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帝陵
凡是到过武侯祠的人都知道,在武侯祠这座纪念诸葛丞相的祠堂中还有一座坟墓,它就是诸葛亮的上司刘备的坟墓。按理说,哪位君王不比自己的臣僚显赫呢?在位时当然不说了,死后君王们的帝陵都修筑得无比雄壮,占尽天时地利。然而在成都,诸葛亮的形象的确要比刘备的形象高大伟岸,这大概就是平民百姓心目中的历史吧。
惠陵是否真是刘备的皇陵,或者说刘备的遗体是否真的跟他的两位夫人甘皇后和穆皇后葬在这里,以前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但按史籍记载,刘备和他的两位夫人的的确确是葬在我们今天能看见的那个大土丘下的。公元222年,刘备的爱将同时也是跟他情同手足的关羽“败走麦城”,丧生异地,为了报此血海深仇,刘备不顾臣僚的劝阻和曹魏的虎视眈眈,率领大军倾巢出动,东下伐吴。由于仓促出兵,又心浮气躁,因而这一战役刘备被东吴打得丢盔弃甲,损失异常惨重。《三国志》记载这次战役:“舟船器械,水兵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蜀汉的军队损失上万,刘备气得七窍生烟,退到白帝城的永安宫时便一头栽倒在病床上起不来了。在临死之前,他特意派人把驻守在成都的诸葛亮请来,凄凄惶惶地交待后事说:我看来是快死了,丞相以后觉得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万一这小子不是君王的料,丞相你就取而代之。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托孤”。刘备说完这番话,就溘然长逝了。
这一年是公元223年,诸葛亮伤伤心心地把刘备的遗体运回成都安葬。按照刘备生前的遗嘱(遗诏):“百官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简单的皇家葬礼,刘备的遗体被运回成都,先是举行“发哀”仪式,大概是向蜀汉民众通报皇帝的死讯,头三天大家披麻戴孝表示哀悼,三天之后就可以去除哀服。到下葬的时候也是如此,葬期三天须披麻戴孝,但三天一过就可以改穿别的衣服。这样的葬礼的确够寒碜了。刘备的第一位夫人姓甘,死得比较早,遗体被安葬在南郡。公元222年,刘备打算把这位前夫人的陵墓迁到成都,可惜灵柩尚未运到成都,刘备就因悲愤和操劳死在了讨吴的征程中。这下倒好,两口棺材几乎是同时运到成都。这样一来,刘备和甘皇后被同穴而葬了。刘备入蜀以后还娶过一位姓穆的皇后,后来也被安葬在惠陵之中。
上述过程见于诸多的史籍记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但是惠陵当时的规模有多大?地面的封土到底有多高,四周是否有巍峨壮丽的陵园式建筑?这一切都没有记载,不过根据三国时期丧葬从简的习俗来看,惠陵当时的规模绝没有现在那么壮观。三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特殊而短暂的时代,前后仅有60年。在这60年中,“群豪并起”“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英雄逞能的时代,人们没有心思静下来考虑丧葬问题,他们生时是在马上和刀光剑影中度过的,死后则被草草地安埋于土中,就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也是如此。况且在三国中,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汉是最弱小的国家,当时的蜀汉政权仅仅“统户20万,人口90万,兵士10万,吏4万”,疆域也仅仅统辖巴蜀、汉中及云南部分地区,综合国力远不如魏国和吴国强大。因此,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刘备的葬礼就不可能过于隆重和豪华。
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他去世以后的葬礼甚至连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都不如。史籍记载,诸葛亮曾经向刘禅交待自己的后事说:我在成都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我的家人们依靠这些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至于我,戎马生涯,常在外面打仗,随身的衣食都是国家供给的,我死以后千万不要弄得内有余帛,外有盈余之财。如若那样,怎么对得起先主、陛下和全国的老百姓?言下之意,他诸葛亮洁身自好、俭朴惯了,死后只要有个土坑安葬就行了。果然,一代贤相诸葛亮死后,按遗嘱被葬在了定军山中,他的墓坑只有一具棺材那么大,平时穿什么衣服生活,就穿什么衣服下葬,而且不要一件随葬物品。
