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的秋风中一辆囚车缓缓驶来,“囚犯”杨升庵穿着一件黑色的布衣服,他的身体很虚弱,脸色苍白。廷杖后的伤口尚未愈合,还在隐隐作痛。由于是从监狱中直接发配,所以他来不及跟家人告别,年幼的侄儿在家门口呜呜地啼哭,责怪杨升庵怎么不从家门口经过,让一家人再见他一面。囚车出城以后加快了速度,扬起的尘土遮蔽了一代英才的身影,等待他们的将是坎坷的漫漫长途。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途,杨升庵和黄娥来到了贵州毕节山的层台驿。他们在驿站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妻子黄娥比以前瘦了。杨升庵这时又写了一首诗描述他的所见所闻:
陡坂千百磴,破店两三家。
湿灶薪无焰,硗田饭有沙。
瘦兵宵泣血,猛虎昼磨牙。
行路难如此,羁愁一倍加。
在悬崖峭壁似的陡坡边上,开着两三家破旧的客店。他们在店中住了下来,发现客店的灶坑和柴薪都是湿的,等饭端上来以后,饭中还掺杂着砂石泥土。这是快要接近云南的一个荒凉驿站,白天能看见老虎在远处的山梁上懒洋洋地磨牙,晚上能听见押送他们的士兵因思乡和旅途艰苦而痛哭。这样的行程如果没有爱妻陪伴,杨升庵真不知如何熬得到头。
在云南,杨升庵一共待了整整三十五年,几乎相当于他在北京和四川的全部岁月。这段日子,杨升庵夫妇除了向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余下的时间都是在思乡与痛苦的回忆中度过的。杨升庵强烈地感受到孤单的滋味,每天黄昏他都会坐在荒凉的山坡之上,久久地注视着天边升起的月亮,感觉时间从身边悄悄流逝。当年金榜题名并在朝廷中风光无限的杨升庵现在老了,他的额头爬满了皱纹,胡子也长长了,他坐在那里的样子就像一个当地的老农或樵夫。美丽贤淑的妻子黄娥也老了,她系着破旧的围裙在一间破屋子里生火做饭,任劳任怨的样子就像一个乡村农妇。天涯一角,相依为命的日子长得没有尽头。其间他们也幻想着皇帝能开恩准他们回到故乡,哪怕不做官,只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心满意足,然而朝廷对他们的敌意一直没有消除。
公元1559年7月6日,白发苍苍的杨升庵病死于云南永昌贬所,终年七十二岁。死前,这位倔强的老人写了一首绝笔诗,诗中充满了悲愤和感人的力量。杨升庵去世以后,后人给了他极高的评价。比如《明史》就说他是整个明朝“记诵之博、著作之富”的第一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称杨升庵“赅博圆通,究在诸家之上”。如果没被充军到云南,杨升庵在文学上的成就有可能与苏轼、李白相媲美,而且他的政治生涯也会有一个辉煌的顶点。
骆成骧
骆成骧是晚清中状元第一人,也是清代蜀中唯一一位状元。骆成骧从四川资中到北京城参加殿试时,正值清末维新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他在殿试策对中以古论今,着重分析了大清帝国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郑重提出整军练兵、惩治贪官、厉行节约、兴修水利等四项“自强之计”。此文激情飞扬,富有卓越的胆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这次殿试的副考官李若农把骆成骧的文章列为第一,而主考官、尚书徐桐认为骆成骧的文章只能排在第三,双方产生争执,于是把预定排在前十名的试卷都送到了光绪皇帝的案头,请他钦点。光绪当时正为清室危亡焦头烂额,心中已在酝酿变法自强之策,因此在选拔人才方面自然倾向于有维新主张的人,骆成骧的策对正好符合光绪当时的想法,光绪帝亲自面见了这个来自四川的学子,并和他就维新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之后,骆成骧被“钦定第一”,成为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
骆成骧考取状元以后,被皇帝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当时著名的变法维新人物康有为因“公车上书”滞留北京,他听说有个四川新科状元十分推崇革新思想,就特意赶到四川会馆去参见。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谈,末了,骆成骧告诉康有为说,变法是迟早的事,只是目前形势严峻,我们在倡导和推行的过程中应当慎之又慎,“渐之勿急”。
