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年轻的共和国处在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新中国太需要一种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一个标兵式的而又最接近民众的榜样来激发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了。雷锋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事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螺丝钉精神和他“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身世,恰恰与时代要求完成了无缝对接。
于是,20世纪60年代成了我国学习雷锋最为热烈最为高潮的阶段,全国人民都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中。
但是,乔安山是个例外。
我被关起来了
自叙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陈排长走进太平间,把我带回连里,把我单独关在一个屋子里。
我直接坐在地上,坐了一会,还想去看看雷锋。我扶着墙慢慢站起来,走到门边,一推门,没推开,门已经被锁上了,外面还有两个哨兵在门口把守着。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失去自由了。
是呀,我把班长撞死了,犯了大错了,他们应该把我关起来的,最好让我去陪班长好了,班长不在了,我还活着干什么呢?雷锋那么年轻,那么好,他是团里树立的先进、典型,这下团里肯定不会轻饶我的。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种地了,当上了炉前工,成了工人;后来跟着雷锋,我又穿上军装,成了战士,还被分配到运输连开汽车,我过去的同事,我们村里的乡亲,谁都羡慕我。我又遇上了这么好的班长,雷锋,鼎鼎大名,我妈都说我是傻人有傻福!
就这几个钟头,我就从天上摔到了地底下。
那天,我没被关多久,很快被放了出来。
上级的工作组来了,他们让我开着13号车重新把那个的场景演示一遍,我只好僵呆地听着指挥,上车演示。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经过细致的现场勘查,有一个人说了句:“因公殉职,意外事故。”后来,这就成了对这件事的结论。
指导员严肃地对我说:“事故已经调查清楚了,完全属于意外事故,没有你的责任,雷锋已经牺牲了,你要化悲痛为力量,不要背思想包袱。”
听了指导员的话,我心里没有一点轻松。没有我的责任?怎么可能没有我的责任,他是倒在我驾驶的汽车旁边呀,最重要的是,雷锋没有了啊!
没想到,他们还允许我回四班,还让我跟其他同志一样。我这才放声大哭起来。
手记
没有什么能比失去自己的亲密战友更让乔安山感到悲痛的,更何况这个亲密战友还是倒在自己驾驶的汽车旁边。
从1959年乔安山认识雷锋开始,乔安山的生命就有了新的方向,新的目标。雷锋就是他的指路明灯。
现在灯暗了,乔安山的世界也变得一片暗淡,除了深深的自责,他什么也做不了。
“小乔,战斗片,去看不?”
“我也不能帮你一辈子呀……”
1962年8月15日12时5分。
年轻而优秀的雷锋停止了呼吸。
这一刻,22岁的雷锋留给了人们无尽的思念和哀悼。
这一刻,21岁的乔安山开始了自己长达30年的沉默。
我为雷锋守灵
自叙
雷锋的追悼大会是在他牺牲的第三天举行的,那几天我们班的战友一直守在雷锋身边,为他守灵。关于“公祭大会”的一些准备情况都是后来听领导和其他战友说的。
当时雷锋的丧事料理主要是由团政治处主任崔东基负责,他与有关同志商量后,认为雷锋是抚顺市人大代表,因此应该将此事向市委汇报一下,于是他首先来到抚顺市委办公室,一位副秘书长接待了他。
他又来到抚顺市民政局,有关同志听了雷锋牺牲的事情后十分重视,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说“一是没有棺木,二是没有冷冻冰。”民政局的同志当即表示,棺木明早送去,冰的问题马上派车到水库去拉。
当崔东基回到连里时,雷锋的遗体已经从西部医院拉回到营部,放在乒乓球台上,冷冻冰也已经拉回来了。
因为地方上的领导十分重视,崔东基又和望花区一位主管民政的区长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8月16日清晨,抚顺市广播电台也广播了雷锋同志以身殉职的消息,这样一来,全市人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雷锋的公祭大会也由部队扩大到了地方。
8月17日下午,追悼大会开始了。
市委、市人大、团市委等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及沈阳工程兵司令部、沈阳各方面代表等都送来了花圈,花圈从灵堂一直摆到了会场外面。
我和连队及班里的战友负责给雷锋守灵。
泪水一直不停的往下流,我模模糊糊的看到,会场里已经挤满了人,可是人流还是不断地涌进来,外面更是排起来长队。
下午3点,送葬的队伍出发了,队伍越走越长,人也越来越多。这庞大的队伍中,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居民;有中年人,有老年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们……两辆摩托车在前边开路,接着是雷锋的遗像车,紧接着就是灵车,后面是拉着花圈的大解放车,大车、小车,无边无际的人群,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奔向了戈布烈士陵园……
到了墓地,我和班里的庞春学、于泉洋等几个战士,迟迟不愿意把手中的土撒下,直到大家把土填完后,我们又绕着坟堆转了几圈,然后齐齐地跪在墓前,久久地望着那个木制墓碑上的几行大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三一七部队班长抚顺市人民代表
雷锋烈士之墓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七日
手记
乔安山回忆起这些,稍显浑浊的眼神里透出光芒,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刻。他平静的低声地说这些事,仿佛已经说过若干次。是啊,从1997年开始,媒体蜂拥而至,这些话,他每年都得说上几十次。
听着乔安山讲述这场肃穆又隆重的葬礼,想像着当时的情形,这样的情景,仿佛只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出现过。
而现在,十万抚顺军民挥泪相送的只是一个22岁的年轻生命,一个普通的士兵。
他的名字叫——
雷锋!
