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383700000059

第59章 吴越争霸细解读(4)

不甘心的阖闾,决心解决越国这个麻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征讨越国。吴国开局顺利,节节胜利。但越国国君勾践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浙江嘉兴南部设伏,一举击败吴军,吴王阖闾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伤,归国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结束了他短暂的霸王生涯。

这个在吴王阖闾霸业顶点时期,给予他致命一击的越国,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越国同样是春秋早期的一个小角色,比起吴国的"根正苗红"来,他们的身份很不起眼。按照许多史料的说法,越国的宗族,是大禹的后代,被夏朝的少康封在了浙江会稽地区。也有说法是,越国的宗族是楚国王室的一支,所以在南方的版图范围里,吴国亲晋国,越国亲楚国。与吴国相比,越国,确实是春秋时代一个位置更加偏远的诸侯国。

越国的强大,和吴国基本是同一时间段,也就是春秋的中期。但比起吴国的地理位置来,越国要想北进争霸,吴国却是他们必须要突破的一个障碍。就像吴国要突破楚国的障碍一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吴国把战胜楚国作为战略重点的时候,越国也在吴国的背后,亮起了磨砺已久的刀锋。

在吴国灭楚时期,越国在位的国君是允常,这同样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王。在吴国倾举国之力西征楚国的时候,他们在最关键时刻给了吴国一刀,迫使吴国仓促退军。但短暂的甜头之后,就是吴国的打击报复,此后两国之间相互交战不断,允常去世后,其子勾践即位,对吴国的战争,也继续占据上风,甚至吴王阖闾本人也在与越国的战争中受伤,不久就去世了,这梁子结得大了。

阖闾死后,深知"兔死狗烹"道理的孙武早已经隐居,吴国失去了当时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但军队依然强大。阖闾之后继任为王的就是夫差。早期的夫差,是个锐意进取的帝王,他继续任用伍子胥,开始了对越国的复仇之战。公元前494年,吴国发动了对越国的全面进攻。在会稽山之战中,越国被打得只剩下5000人,越王勾践眼看全军覆没在即,好在其臣子范蠡、文种两人献策,用重金贿赂吴王夫差的宠臣伯喜,经过伯喜劝说,夫差接受了勾践的投降,越国因此成为了吴国的属国。对于这段典故,通常的说法是,越国用投降以及财宝欺骗了夫差,伯喜的谗言,更使吴国上了当,接受了勾践的投降。但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英主,夫差对于此事的考虑远不止这些。这时期的夫差,最大的目标是北上争霸,压服中原诸侯,越国对于他,只不过是一个小麻烦而已。而且对于吴国的争霸来说,春秋时代的"历史经验"是:但凡是最后称霸的国家,对于周边威胁自己的邻国,往往采取迫使其投降的政策,并不灭其国。因为一旦决定灭其国,很可能会引发更剧烈的反抗,拖住争霸的后腿,因此只要最大限度地削弱对手,让其听命于自己,就算达到了目的。这样,接受越国投降,对于当时的吴国来说,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