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地理卷
3853000000004

第4章 、地形地貌(4)

这个“书状崖”还真是一部“活的地质史教科书”.由于从大峡谷底部向上,分布着各个地质时期的岩层,清晰地反映了地质发展的历史。

大峡谷底部是几十亿年前形成的片麻岩,崖壁上大体呈水平排列的岩层,是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沉积岩。岩层中保存着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从底部向上堆积着,从原始的单细胞植物到巨大的蜥蜴类动物都可以找到。

自然界的岩层大多是倾斜或弯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层为什么呈水平状态呢?这是由于这个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没有剧烈的地壳活动,岩层没有发生过强烈的褶皱,因而使岩层保持着大体水平的状态。

大地脸皮上的伤疤

东非大裂谷长达6000多公里,就像大地脸皮上一道深深的伤疤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裂谷呢?

在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再经红海、亚喀巴湾,直到亚洲的约旦河河谷,是一条延伸6000多公里、平均宽度35~55公里的深谷,两侧的峭壁高出谷底一两千米。从高空向下望去,就像东非大地被巨斧劈开了一条深深的裂缝,所以人们形象地叫它“大地脸皮上最大的伤疤”.

这条伤疤,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世界上裂谷很多,最大的就是东非大裂谷。

在东非大裂谷里,成串分布着大大小小30来个湖泊。这些湖泊狭长幽深,湖岸往往就是裂谷边缘的峭壁。其中的坦噶尼喀湖,湖水最深处为1435米,是世界上仅次于贝加尔湖的深水湖泊。

东非大裂谷带附近,地壳运动活跃,耸立着许多高大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鲁文佐里山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裂谷呢?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使大陆板块西移,又硬又脆的地壳破裂形成了裂谷。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涌,使地壳减薄裂开,形成了裂谷;随着裂谷的扩张,裂谷带将逐渐变成新的海洋。裂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大陆的桥梁

地峡就像一座土桥,有的把两块大陆连接起来,如巴拿马地峡将南美洲和北美洲连接起来;有的把半岛和大陆连接起来,如克拉地峡是联系马来半岛和亚欧大陆的桥梁。

美丽的海湾

海湾是海和洋伸入大陆的一部分,它三面靠陆,一面朝海,其深度和宽度都比海洋要小得多。

海湾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曲折蜿蜒,深深地伸入陆地;有的则比较平直宽阔。有的海湾周围被陆地紧紧包围,只有一个小口与外海相连,如我国山东半岛的胶州湾;有的则胸怀坦荡,张开双臂,与大海溶为一体,如我国北部的渤海湾、东部的杭州湾和南海的北部湾等。

海上走廊

海峡就如人的咽喉,被人誉为“海上走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海峡是海洋中连接两个相邻海区的狭窄水道。如连接我国大陆的台湾海峡;连接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全长1 670公里。

海峡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壳运动时,临近海洋的陆地断裂下沉,出现一片凹陷的深沟,涌进海水,把大陆与邻近的海岛,以及相邻的两块大陆分开,从而形成海峡。

通过海峡的水流湍急,水上层与下层的温度、盐度、水色及透明度都不一样。海底多为岩石和砂砾,几乎没有细小的沉积物。

海峡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而且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人们常称它们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

难见曦月处

郦道元在描绘三峡的峡谷时说“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足见峡谷该有多么狭窄幽深,你知道三峡是怎么形成的吗?

峡谷是河流下切和地壳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河流上游地形变化大,落差大,水流都比较湍急。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但冲击两岸,也侵蚀河底,并把冲蚀下来的泥沙带走。河床上下高差越大,水流越湍急,对河底的侵蚀也越厉害。

在河流下切过程中,如果地壳抬升,使河床同下游地面的高差不断增大,河就会继续向下侵蚀,把河床切割得越来越深,形成两岸崖壁陡立的幽深峡谷。

长江从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这一段,从巫山中穿过。由于巫山不断上升,同下游地面的高差不断增大,江流湍急,把江底切割得越来越深,就形成了雄伟险峻、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三峡段长江两岸崖壁高耸,江面狭窄,水流汹涌。我国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对三峡的描绘十分精彩:“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你想,不到正午和半夜,太阳和月亮不升到头顶时都看不见,峡谷该有多么狭窄幽深啊!