雷锋班的由来
自叙
雷锋牺牲后,我又在部队呆了四年,后来国家要从部队调一批战士参加国防互程建设,我也就借着这个机会离开了我和雷锋工作了六年的运输班。说实话,当时我是主动离开那里的,雷锋牺牲后的四年,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雷锋,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雷锋的存在,睡觉的时候,起床的时候,洗脸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出操的时候,开车的时候……
四年里,我一直深深地陷在自责之中,尽管指导员经常给我做思想工作,告诉我雷锋的死与我没有直接关系,部队、也不会追究我的责任,让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解除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可是我又怎么能做得到呢?
雷锋是那么好的人,他那么年轻,在旧社会失去了亲人,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遭受了那么多的苦,好不容易来到新社会,有了家,有了亲人,眼看就要过上幸福生活了,却因为我牺牲了。他爱这个社会,他给了别人那么多,得到的回报那么少,尤其是对我,我知道他是拿我当亲人看的。
从在工厂时开始,他就帮助我,鼓励我,帮我写信,教我学文化,偷偷给我家里寄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我的父母。可是我却没有能给过他什么帮助,他才22岁,还没有结婚生子,他哥哥和弟弟都死了,还要靠他接续香火呢。
雷锋经常梦见过毛主席,他日思夜想着毛主席,把党和毛主席当作再生父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亲自见到毛主席,可是这一切都没能实现。
当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雷锋,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班里的每一个战士都在想通过一种方式把雷锋这个名字记载下来,后来,经过韩政委的提醒,我们决定集体签名向连队党支部和上级申请,用雷锋的名字给四班命名。
申请交上去之后,我们十分焦急地等待着上级的批复,几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就在我们为雷锋惋惜的时候,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正式批复同意命名我们班为“雷锋班”。听到这个消息,班里战士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想,雷锋这样就获得了这么多荣誉,如果他活着,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荣誉的,是我害了他呀。
后来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3月5日毛主席给雷锋题词之后,其他的一些领导人也相继为雷锋题词,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
随着全国学雷锋热潮越来越高涨,我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附
雷锋班申请
党支部:
雷锋生前是我们的亲密战友。他虽然牺牲了,但是他那种先进的思想和光荣的事迹,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决心以雷锋烈士为榜样,学习他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对党和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学习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学习他艰苦朴素,不乱花一分钱,处处注意节约,热情支持人民公社和灾区人民生活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苦钻精神;学习他对工作积极负责,坚决完成任务的模范行为。他的许多优秀品德和高尚风格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们四班为纪念和发扬雷锋烈士的光荣事迹,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决心继承雷锋烈士的革命精神,把雷锋烈士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为此,全班同志特请求上级党委和首长批准我们班为“雷锋班”的光荣称号。我们全班都有决心,一定要练好过硬本领,发扬硬骨头作风,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拉得出去完成一切任务,处处给全连树立榜样,保持光荣称号,珍惜雷锋班的荣誉,决心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四班全体战士:张兴吉王继学陈庆林
田生绵韩玉臣乔安山
庞春学蔡永海于泉洋
1962年10月12日于抚顺
国防部给沈阳军区的批复
你们请示授予3317部队运输连四班以“雷锋班”称号的报告收悉,同意你们的意见,批准授予3317部队运输连四班以“雷锋班”称号。望鼓励四班的同志,保持和发扬这一荣誉,并教育部队,学习雷锋同志的优秀品质。
1963年1月7日
手记
