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再忙也要当个好爸爸
3851000000015

第15章 、父亲的正确教子方法(6)

(1)永远都不放弃希望在婷婷出生后的第48天,在对她体检时做了透视,医生说孩子的耳朵有点问题,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有所好转,因为她当时对很大的声音还是有一点反应。

谁知一岁半的时候,灾难再次降临。

婷婷的父亲正在上班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幼儿园来的电话,说婷婷发烧,被送到医院去了。

父亲急忙赶到医院,却发现婷婷就像一个小疯子一样,不停地疯狂地大呼大叫,又蹦又跳。

大夫,你给我的女儿用了什么药?

没什么啊,就打了一针’庆大霉素‘。

当时也没有人知道,婷婷在受着药物急性中毒的折磨。下午又打了一针,婷婷又是一阵疯狂。打了五六针,孩子疯狂了五六次。烧退了,病好了,可是她仅有的那一点点听力已不复存在了。任凭你在她身后如何喊叫,她都毫无反应。

父亲赶紧带着她四处求医,可所有专家的结论都是--不治之症。他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上海五官科医院最有名的耳科专家,诊断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

大夫,还有没有办法治?父亲急切地问。

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大夫回答道。

针灸行不行?父亲不甘心。

这只会给孩子增加无谓的痛苦,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那我女儿将来的出路在哪里呢?

只能是上聋哑学校,从聋哑孩子的方向培养。

父亲彻底绝望了。

婷婷小时候,既听不见,又不会说。

在幼儿园,别的孩子嬉笑打闹,她却只能孤独地坐着,盼望父亲早些来接。每次送她去幼儿园,她都哭得很凶。父亲只知道老师对她比较照顾,却不知道,竟然还有一个年轻教师等他们一走,就悄悄地用手绢把她的嘴堵上。

婷婷小时候长得很漂亮,小朋友们给她起了个外号--白雪公主,但是前面有个定语哑巴。父亲只要一去接婷婷,小朋友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喊:小哑巴的父亲来了!父亲听见这句话,仿佛三九严寒掉在冰库里,他的衣服都湿透了。

婷婷因为自卑,经常把小便尿在裤子里,夏天和秋天还好,一到冬天父亲真是忧心如焚。每天下班父亲都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冲出厂门,见了婷婷就先摸摸她的裤子,如果湿了,顿时会觉得心里凉了半截,经常是默默地流着泪带婷婷回家。一路上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婷婷幼小的身体,看着婷婷冻僵的小手,父亲心里万箭穿心般地疼痛。

孩子的命运现在如此令人担忧,将来还要更悲惨,这可怎么办呢?就在父亲走投无路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日本连续剧《血疑》。父亲抱着双耳全聋的婷婷,一边看,一边流泪,渐渐地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凝聚升腾。幸子得的是不治之症,可她的父亲大岛茂却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为她拼搏。幸子虽然死了,但她是含笑离开人间的。父亲想:我也要用自己沸腾的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道路开通!

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漫长痛苦的求医道路。婷婷光针灸就进行了5年,几个人体中最疼的穴位她扎了上万次。在上海治疗的日子里,当一根根银针扎进耳穴一寸多深的时候,那种巨痛,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难以忍受。小婷婷每天针灸都哭闹不止,父亲一腿半蹲,一腿跪地,用双手紧紧抱住婷婷的双臂和身体。尽管这样,还是不行,针老扎不准。

毕竟她还是个孩子!

婷婷的听力恢复了一点点。也许只是几百分之一。但是这已经为婷婷的学习带来了一丝曙光。

有了一点听力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婷婷终于会开口说话了,她知道了鼻子、嘴巴、耳朵。但她已经习惯了使用手语,她不知道说话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要求。

久而久之,她的语言功能还会退化,父亲决定采用食物刺激法,也就是说:如果不说话,就不给她食物。父亲用这样的方法来刺激她说话。

一天中午,婷婷起床后,像往常一样双手拇指与食指合拢比了一个圆。父亲明明知道她要吃饼干,却抱着饼干筒坐在她的对面,非要她说饼干之后才肯给她。婷婷不乐意了,于是,一老一小便对抗起来,父亲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饼干,1遍、2遍……20遍,20遍还不行就200遍,整整对抗了40分钟。

也许是父亲这种无限慈爱的坚持,也许是婷婷终于明白过来,她的喉咙里终于发出了两个含混不清的音--布单!

父亲赶快给了她一块饼干。

婷婷的眼睛突然一亮,接着喊出一连串的布单!

婷婷开窍了,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婷婷由一个字不会说发展到了会说阿姨再见。

几年前父亲就曾想,如果婷婷哪一天喊一声父亲,他能高兴得满地打滚,而现在她不仅会叫父亲,还能连续说四个字了,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吗?

可如果把婷婷跟同龄的孩子横向地作一个比较,他们又傻眼了!