五海三洲之地

西亚在汉朝时就与我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它又被世人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你知道为什么吗?

从阿富汗向西,直到小亚细亚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的一片辽阔的地区,通常被称为西亚,又叫西南亚。因为这里正处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连接地带,又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五海三洲之地”.

西亚地区联系着亚、欧、非三大洲,通过红海、地中海沟通了印度洋、大西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现在仍然是三大洲的陆上联系通道,并有许多航线经过这里,是东西方航空运输的空中走廊。

西亚周围濒临的海、海峡和运河,也是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它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使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缩短了5 000~10 000公里。

黄金三角洲

大河河口的三角洲,往往都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最早最活跃的地区,故有黄金三角洲之称。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是由河水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的。从平面上看,形状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

世界上著名的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等。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带下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的。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底边向东逐渐扩大,一直伸展到海边。

三角洲的形态复杂多样。除像长江三角洲这样的尖头形三角洲外,还有像扇面状和鸟足状的三角洲。如埃及的尼罗河,从阿斯旺以下到地中海入海口,河流落差很小,水流平稳,三角洲在入海口处呈扇面状展开,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东西宽300公里,南端在平面上呈鸟爪形,每两趾之间为一条河。

三角洲地区不仅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稻香鱼肥的水乡泽国

在我国,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稻香蔬果不绝,鱼肥虾壮,你知道是哪里吗?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三峡以东,黄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以北,分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长江三角洲四个部分,是由长江冲积出来的平原。

两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个烟波浩渺的云梦泽,后来被长江及其支流冲刷下来的泥沙所填平。面积有5万平方公里,分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两部分。平原上水网密布,向称“鱼米之乡”.

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边缘,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

皖中平原位于安徽中部的长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积较小。

长江三角洲位于镇江以东,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称“水乡泽国”.这里盛产稻米、鱼吓,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不幸之地

沙漠,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不幸之地。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陆地是沙漠。我国的沙漠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1%.有些荒漠中见不到沙,尽是些光秃秃的石滩和砾石,这就是常说的戈壁。我国的戈壁面积有46万平方公里。

“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

有一个地方,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你知道它是哪里吗?

这个地方叫塔克拉玛干。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极目四望,只见宛如大海波涛一样的沙丘,绵延不断,不见尽头。方圆百里看不到炊烟,也见不到鸟飞,荒凉僻静得出奇。大风吹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成了一片浑沌世界。一旦走入沙漠腹地,黄沙漫漫,浩瀚无边,再走出来确实相当困难。

沙漠可不像海滨、河滩的沙地那么平坦。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高度多在60到80米之间,最高的达300米,实际上就是沙山了。从沙丘的背风面看,就好像弯弯的月亮似的一个挨着一个,所以叫做新月形沙丘。沙漠里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如果没有骆驼,在沙漠里简直是寸步难行。

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改往日的寂寞,在这里开始的石油大会战,车辆往返,机器轰鸣,滚滚原油从沙漠下的地层深处喷涌而出。

小档案:

沙漠地区温差大,平均年温差可达30-50℃,日温差更大,夏天午间地面温度可达60℃以上,若在沙滩里埋一个鸡蛋,不久便烧熟了。夜间的温度又降到10℃以下。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贮存糖分,所以沙漠绿洲中的瓜果都特别甜。

沙漠中的“珍珠”

沙漠是干旱少雨的地方,给人一种毫无生机、毫无生趣的感觉。而绿油油的草地,则是青春活力和生命的象征。这二者似乎不可能联系到一起。但是为什么沙漠中也会有绿洲呢?

