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高木精藏曾经说:“客家是一个充满经济细胞和经营头脑的族群,未来亚洲的经济将垄断在客家人手里。”
海外客家人似乎已经向我们证实了上述观点,由他们创立的商业品牌(金利来领带、永芳高级化妆品、张裕葡萄酒、虎标牌万金油)早已风靡世界。
但值得注意的是,客家人中还缺乏比尔·盖茨那样的超级大老板,大陆客家地区的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客家人如何堂而皇之地登上世界经济的舞台,还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
日本人的预测
前些年,日本学者高木精藏编过一本书,名字叫做《日本人笔下的客家》,其中有一句话颇值得玩味,他说:“客家是一个充满经济细胞和经营头脑的族群,未来亚洲的经济将垄断在客家人手里。”对于这段惊人之语,人们可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首先,习惯于山地农耕生活的客家人是否真的具有经济头脑?其二,浓重的小农意识是否会阻碍他们在经济领域大展宏图?其三,目前客家人在亚洲经济中的实力和地位到底如何?其四,客家人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制胜的法宝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有待于我们的深入研究和解答。
海外客家人的经济成就
暂且不管高木精藏先生的大胆预测是否灵验,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客家人在经济生活中到底有何成就,以便做到知根如底,心中有数。众所周知,移居海外的客家人在经济生活中的确有过不少成功的范例:如广东大埔人张弼士在南洋的大规模垦殖,生产椰子、咖啡、胡椒、茶叶、橡胶等产品,开采锡矿,经营航运、银行、建筑和房产,还在中国烟台创办过著名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姚德胜、胡子春、谢枢泗分别开发印尼棉兰、马来西亚(现新加坡)怡保、泰国合艾等都曾辉煌一时,功勋卓著。近现代的胡文虎、胡仙父女,曾宪梓、田家炳、熊德龙、刘宇新、姚美良、余国春等人在香港、东南亚以及欧美工商界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特别为世人所瞩目的,还有祖籍为广东大埔的客家人李光耀,他曾成功地治理了新加坡,为实现该国经济腾飞和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作出过巨大贡献。所有这些实例均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即客家人在经济领域也应该是一把好手。但总体说来,离统领亚洲经济新潮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客家人的金钱观
王永庆:节约一元等于净赚一元
客家人向来以刻苦耐劳、勤俭节约闻名于世。就拿现代企业的管理来说,任何一家企业的老板或员工,只要能刻苦而勤俭地工作,那么在生产中首先就能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在服务方面也因理智的判断而能做到细致周到,不铺张。这样一来,一家企业的经营就能做到稳步增长。
客家人在为人处事和各种经营活动中,是否给人以“吝啬”的印象,这一点无法做出准确的数字统计。但总体说来,节俭的品性是大多数客家人所共有的,这是他们在长期的山地生活中养成的习惯,虽然世事变迁岁月流转,但这种习惯仍如影子一样随时紧跟他们。而且,这种品性还时常会在“成功人士”身上表现出来。比如台湾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台塑企业”董事长、客家人王永庆说过这样一句话:“节省一元等于净赚一元。”台塑企业节约成本和开支的事例随处可见,大到建厂添置设备,小到王永庆的母亲在台塑大楼顶楼的临时菜园,乃至办公桌上的信封、纸笔、公文笺,都是绝不浪费,精打细算。其实节俭与现代企业的运作并不矛盾,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享用的奢侈品不享用,如此方可保证资金的充足。正是由于这种客家人所固有的“吝啬”作风,才使得台塑的财务状况一直都保持良好。节俭,也是所有的客籍企业家共有的品性。
