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34

第34章 分分合合话晋国(6)

秦晋两国的真正交恶,是从晋襄公在位时开始的。晋襄公名欢,是晋文公之妻逼姞的儿子,与雄才大略的父亲比起来,晋襄公性格宽厚,无其父的强势,对其父的各项政策,也多是"萧规曹随",是个不错的守成之主。晋文公虽然过世,但当年辅助他成就霸业的文臣武将们却大都健在,因此这时期晋国的国力,也在蒸蒸日上。但秦穆公显然不这么看,此时楚国实力远缩在长江流域,中原各国,秦国的势力已经仅次于晋国,在强势的晋文公过世后,击败晋国,打通东进道路的机会已经来了。至于晋襄公,在秦穆公眼里,他只不过是个小毛孩子,怎么能和自己相比。

所以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只过了一年,秦穆公就发动了对晋国的进攻,他的攻击矛头,还是对准了晋国的小盟友郑国,但是秦军大队人马杀过去的时候,却被郑国人用空城计骗了一把,误以为郑国已经做好准备,仓促撤军,在回去的路上,和晋国发生了崤山之战。这一战中,晋国早早在崤山设伏,抢在秦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发动突袭,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秦军全军覆没,三员领军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全部被俘。后来虽然晋襄公母亲(秦穆公的女儿)说情,晋襄公将三个被俘秦将放了回去。但秦国因为这一战元气大伤,暂时不能和晋国交锋了。

秦穆公也是个硬气的人,而且同样具有雄才大略,在三员大将被俘之后,他并没有责罚他们,继续信任他们带兵,之后的数年里,秦国先后于公元前625年和624两次出兵,结果,秦国经过浴血奋战,虽然在崤山击败晋军,成功复仇,但晋军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阻遏了秦国的进攻。严峻的局面,也让秦穆公打消了东进的念头。终晋襄公一生,秦国都无力东进。

秦国之所以在和晋国的争斗中处于下风,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晋国,在国力上远强于秦国,又占有地利优势,只要守住和秦国之间的山川险地,秦国就无力东进,即使晋国在野战败于秦国,也无碍两国交兵的整体战局。但对于秦穆公局面就不一样了,晋国是他们东出争霸的唯一障碍,除了进攻,别无他法。但防守是容易的,进攻却是困难的,在这样的局面下,秦国要与晋国争锋,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即使晋襄公在位仅7年就去世了,秦国依然在公元前602年的令狐之战中,被晋将赵盾击败。经过此战,秦国已经难以成为晋国争霸的威胁。

在与秦国交战的同时,晋襄公在别的战线上也连战连捷。一是彻底灭掉了白翟国。白翟,就是存在于晋国周边的"白狄部落",一直是晋国的大敌,晋文公时期,虽然对白翟几次打击,却并未将这股威胁彻底消灭,晋襄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以名将先轸为帅,彻底平定了白翟部落,但这一战晋国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元帅先轸也在此战中牺牲。之后晋襄公调转枪头,又对楚国发动了一轮打击,这时候的楚国,局面和晋国相似,当年与晋文公争霸的楚成王壮志未酬,此时也到了人生末年,他迫切想借着重耳过世的机会一雪前耻。就在崤山之战之后,楚国再次发动了对晋国属国陈国的进攻,这一次晋襄公派大将阳处父迎战,学乖了的楚成王,这回也玩起了"退避三舍"的游戏,见晋军大兵杀到,就故意撤退,企图诱引晋军围歼。但阳处父一眼看穿了楚国的打算,反而将计就计,看到楚国撤退,就命令全军大呼"楚国败了"。结果不明真相的楚国军队纷纷逃窜,假撤退变成了真撤退,楚国对晋国的再一次反扑,就这样被晋襄公死死地摁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