沙漠是干旱少雨的地方,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沙丘。偶然下一场雨,很快就会蒸发或者渗入到沙土里,不留一点儿痕迹。不过沙漠里也有的地方却是水草丛生,绿树成荫,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绿洲。

绿洲大多出现在背靠高山面对沙漠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充足的水源。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就会融化,顺着山坡流下来,汇集成河流。当河流流经沙漠地带,河水很快渗到疏松的沙子里,变成地下水。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的岩层继续流动,在沙漠的低洼地带涌出地面,在这里就会形成绿洲。远处的雨水渗到地下,也可以沿着地下水的通道流到这里。

地壳变动使不透水的岩层发生断裂,地下水无处可去,只好沿着裂隙流到地面,这也是形成绿洲的一个原因。

绿洲的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很适合庄稼和植物的生长。人们把这些荒漠中的沃土,视为沙漠中的“珍珠”,倍加珍爱。

小档案:

在世界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些风光奇特的绿洲。那里,潺潺的泉水汇成一条条清澈透亮的小溪,灌溉着两岸的土地,高大的枣椰树把黄沙弥漫的荒野装饰得一片翠绿。

沙漠中的井

烈日炎炎下的沙漠里,到处是燥热,到处是干旱,似乎不可能会有河水或井水。可是,我国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把水引到了沙漠,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沙漠的气候炎热干燥,如果在地面上,修渠引水,水很快就会蒸发掉。为了防止水分蒸发,我国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在地下开渠引水的方法,这就是坎儿井,也叫做阴渠。

坎儿井都是一直挖到山脚下,把高山上冰雪融化后渗到地下的水引过来。挖坎儿井时,先要在山脚下挖一口立井。当这口井打出水后,再按照引水的方向每隔18米挖一口立井。这些立井并不是用来取水的,而是供挖暗沟时出土和通风用的。立井挖好后,再向横的方向挖暗沟,把所有的立井连接起来。暗沟才是坎儿井的主要部分--通水的渠道。

坎儿井挖好后,立井的井口要用石板和树枝盖上。这样既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风沙侵入。通过暗沟把水输送到地面的水池里,人们就可以随时使用了。

小档案:

在我国的陕西、新疆等地方,这样的坎儿井有几千条。最大的坎儿井一天能浇1500亩农田。我国最早的坎儿井在陕西大荔县,叫做龙首渠,大约是在2000多年前挖成的。

罕见的彩色荒漠

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美国大峡谷以东的“彩色荒漠”,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高原地区。这里曾经是“火海世界”.火山喷发的熔岩处处可见。由于没有植被林木,气候干旱,温差悬殊,岩石块块裸露,风吹日晒、打磨抛光。这样,那些奇形怪状的崖壁石台在阳光照射下,辉映出粉红、绛紫、澄黄、天蓝和蛋白色;又凝聚成各种颜色的烟雾,闪闪发光,并随着阳光投射的移动色彩也时时变换,使乏味秃石,变成了“彩色荒漠”.

怪岛沙鸣

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首府-檀香山之外,有一个小岛叫考爱岛。

在这个岛屿的海滨,有一片长800米、高18米的洁白沙丘。人走在沙丘上,沙子就会发出汪汪的狗叫声。用手搓沙子,也能发出同样的声音。如果在沙丘上迅速奔跑,还能听到打雷似的声音。这是什么原因?有人推测:由于沙丘底部有水,在沙丘和水之间的水蒸气和空气形成一种像共鸣箱一样的共振腔,因声音不断地反射和折射而产生共振,所以声音被放大,形成巨大的轰鸣声。

“绿色陷阱”

毛绒绒的绿色地毯下,是无底的泥潭。人一踏上去就会陷进去,越挣扎陷得越深。你知道这“绿色陷阱”是什么吗?

这种“绿色陷阱”是沼泽。沼泽地大多分布在低洼的地区。在这种地区,地势低平,积水较多,气温较低,蒸发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