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楸梧千官冢
3827400000117

第117章 玩家蔡京(1)

要弄清一个奴仆为非作歹的来龙去脉,首先去看看其主子的品行和做派,君臣较父子的关系更为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命都掌握在金銮殿身穿龙袍的那位爷手里,什么敢不听他的呢?又有什么不是在他的喜好和示意下去干的呢?但历史似乎习惯于分开算账,做臣子的,由于你人品不正,虽然可能只是个附庸、只是个帮凶,但在百姓们眼里,你扮演的却是祸国殃民的主角;天子不成器,天子不成器也是你给带坏的。——这种逻辑用在了许多历史人物身上,因此需要欲攀龙附凤怀揣将相之梦的人牢记:良禽择木而栖。

北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出生了一位名叫蔡京的小子。说起蔡京,人们自然就想到了“六贼”,想到了权臣误国,进一步便是满腹狐疑地想不通了:一位弄权惑主的贼子怎么书法艺术达到了与苏、米、黄比肩的境界?怎么还能活到罕见的八十高寿?怎么会历仁、英、神、哲、徽、钦,跨了六朝天子?

当然在仁宗、英宗手里,蔡京还是个顽童,生命的这一段中,或许也砸坏过邻居家的窗玻璃,但总的来说是干净得连后世厌恶他的人也无法去编排的。从他后来的诗文成就特别是书法造诣看,青少年时代的蔡京刻苦好学是一定的,只是因为后来做了恶,人们就不像提及圣贤那样而冠之以“幼而发奋”了,宁愿其一出娘肚子就是个坏种。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蔡京及进士第,正式进入仕途,踏入是是非非的权力场。蔡京有个弟弟叫蔡卞,兄弟俩是同朝进士,——家学门风如何,我们恐怕还是要公正一点地来看待的吧?蔡京先做钱塘(杭州)尉,再任舒州(安徽安庆)推官(掌狱讼公案)。期间受朝廷委派出使了一趟北方的辽国,出访归来拜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员)。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86年),迈出了人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荣升首都最高行政长官,知开封府。——首都的一把手与其他地方上的一把手级别相差不大,甚至是平级,但政治待遇和处境非同寻常。一则直接服务于王朝天子与皇亲国戚,二则时常要跟朝中大佬打交道,三是负责国家机器的心脏脉动,四是对大政方针既有一定发言权又得及时敏感做出积极准确地反应。难度就在这里,你干得好坏,就在天子眼皮底下,随时可能挑刺;朝中大人们难免有个意见分歧,都是你的上级,尊谁违谁你总是遇到立场选择的头疼问题。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命王安石主持变法革新,当时任地方官的蔡京举双手赞成,坚定地站在变法派的立场上。虽然变法过程一波三折,但直至升任首都一把手,蔡京仍支持变法。——以王安石的作风,蔡京知开封府,或许正是得益于他对变法的持之以恒地赞同和拥护。

任开封知府不到两年的时间,蔡京遇到了政治命运的一次重大抉择,王安石失势了,这倒不算大碍,关键是力主革新变法的神宗皇帝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了,谁来接替执掌大宋江山,作为首都开封的最高首长,朝中觊觎皇位的各派人物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都想把他拉进自己的圈子。

当时神宗皇帝最大的儿子赵佣(即后来的哲宗赵煦)年方十岁,改革派主将蔡确意欲拥立神宗的两位弟弟雍王赵颢或者曹王赵頵,宰相王珪人称“三旨宰相”(上殿奏事“取圣旨”、皇帝拍板“领圣旨”、传达诏命“得圣旨”),胆小怕事,但与蔡确一直不和。高太后则主张立赵佣为储。蔡确见风向不对,遂掉头支持立赵佣。这一天蔡确与王珪一同去探望神宗,暗中联络蔡京布下刀斧手,吩咐蔡京,一旦王珪对立赵佣有异议,当场诛杀。——蔡京与一帮奸人从此开始了一生的合作。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宋神宗去世,十岁的皇太子赵煦(赵佣)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这个最终的权力格局表明,蔡京原先是站错队伍了,大宋权柄掌握在了曾经对王安石变法深恶痛绝的高太后手里,而蔡京一直追随的新派人物,王安石死了,蔡确很快即被罢官,反对变法的人物司马光、吕公著等相继返回朝廷,那么蔡京自己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首都开封不可能再交给他来管理,此后,在宋哲宗即位到亲政的八年间,蔡京像一枚臭而无用的棋子,被把持朝政的旧派人物摆来扔去,先后出知成德军(河北正定),后历知瀛洲(今河北河间一带)、扬州、郓州(山东郓城)、永兴军(陕西西安),最后被扔在了成都府。

一个人任由别人摆布,不外乎两种情况,一个是当权者霸道,另一个便是这个人失去了人格尊严。蔡京方与朝臣打交道,便给人留下了个极其恶劣的印象,见风使舵的本质使敌友均感到厌恶。高太后临朝,召回司马光任宰相,一帮保守派要尽废新法、恢复旧制,司马光决定仍实行过去的差役法,要求五日内完成。许多人都认为五天时间太紧张,蔡京默默不语,暗中打算借机在保守派面前表现一把,将功补过,最终就他一人按期在管内恢复了旧制,“悉改畿县雇役,无一违者”,全部恢复了京师开封及附近各县的旧法,没有一人违抗。然后跑到政事堂向司马光表功。司马光一听非常高兴,当面夸奖蔡京:“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如果人人都想你这样办事,有什么不能恢复的。

虽然卖力地表现了一把,期望人家高抬贵手留用,但一则因此丧失了立场和做人的操守,二则向来没有给同僚们留下好的印象,御史台、谏院的人仍不断上书奏报他为人心术不正、毁坏祖宗之法。这就使敌友双方都清楚地看到了他道德的缺陷。所以我们说,是蔡京亲手把自己弄成了“里外不是人”,任人摆布就是必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