像所有成名的英雄和楷模一样,宣传,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雷锋牺牲以后,雷锋生前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的学生还是经常到部队来,他们还想再看看他们和蔼可亲的雷锋叔叔,还想再听雷锋叔叔给他们讲故事。驻地附近的群众也常到部队来,只为看看雷锋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为了满足这些群众和学生缅怀雷锋的要求,也为了更好地宣传雷锋精神,部队和地方相继举办了几次雷锋事迹展览,而且一次比一次的规模大、规格高。
第一次展览:比较简单,就是在连队食堂里用红布拉起了一面墙,在上面布置了40多张雷锋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展示雷锋所作的好人好事。
第二次展览:很快,在食堂里的展览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参观群众的要求。正好团里有些部队到外地施工去了,于是就利用空下来的营房办了一个较大规模的雷锋事迹展。
第三次展览:抚顺市委书记沈越听说部队办了“雷锋事迹展”之后,感到非常好,要求市里尽全力协助部队把展览办好,展览刚布置完毕,市委书记沈越就第一个来看了展览,抚顺市组织了大规模的参观活动,团市委即刻下发了组织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的通知,十二万官兵、工人、干部、学生参观了展览。整整一个月,车水马龙,人声如潮。学雷锋活动就这样首先在抚顺地区全面展开了。
第四次展览:雷锋的先进事迹在抚顺及周边地区广泛传开之后,几乎在同时,沈阳军区和辽宁省都举办了大型的雷锋烈士事迹展。为了提升展览的规格,辽宁省举办的雷锋先进事迹展请省委书记、省长题词,并在全省十大城市巡回展出。沈阳军区举办的雷锋烈士事迹展则请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题词。
应《中国青年》杂志请求,毛泽东主席于2月22日提写“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在此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谢觉哉等已先后题词。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首先刊登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随后,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手迹。至此,全国规模的学雷锋活动开始了。
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也开展了各式各样向雷锋学习的活动,以后,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这是全世界第一个为一个普通士兵设立的纪念日,而且每年的这个时候,全国都开展许多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利用这些与典型报道相匹配的现代传播方式,必然为宣传增色添彩,也使雷锋这一形象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自此,全国6亿民众轰轰烈烈学雷锋的活动广泛展开,并一直持续40余年,直到今天依然在进行着……
“雷锋车”上的姑娘
自叙
1964年,我和她认识了。
那件事过去两年了。我的心情刚刚平静下来,我打算在部队里好好干,安安心心的,什么都不想,把过去的事咽下去,咽到肚子里。
我没想过要谈恋爱,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谈恋爱的心思,况且驻军也不允许跟地方上的女子有接触——战士不能与驻地老乡谈恋爱,这是部队的规定。
雷锋当时就有很多女青年给他写信,交流思想,但雷锋一直都很注意影响,他说,部队的规定,可不敢违反。
其实在工厂的时候,雷锋很受女青年们的欢迎,他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有几个湖南老乡对他也很不错。但他一直没有谈恋爱。后来有报道说,雷锋有女朋友,他参军的时候,是女朋友给戴的大红花,还说什么“我等你回来”,这是绝对没有的事,因为当时我们是一起参的军,前前后后的事情我都知道。
虽然没有心思想这些,但是,感情这种事是说来就来的。
当时我所在的工程十团在铁岭县大甸子公社的老边台村有一个国防工程施工任务。我还是在运输连雷锋班开车。当年我们班就驻扎在老边台大队的东街,她家住西街,相隔不到一里地。当时的驻军都住在老百姓家里,我住在东街王大爷家,他家四口人,王大爷老两口带着两个闺女。这位王大爷就是我老伴张淑芹的干姑父。
那是8月未了吧,东北的秋天来得早,中午挺热,早晚已经有些凉了。一天早上我刚起床,准备上午去铁岭执行拉货任务。我正在检查车况,十二团的战士宋太来找我,说西街有老百姓要进城,连里已经同意让我捎上了。在我们运输连,经常有当地的群众要求坐车,因为老边台村交通实在太不方便,出村要走上10里路,走到大甸子公社才有客车去铁岭。大甸子到铁岭还得几十里路。所以老百姓搭雷锋班的车进城是比较正常的事,一般只要连里同意就可以捎上。老百姓坐在军用卡车的后边车厢里。那天坐车的是一个大嫂带着小孩,还有一个年轻姑娘,就是我现在老伴张淑芹。
她年轻的时候时可是个漂亮姑娘,个头,身段,眉眼在村里都算是出色的。但我当时一点啥想法都没有,那天我甚至没有仔细看她一眼。因为部队有规定,不允许跟当地老百姓谈恋爱,班长说了,部队的规定,可不能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