一掷千金的慈善家们
但另一方面,客家人用起钱来又是很慷慨大方的,可以一夜之间把辛苦赚来的钱大把大把地捐献出去,好像那根本不是钱,而是纸。举例而言,香港“金利来领带”服装品牌创始人曾宪梓夫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先后向大陆捐资一亿多港币,若开出一笔账单的话,可以列为:20世纪80年代捐赠嘉应大学261万人民币、宪梓高级中学1000万人民币、中山大学350万人民币、广州中医学院300万人民币;20世纪90年代为筹建中的北京中华女子学院捐资750万元人民币,与国家教委合作成立“曾宪梓教育基金”,捐资一亿港币,用以奖励内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香港“人造革大王”田家炳,曾先后向香港中文大学捐资2500万元,在台湾捐资5000余万元设立“田家炳文教基金”,在北京捐巨资修建现代化的标本馆……几年内,他在海内外的捐资金额已达—亿多港元。
“永芳高级化妆品系列”创始人姚美良先生,先后捐给广州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1000万元人民币、华南师大38万元人民币、广东省教育基金会40万元人民币;此外还在中国北京、乌鲁木齐、重庆、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天津、辽宁、武汉、上海、青岛、成都、兰州等20多个省市设立“永芳教育基金会”。自1988年以来,他在中国内地的捐资总额已达到5000多万元人民币。
…………
这就是客家人的金钱观:没钱的时候“吝啬”,有钱的时候大方。迁徙的历史和对“原乡”故土的眷恋使他们对同类人的疾苦充满忧患与同情。
与客家人趣味相投的犹太人
有趣的是,闻名世界的犹太人在金钱观上同样具有客家人的品性。许多人在提起犹太人时,往往把他们与金钱连在一起,认为他们“爱钱,有钱,也会赚钱,特别是善于用钱来赚钱”。因此有人说,犹太人就是一个“钱的民族”,“真正的犹太人会从稻草堆里找出金子来”。
作为在迁徙和动荡中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民族,节俭也被犹太人看作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犹太谚语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省下一便士等于挣来一便士”——这与“台塑”老总王永庆所说的“节省一元等于净赚一元”,简直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是王永庆照搬了犹太人的“经验”,还是犹太人汲取了王永庆的长处?或者是这两个民族(民系)在对待金钱上本来就有一致的看法?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但是你能说犹太人吝啬吗?恐怕不能。这只能说明他们对钱的态度是严肃的、有节制的,有时甚至是敬畏的。尽管他们有钱,却绝不乱花一分钱。
与此相反,还是让我们看看犹太人是如何大手大脚“挥霍”的吧——1982年,以色列前总理贝金访问美国,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准备为他举行一场招待会,欢迎这位为犹太民族的独立自由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宴会的级别很高,仅用餐券每张就达10万美元。结果当晚有700位美国犹太企业家西装革履地前往赴宴,高级轿车停满了好几个停车场,而餐桌上的菜肴却并不算太丰盛。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犹太人中的有钱者实在是多如牛毛,仅在美国一地,拥有一亿美元以上财产的家族中,据说犹太人就占了大约1/10。仅这次宴会,美国犹太人就为自己的祖国以色列募集到7000万美元的庞大“收入”。
批评客家人吝啬或者犹太人吝啬的人,在目睹了这些一掷千金的豪迈壮举之后,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关键是他们并不把钱花天酒地地胡乱花费,而是严肃地把它奉献那些需要钱的人,为家乡和故土的人们解难。
客家人为什么想拼命挣钱?
