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群体,他们于不同时期移居华南的丘陵地区,但从未被当地居民完全同化。他们保存着独特的习俗和方言,此种方言与广东话和普通话相关。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大部分是客家人,海外华人社团的大部分成员也是客家人。
德国威斯马登1969年德文版《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
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种族(应为民系)……居住在华南地区,尤其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海南岛与台湾定居。他们的方言近似广东话和官话。客家人促进了华南丘陵地区农业的显著发展。
1979年版威斯巴登《大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中,关于客家人的条目与上述说明相同。
意大利1989年版《大百科全书》:
客家人是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等省山区的一个人种和语言群体,一般认为他们由4世纪后来自华北的部族所组成……他们讲一种具有古代风格的中国方言。客家人的社团还存在于台湾(岛)、海南(岛)、婆罗洲与缅甸。太平天国的鼓舞者与组织者洪秀全也是出自客家人种族(应为民系)。
西班牙1989年版《通用插图百科全书》对客家人有较多介绍,其中如:
中国南方的种族(应为民系),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和福建,后由此分散到台湾、香港和海南……客家妇女姿色秀丽,不缠足,没有“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病态。
日本1975年版《大汉和辞典》:
客家是汉族的一支,分布在福建南部、江西南部等地……原为山西、河南等地的中国北方居民,西晋末年,他们为了躲避北方异族入侵,以及后来的黄巢之乱等历史事件而逐渐南迁,再与两广地区的瑶、僮等少数民族混血,其子孙遂为客家。洪秀全、邹鲁、陈炯明、彭湃等即此族(群)之人。
英国牛津1989年版《牛津英语辞典》载:
客家,中国人,当今居民的一部分,住华南,尤其在广东、台湾、香港等地,讲一种方言。
1986年美国英文版《劳氏和韦氏新百科全书》说:
客家人是缅甸人或泰国人的后代,抑或是中国北方土著的后代……客家人以务农为主,也从事采石、守门和理发的工作。(阅此条目,可见外界对客家的误解程度。)
日本1985年版《中国语大辞典》:
广东省潮、梅等地有客家族(应为民系),原从他处迁来,故有此称。
综合以上介绍,我们发现在这些“权威”的百科全书和辞典中,有的含糊其词,有的信口雌黄,只有少量的描述堪称精确。它们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对客家人的分布情况不大了解,很多辞典还把客家视为一个种族或民族等等。但不管怎样,有那么多辞书收录“客家”条目,也从另一方面阐明了客家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五、客家人的自画像
看罢外部人群对客家民系的整体印象和看法,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客家是中国历史上由北往南迁徙、定居并最终播迁全球的一个东方民系,他们厌倦血腥的战争,渴望和平与安宁的生活,不愿服从北方异族的统治,对中华正统文化有一种几乎是本能的认同。定居地环境的相对封闭和艰苦恶劣,使这个从汉族中分化出来的民系养成了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特性,他们的妇女身体健美,无私奉献,尤其能够吃苦耐劳。他们与汉族中其他的民系相比,有着许多值得“夸耀”和赞美的地方。如果剔除其中有关血统优越的不良言论,那么,他们身上无疑集中了中华民族某些方面的优秀传统和品质。
下面,让我们看看客家人自己又是如何评说客家人的。
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执教于广东惠州丰湖书院的客家人徐旭曾(清朝进士)先生一反往日的常态,起居和授课都变得神情严峻、眉头紧蹙。这位承袭中国传统文人性格的学者,开始把注意力从传业授课及青山绿水间转向了当时的社会——因为在当时当地,客家人因为人口压力或政府移民政策的影响,势力逐渐向外扩张,引起当地土著的强烈不满和排斥,土客之间的矛盾变得愈来愈尖锐,械斗、群殴事件时有发生。作为学者的徐先生,对于中国历史可谓熟稔,他深知大明亡国曾经激起过多少反清“义士”的流血抗争。这一回,他要像一个真正的汉人那样站出来为“客家”说话了。
在一堂笼罩在湖光山色的、看似平常的授课中,徐先生语重心长地向他的门生讲述了“客家”的来历。学子们认真记下老师的言论,把它慎重编入了一本名为《和平徐氏族谱·旭曾丰湖杂记》的牒谱中。
后世学者称这篇《丰湖杂记》为首次公开发表的“客家人宣言”。该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千余字,但却精细而传神地描摹了客家人的源流、语言、风俗等方方面面,第一次为世人揭开了“客家”的神秘面纱。
丰湖杂记
[清]徐旭曾
博罗、东莞某乡,近因小故,激成土客斗案,经两县会营弹压,由绅耆调解,始息。院内诸生询余何谓土与客?答以客者对土而言,寄居该地之谓也。吾祖宗以来,世居数百年,何以仍称为客?余口述,博罗韩生以笔记之。(嘉庆乙亥五月廿日)
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自宋徽、钦北狩,高宗南渡,故家世胄先后由中州山左,越淮渡江从之。寄居苏、浙各地。迨元兵大举南下,宋帝辗转播迁,南来岭表,不但故家世胄,即百姓亦多举族相随。有由赣而闽、沿海至粤者,有由湘、赣逾岭至粤者。沿途据险与元兵战,或徒手与元兵搏,全家覆灭、全族覆灭者,殆如恒河沙数。天不祚宋,崖门蹈海,国运遂终。其随帝南来,历万死而一生之遗民,固犹到处皆是也。虽痛国亡家破,然不甘田横岛五百人之自杀,犹存生聚教训,复仇雪耻之心。一因风俗语言不同,而烟瘴潮湿,又多生疾病,雅不欲与土人混处,欲择距内省稍近之地而居之;一因同属患难余生,不应东离西散,应同居一地,声气既然无隔阂,休戚始可相关,其忠义之心,可谓不因地而殊,不因时而异矣。当时元兵残暴,所过成墟。粤之土人,亦争向海滨各县逃避,其粤、闽、赣、湘边境,毗连千数里之地,常不数十里无人烟者,于是遂相率迁居该地焉。西起大庾,东至闽汀,纵横蜿蜒,山之南、山之北皆属之。即今之福建汀州各属,江西之南安,赣州、宁都各属,广东之南雄、韶州、连州、惠州、嘉应各属,及潮州之大埔、丰顺,广州之龙门各属是也。
所居既定,各就其地,各治其事,披荆斩棘,筑室垦田,种之植之,耕之获之,兴利除害,休养生息,曾几何时,随成一种风气矣。粤之土人,称该地之人为客;该地之人,也自称为客人。终元之世,客人未有出而做官者,非忠义之后,其孰能之?!