蜀汉的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的墓葬也是十分简陋,要么是衣冠墓,要么是弓箭墓,即便是真身墓,规模和档次也和诸葛亮的差不多。刘备虽然是蜀汉的皇帝,但论私交,他跟关羽、张飞、诸葛亮等的关系就跟朋友哥们差不多,从未做出过高高在上的姿态。因此,从他们君臣平时的表现和刘备的遗嘱来看,惠陵之简陋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惠陵乃清代重建,封冢高12米,四周绕以砖墙,周长180米,占地约3亩,这都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刘皇叔而扩建的。据宋人“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的诗句分析,惠陵在宋朝时尚有墓道、墓表、石翁仲、石兽等大型石刻,但这样的场面也可能是唐宋的成都人给修建的。三国时曹操、孙权都没有享受过这样的丧葬规模,国力最弱的蜀汉自然不可能花大力气为刘备治坟。况且当时并非太平盛世,三国之间的敌对关系还很紧张,人们的注意力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方面。
惠陵是不是刘备墓
在武侯祠二门前的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的碑文说:“成都府城南三里许,邱阜巍然,是曰惠陵,昭烈弓箭实藏焉!”意思是说惠陵并非刘备的真身墓,而仅仅是他的弓箭墓。这通碑名为《新修诸葛忠武侯祠堂碑记》,是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由四川巡抚张时彻撰文、成都府同知高登所立。同时碑文又说,这块碑是从宋代《重修先主庙记》上面的文字转录而来,也就是说在宋代时,大家就认为惠陵是刘备的弓箭墓了。
而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惠陵真是埋葬刘备弓箭的地方,刘备和甘夫人的真墓尚在白帝城。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我们发现也有合理的地方。首先,诸葛亮是死在战争前线,也被葬在战争前线的,他可能是学习刘备“人在阵地在”的大无畏精神,遵循刘备这个先例的。其次,当时蜀汉与东吴的战争虽然暂告结束,但双方的关系如箭在弦上十分紧张,诸葛亮是否会放下当务之急,安安心心地扶着刘备笨重的灵柩回到成都?再次,刘备迁甘夫人的墓,早不迁晚不迁,偏偏在他快要死的时候迁,而且两只灵柩到达成都时,刘备的陵墓尚未修好。这其中的疑团真叫人狐疑得很,也许诸葛亮认为把刘备的尸骨葬在白帝城过于孤单,所以才命人把甘夫人的墓迁来合葬。
当然这只是猜测而已,也许宋代的地方政府为了防止盗墓贼光顾惠陵,故意以这块石碑为烟雾弹也未可知。要知道盗墓贼的手段是多么高强,远的不说,成都平原古蜀国已经发现的王陵:商业街蜀王家族船棺合葬墓和新都战国木椁墓都是被盗过的。而且惠陵本来就不是建得十分高大坚固,盗墓贼要穿破封土进入墓室并非难事。根据民间传说,历史上确实有一个盗墓团伙曾经进入过惠陵。
话说有一次,成都的一伙歹徒妄想盗墓发财,他们起早贪黑,熬更守夜,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墓的一侧挖开了一条通道。当这伙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拥入墓中,眼前的景象把他们全都吓呆了。只见许多高大健壮的卫士,手执锋利的刀剑从天而降,“呼啦”一声把这伙盗墓贼团团围住。再往里瞧,只见刘备与诸葛亮正在金碧辉煌的地宫里下棋呢!刘备捻着胸前飘洒的胡须,而诸葛亮则轻轻地手摇鹅毛扇。关羽和张飞本来在看下棋,听到动静,把目光转了过来——盗墓贼看见张飞的眼睛跟牛眼一样瞪着,把人都快吓死了。如果这时候张飞大吼一声,就不会是桥断、水逆流的结果,而是会将盗墓贼像扇蚊子一样扇得从墓道里飞出去。这伙人哪见过真张飞?都吓得双腿筛糠似的,马上跪地求饶。刘备倒很客气,很有礼貌地问他们会不会喝酒?这伙人不敢言语。刘备见他们不吭声,就叫侍者每人赐给他们一杯酒喝,然后又打开一口柜子,从中取出金带数条,每人赐了一条,说:“既然你们辛辛苦苦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每人一条金带留做纪念吧。”一伙人磕头如捣蒜,都纷纷感谢刘皇叔不杀之恩。等他们浑身汗湿退出墓道,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墓门已经关闭了。这伙人正在庆幸之时,只见金带都变成了蟒蛇,吐着血红的信子要咬人,他们又叫又跳地狂奔而去。哪知喝了刘皇叔赐的酒,所有人都变成了哑巴,要吼也吼不出声了。
惠陵是否真被盗墓贼洗劫过,惠陵是否是刘备的真身墓,这一切都只有等待以后的考古发掘了,最后的谜底到那时才能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