客家人中的一部分脱离自己所熟悉的山地,漂流到海外陌生的岛屿和城市以后,在那些举目无亲的陌生领地,他们没有既定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只有拼命挣钱,才能确立自己在异乡的地位,才会被人瞧得起。这正如《犹太人与金钱》一书所说:“犹太人若不是因为他们在财政方面的效用,恐怕早就被消灭殆尽了。”作为犹太人,其境遇比客家人更为艰难险恶,只有金钱可以给他们提供某种保护。当他们外出做生意遭到海盗土匪劫掠时,钱可以赎回他们的性命;当他们遭到驱逐时,金钱可以换取别人对他们的收留,曾获奥斯卡奖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钱的确是犹太人和客家人的“上帝”。
特别是客家人在海外的漂流过程中,既不占有政治、经济、人口的优势,也不占语言文化的优势,他们在这几方面都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而要建立自己的社会基础,只有金钱的效应来得最快,既直接公正又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判断。于是,一部分客家人便凭借他们在几百上千年时间里累积起来的理财聚财经验,利用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和杰出的开创能力,在日益宽广的商业竞争中如鱼得水,率先“富了起来”。这真是“没有严冬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虽然绝大多数客家人并不承认自己对金钱有着某种特殊嗜好,因为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既定生活模式常常使他们拒绝商业社会中的利益倾向,但事实上生活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一个丧失了语言、政治、人口优势的族群,除了在经济生活中建立自己的“霸权”,似乎没有别的途径可以胜出。用现代心理学的术语说,这就叫“自卑与超越”。
三、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关于客家人的性格特征,过去已有不少学者做过有益的探讨,得出过一些大致相同的看法。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指出,客家人的七个特征:一是客家各业的兼顾与人才的并蓄;二是妇女的能力很强、地位很高;三是勤于劳动、爱好洁净;四是充满好动的野心;五是敢于冒险与进取;六是十分俭朴与质直;七是刚愎与自用。
后世学者针对罗香林的论述又提出过一些新的见解,如李乔在《客家人在台湾社会的发展》一书中说:客家人工作勤奋,面对困难能够咬牙忍耐,他们重视家族观念,男人对家庭充满责任感和自豪感;当环境出现变化时又显得因循保守,客家人往往易于接受领导,不易拍板决断;但在决断之后却颇难改变,一股横筋硬到底。客家人务实不务虚,缺乏浪漫情怀和异想天开的特性……所有这些特性均符合客家民系长期山地生活所养成的习惯。彭瑞金在《从族群特性看客家文学的发展》一书中说:“客家族群具有勤勉、崇尚劳动、肯吃苦、节俭、坚强等美德,同时还有冒险、尚武、顽强等特性。”吴锦发在《客家文化的两面性格》一书中则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认为:客家人的性格在许多方面具有两面性,譬如他们“既保守又激进”“既含蓄又开放”“既宽容又固执”“既自卑又自大”。这种矛盾性格在时代交替或变迁时显得尤为明显,尤其当客家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剧烈的彷徨、思前想后的忧虑一定是免不了的。
而范杨松先生则在《客家族群特性与企业家性格之会通与转变》一文中,重新把客家人的性格归纳为九个方面:一是客家人具有良好的现实入世精神,他们不是一个清高的族群和甘于寂寞的民系;二是客家人家族伦理观念浓厚,男人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家庭或族群;三是客家人有重义轻利的作风,这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最后残余;四是客家人还有明显的名节面子观念,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五是客家族群始终坚持勤俭朴素传统;六是具有忠诚正直的态度,极力贬斥虚浮和圆滑;七是在人际与人情的取向上比较单一,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八是保守中庸的性格比较突出;九是重功名轻实业。他在仔细分析这些性格与现代商业社会的关系时,逐条加以了反省和梳理,得出如下结论:
现实入世精神:徘徊在隐居和开放之间
所谓“现实入世”,就是积极关心社会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作为客家人来讲,他们崇尚现实生活利益,讲究实际,不尚幻想,实事求是,不投机取巧。这与他们在山地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他们不会像江南鱼米之乡的居民一样崇尚戏曲与音乐等。与此相对,则又具有封闭保守、欠缺灵活、理想不高、浪漫不足、视角狭窄等特点。
家族伦理观念:一张难以挣脱的人情网
客家地区宗族组织如蛛网般异常严密和无所不在,家族长辈的意见往往被奉为“圣旨”,父母亲的权威性仍牢牢地控制着下一代。当然,家族伦理观念深刻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好处,诸如可以使社会家庭稳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通过这种细小的家族伦理秩序维系,不但可以凝聚人心和族群,还可以联系国家与社会。但坏处是容易造成下对上的盲目服从,以及上对下的专横傲慢等。
重义轻利作风:老祖宗的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