客人以耕读为本,家虽贫亦必令其子弟读书,鲜有不识字、不知稼穑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古人“负耒横经”之教也。
客人多精技击,传自少林真派。每至冬月农暇,相率练习拳脚、刀剑、矛挺之术。即古人“农隙讲武”之意也。
客人妇女,其先亦缠足者。自经国变,艰苦备尝,始知缠足之害,厥后,生女不论贫富,皆以缠足为戒。自幼至长,教以立身持家之道。其于归夫家,凡耕种、樵牧、井臼、炊衅、纺织、缝纫之事,皆一身而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经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真胜于男子矣,夫岂他处之妇女所可及哉!
又客人之妇女,未有为娼妓者,虽曰礼教自持,亦由其勤俭足以自立也。
要之,客人之风俗俭勤朴厚,故其人崇礼让,重廉耻,习劳耐苦,质而有文。余昔在户部供职,奉派视察河工,稽查漕运鹾务,屡至汴、济、淮、徐各地,见其乡村市集间,冠婚丧祭,年节往来之习俗,多有与客人相同者,益信客人之先本自中原之说,为不诬也。客人语言,虽与内地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读书之音则甚正。故初离乡井,行经内地,随处都可相通。惟与土人风俗语言,至今仍未能强而同之。彼土人,以吾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同也,故仍称吾为客人;吾客人,亦因彼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吾同也,故仍自称为客人。客者对土而言。土与客之风俗语言不能同,则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恐再千数百年,亦犹诸今日也。
嘉应宋芷湾检讨,曲江周慎轩学博,尝为余书:嘉应、汀州、韶州之客人,尚有自东晋后迁来者,但为数不多也。
杂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对后世影响甚深,我们不妨在此略作观瞻:
1.徐氏以一个训练有素的历史学家身份着重指出,客家先人“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自宋徽、钦北狩,高宗南渡,故家世胄先后由中州山左,越淮渡江从之,寄居苏、浙各地”。又言“所居既定,各就其地,各治其事,披荆斩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还谈到客家人擅长武术技击,说他们的“中国功夫”非一般野狐禅,而是传自“少林真派”,一旦到了冬日农闲,客家住地的男女老幼就会相率习武,“拳脚刀矛剑梃之术无所不操”,令人心驰神往。
2.赞美客家人的语言风俗是中原正音。“客人语言,虽与内地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读书之音则甚正。”谈到客家人的性格特征和日常生活时,他又说:“客人之风俗俭勤朴厚,故其人崇礼让,重廉耻,习劳耐苦,质而有文。”他们的生活“以耕读为本,家虽贫亦必令其子弟读书,鲜有不识字、不知稼穑者”。这一点,充分反映了客家民系忠实继承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以“耕读传家”方式保持着民系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
3.宣扬客家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勇武精神,强调他们在抗元斗争中的杰出贡献:“沿途据险与元兵战,或徒手与元兵搏,全家覆灭、全族覆灭者,殆如恒河沙数。”
4.声称客家妇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说她们深知缠足之害,“自经国变……厥后,生女不论贫富,皆以缠足为戒”。同时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一身而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经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矣!”还特别指出:客家妇女中无有倚门卖笑的娼妓,这都是“礼教自持、勤俭自立”的结果。
丰湖书院饱读诗书的徐先生身为客家后裔,对“客家”二字有深切的认同和自豪之感,其言论自然也非瞎子摸象。看得出,这位在优美的湖光山色间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客家人,对客家问题早已成竹在胸并深思熟虑,因此他所谈及的客家源流、精神、语言风俗、妇女等,都为后世的客家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文本。
到了“宣言”末尾,这位知识渊博、疾恶如仇的教书先生还不无得意地说:“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言下之意,不管你们土著怎么瞧不起我们,怎么侮辱我们,但我们的纯正的中原血统是谁也抹杀不掉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像保护自己的性命一样保护自己的家园,捍卫自己的名誉,历史终将会作出公正的解答。
毋庸置疑,土客械斗使这位教书先生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客家人当时所面临的生存现实和困境。他把这种危机感通过讲学的方式传达了出来,希望借此保卫客家在恶劣环境中的族群社会、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的完整性、一致性。这在当时条件下,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客家人独特的性格特征
作为一个有着鲜明文化特色的东方民系,客家人的性格也是异常清晰和突显的,无论从西方传教士的有色眼镜里,还是从权威的世界大百科全书中,我们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它。从过去到现在,也有许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其中最有代表性并为大家所认同的,当属客家学泰斗罗香林先生的言论,这位出身于清华大学、才华横溢的客家前辈在其权威著作《客家学导论》中,以自己的亲身观察和体会为客家人描摹了一幅传神的肖像。
优点如花
1.勤劳和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