从1898年开始,骆成骧先后主持了北京的春闱和贵州的秋闱,专门为皇室选拔有用之才,其间骆成骧还被官派到日本学习法政,这对他开办新学、培养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早已岌岌可危的清朝政府寿终正寝。骆成骧虽然主张变法,但对革命这种极端的行动还是持保留态度。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光绪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今日眼见清廷覆亡,他感到痛不欲生,竟然号啕大哭着跑去跳井,幸好家人们围成一个圈把他的投井之路堵死,他才没能自寻短见。第二年,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后,骆成骧有感于时事,乃携带家眷返回蜀中,旅居在成都。因为他是著名人物,所以回到成都以后即被推任为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长,但骆成骧心中的伤痕尚未痊愈,坚决不肯就职,只愿意兴办学校。
在京的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想网罗一批人才,听说前清状元骆成骧对皇室很有感情,就委托成都县的知事前去游说,希望骆成骧能够出山到北京就任高级幕僚。这成都县的知事领到旨意后,乐颠颠地跑去找到骆成骧说:袁世凯就要当皇帝了,天下又将恢复帝制。袁皇帝听说骆状元是难得的栋梁之材,所以特意指派下官前来拜见,希望骆先生能够及时北上,助袁皇帝一臂之力。骆成骧听完这一番屁话,顿时怒目圆睁,大骂道:“你算什么东西?那袁世凯又算什么东西?说客与窃位的奸贼,通通给我滚出去。”那成都县的知事吓得浑身发抖,神情惊悚地退出去了。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粉墨登场称帝,并宣布次年为洪宪元年。国人见这个拖着辫子的窃国贼倒行逆施,都群起而攻之。当时的四川军务督理陈宦找到骆成骧,要他起草三则讨袁电稿。骆成骧满口应允,第一则和第二则电稿发出,袁世凯气得暴跳如雷,及至第三则电稿发出,简直差点把这个做白日梦的皇帝给气死。你说这第三则电稿有多厉害!请看原文:
自今日始,四川省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氏在任一日,其以政府名义处分川事者,川省皆视为无效!
这么幽默而犀利的文辞让袁世凯见了,怎么不气得灵魂出窍?俗话说气急攻心,袁世凯经此一气,再加上全国的舆论和武力声讨,他就病倒在床上爬不起来了,不久就一命呜呼了。骆成骧在成都闻听袁世凯死讯,大喜过望,见着人就说:我为光绪皇帝除去一个窃贼,今生今世也就满足了。还兴奋地写诗讴歌道:“聊凭掣电飞三剑,斩取长鲸海不波;一条秋水匣中出,万里雄风掌上生。”自得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以后,骆成骧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对官位俸禄皆不感兴趣,只专心专意地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四川大学前身四川高等学校和成都大学的创立都和骆成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老成都“五老七贤”中即有骆成骧的名字,这是一个家无恒产、清贫一世,有“穷状元”美誉的四川好人。
1926年,时任西康屯垦使的四川军阀刘成勋忽发奇想,欲举行文官考试。他听说骆成骧不但是前清状元,而且曾经主持过清朝全国性的考试,于是便登门请骆成骧出任主考官。骆成骧一听,感到非常高兴,他仿佛又看见自己当年为国选才的忙碌身影和稳重的威仪。刘成勋派人把骆成骧从成都迎至雅安。考试非常顺利,完毕以后骆成骧余兴未尽又去游了蒙山,回来就病倒了,医治无效,不久辞世,终年六十一岁。
按照骆成骧生前遗愿,这位出生于四川,又被大清王朝选拔为状元,还为家乡教育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其灵柩被送回故乡资中县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