同年龄的健全孩子,不仅能说会道,而且能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了。婷婷按照现在的速度,什么年月才能赶上正常孩子?就算她24小时不睡觉地练习说话,她在口语上也始终是个弱者。

婷婷的耳朵不好,但眼睛是好的,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同步的方法来追赶同年龄的健全孩子呢?于是,父亲想用说话与认字同步、扬长补短的方法来教育婷婷。他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婷婷看,她笑就写笑,她哭就写哭,她说星星就写星星,她说月亮就写月亮。想不到效果出人意料得好。

有一次,父亲带婷婷到车站送妈妈。火车启动的时候,婷婷一边跑一边哭喊着:妈妈,妈妈!

父亲立即抓过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依依不舍四个字。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了!

两年后,也就是婷婷6岁时,虽然她说话别人还听不懂,但她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能够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虽然在口语上她还是弱者,但在书面语上,她已经成了强者。她以强者的姿态回归有声世界,进了普通小学。

一天早晨,父母亲一起出去锻炼回来,听见婷婷在屋子里哇哇大哭,才发现两人都忘了带钥匙。如何打开房门呢?叫,她听不见;砸,又怕吓着她,急得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他们写了一张字条:婷婷,父母亲被关在门外,请你下床开门好吗?然后把它绑在竹竿上,砸破一块窗玻璃,将竹竿伸到婷婷的床前……一张字条帮了大忙。房门打开后,一家三口抱头痛哭。但这时的眼泪和他们几年来洒落的眼泪不一样,不是心酸的泪而是欢乐的泪。

聋哑孩子学会了识字多么好啊!

知识和文字就好像一根光线,让在冰冷寂寞的无声世界里苦苦挣扎的婷婷,顺着它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来到了充满光明和欢乐的有声世界。

(2)让孩子拥有天才的自信让学习比玩耍更有吸引力。

在摸索对婷婷教育的过程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后,父亲对婷婷的教育入了迷。不论走路、吃饭、睡觉,他都在想着这个问题,一想到什么好的方法就马上把它记下来。他考虑问题的一个永恒的中心主题就是怎么样才能把学习变得轻松,怎么样使学习比玩耍更有吸引力?

父亲每当找到了一个好的方法之后,高兴之余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用一种更好的方法取代它。换一种好的方法使学习的效果往往能够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1987年,父亲终于在上海的一家书店里找到了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世界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全书只有6万字,6角5分钱,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

书中说:在孩子的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能发挥出令人难以相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生长起来。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带着一种兴奋的心情,父亲在一周内把这本书读了几十遍,人仿佛过电一般。

书中介绍说:在学习中,几乎古今中外的家长都要求孩子在学习上争取第一,但是铃木的父亲与众不同,他对铃木的要求是’每门功课只要及格就行‘。

他认为:及格就是合格了,既然已经合格了,又何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争第一呢?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争第一的结果是把求知的欢乐异化成了最大的痛苦。

受到铃木思想的震撼,婷婷的父亲决定要把婷婷当作天才来培养。

孩子有了天才的感觉,就会成为天才;孩子有了英雄的感觉,就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能否给孩子好的感觉,是孩子良性发展的前提。

婷婷的父亲用尽一切办法,让婷婷真正找到了天才的感觉。为了让婷婷相信自己是天才,父亲注意时刻给她一种积极的暗示。

在19世纪的美国有一位又盲又聋的女伟人--海伦·凯勒。六岁半一个字不会说,后来却会五国语言,让全世界轰动。

有一天婷婷的父亲看《海伦·凯勒传》,无意中发现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而婷婷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看到这里婷婷的父亲脑子一闪,精神为之一振,天下竟有如此巧合的事!婷婷的父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箭一般地冲回家,兴奋地抓住婷婷。

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我一直在纳闷,你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灵性,原因终于找到了。搞了半天原来你是海伦的转世啊!

什么?婷婷不解地问。

你看,你的生日跟海伦相差整整一百年,一天不差。

真的吗?婷婷瞪大了眼睛。

白纸黑字,一天不差。父亲把书递给婷婷。婷婷连忙凑过来,一看,有点失望。

她是6月27日,我是6月29日,相差两天。

父亲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一天不差,海伦妈妈生她时是顺产,你妈妈生你时难产,刚好耽误了两天。

顿时,婷婷两颊飞红,两眼放光,仿佛海伦的血液在她血管里奔腾,海伦的灵魂在她脑海里游荡,她找到了感觉。

海伦给了婷婷无穷的力量,每当她做事遇到困难时,她就想像自己是海伦·凯勒。这样她就产生了无穷的力量。

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他。

婷婷的父亲就是用天才儿童的标准来要求他的女儿的。

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为了保持婷婷的天才感觉,父亲抓住每个学习和生活的细节,让她时时体验到,她当时的行为就是天才的行为。

由于识字较早,婷婷特别喜欢读书,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婷婷是个听障孩子,比健全孩子更需要自信,更需要坚强。

为了强化她是天才的感觉,父亲在婷婷的玻璃台板下,压了一张美国的《天才儿童行为表》,表上第一条就是看起书来废寝忘食。

父亲有意将婷婷的行为与《行为表》联系起来。每当婷婷因看书而耽误了吃饭睡觉时,父亲并未将书没收,而是欣喜地把她拉到写字台前,无限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