。随着年岁增长,父亲的地位愈为重要。由于父亲大多在外工作,和别人接触的机会比母亲多,因此常常成为子女选择伴侣时所认同的对象。依据统计,在犯罪少年和正常少年中,父亲是不是“存在”,有很大的影响。

总裁身兼子女的父母,必须了解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十分重大,才能够在专注事业之外,仍然不放弃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有些总裁由于早年仅知专心事业,忽略了子女的教育。等到子女养成若干不良习惯,要加以改变,实在非常困难,这才后悔自己的不是,可惜往往悔之已晚。

总裁应该怎样维护家庭

教养子女,既然是维护家庭的主要项目,那么,怎样教养就成为总裁必须重视的课题。我们提出下述三大原则,以供参考。

1。用爱心和真诚的关怀,常与子女恳谈

现代化子女教育,固然不能够像往昔那样,训练子女顺从父母,一切听从父母的指导,却也千万不可以溺爱或过分放任。让孩童自由发展,如果不能适时加以合理的辅导,往往产生不合礼俗的行为,引发社会问题。

父母透过商量的方式,和子女恳谈。不妨先听听子女的意见,再趁机予以辅导。把自己的经验和社会礼俗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解释分析给子女听,使其知所选择与遵循。

2。合理坚持父母的主张,使子女继承优良的“家风”

中国人最可贵的,能以家传祖训来教导子女。使子女以祖先为模范,自己修养积德,要发扬家风。父母常对子女解说祖先的行事为人,告诫子女不可使祖先

蒙羞。这种假借祖先的力量来维护家庭正常发展的做法,巧妙地规避了“要子女向自己学习”的个人主义作风。

父母的主张,转借为祖先的主张,由父母合理地坚持,以维护优良的家庭传统。父母以身作则,再合理坚持,子女如有疏忽,绝对不能轻易放过。

3。不要在别人面前公开赞扬子女

现代父母最严重的过失,便是当着子女的面,在别人面前赞美自己的子女。一方面养成子女“喜欢听好话”的坏习惯;一方面使子女信以为真,认为自己十分完美。

父母可以背地里夸赞自己的子女,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宣扬自己子女的缺失。也可以私底下夸奖子女,给予相当的鼓励,却不必要当着子女的面,公开向别人赞扬,否则弄得只能夸不能指责的地步,那就无可救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