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精华读本
3863300000024

第24章 企业协作战略(1)

随着企业经营压力的大增,协作成了一种有益的战略选择。但成功联盟并非易事,它不仅要有坚实的合作基础,还要保证战略、运作和规模上的充分协调。

--〔美〕保罗·盖蒂

核心理念

1.企业协作战略的意义与方式

1.1企业协作的利益动机

20世纪以来,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市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有些企业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较量以后生存下来了,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些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了,但是也给对手以重创。竞争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企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但是竞争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浪费,一些损失。

在此形势下,许多企业不得不把生存放在第一位,以各种方式对外展开协作,以保证自身的原料、技术、产品和市场。通过协作,避免一些公开的竞争,各自保障自身的利益。

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协作,首先,可以使浪费性的竞争减少,避免出现竞争双方两败俱伤的局面,使企业获利增加,省去了不少竞争方面的费用。其次,通过协作建立的大规模专业化分工体系,可以靠规模效益使经营更为经济,并使各协作单位分享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

协作产生的根源在于通过专业化分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以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在发挥自身的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利用其他企业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服务。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有专业化分工,同时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协作。协作的要求在于利用其他企业的相对优势,弥补自己的相对劣势,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一定是功能齐全、优势全面的企业,它必须善于利用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一些中小型企业放弃发展内部的研究与开发力量,而把精力放在捕捉外部新产品开发的信息上,通过技术转让等转化为自己的产品,以发挥其灵活、快速的优势。一些大中型企业有时则进行一些联合开发,使得各自的技术优势均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是技术上的协作。

企业战略管理精华读本第五章企业协作战略从协作的内容上看,除了技术上的协作以外,还有管理上的协作、产品上的协作和组织上的协作等。所谓管理上的协作,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有些企业加入行会,实行行会通行的基本管理模式,学习、交流行会内部的管理经验。有些企业通过对口交流,通过具体的协议,交换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对方企业的管理经验和风格。产品上的协作一般是企业将产品的一部分转移给其他企业,以达到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转移污染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目的。如上海飞机制造厂为美国麦道公司生产MD-82飞机。组织上的协作一般由某些相同属性的企业,建立同一个组织完成共同的任务。如技术相同的企业为共同发展某项技术而成立一个组织;产品相同的企业为避免竞争而统一成立销售部统一销售产品等。

协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也各有差异,而股权投资方式的出现也使得协作与联合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通过资金上的结合,使得较为松散的协作关系更加紧密,而一旦股权投资达到控股比例,这种协作关系实际上已经走向了联合,企业实现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但是,这种关系又不是很稳固,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灵活选择投资对象,好比企业自由选择原料一样。

1.2企业协作的方式

企业协作,是以企业法人为主体而形成的企业间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的企业经营关系体。其协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1.协约式合作协约式合作,即由同类性质的企业为避免彼此竞争起见,对进货、售价、销量或产量、市场等,互相协定,以便达到共同利益的目的。具体方式有:

(1)卡特尔(Cartel)卡特尔是由同类性质的企业,为避免同业竞争,提高利润,对于进货、售价、销路、产量,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一致行动的企业合作形式。这种方式,又称企业联盟,参加与否,概可听便。而各加盟的企业,在经营上,除了互相协定的部分受到盟约的限制外,其他部分仍可自由经营,故加盟的各企业仍有独立性。

卡特尔这种企业协作形式的优点是:

①设立手续简单。任何同种工商企业,凡有结合的必要时,只要彼此同意,便可订立协约,采取一致步骤,从事经营,既无成立新企业时的申请、审批手续,又无集资的烦恼,连原有的经营品种、方式等都几乎不变。

②中小型企业可继续生存。有了卡特尔这种形式,中小型企业可消除彼此间的竞争,可以和大规模的工商企业分庭抗礼。卡特尔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小型企业也有了一席之地可以生存,相互之间和平共处,而不是采取弱肉强食式的竞争了。

③产销利益增加。组织卡特尔后,不会出现市场竞争时的相互压价,不惜消耗大量促销费用等,从而使原料采购、产品运销等方面的费用节省,利益增加。

但是,它也有缺点:①易形成垄断。售价可能提高,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工资可能降低,减少劳动者的收入,使社会蒙受不利。②缺乏自由竞争。企业因不受竞争的威胁,难免苟且偷安,不注意技术进步,不重视产品开发,管理亦可能放松,从而阻碍社会进步。

(2)辛迪加(Syndicate)辛迪加是由参加组织的各企业共同设立推销部,所得利润按参加辛迪加的各企业的产量分配。这种形式很不稳定,因为它常引起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产量竞争,最终将趋于瓦解,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企业协作形式。

2.股权式联营股权联营,即企业间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协作。一般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具体形式:

(1)托拉斯(Trust)托拉斯是由同类或有连带关系的不同类型企业,以独占市场、增加利润为目的的企业联合。在这种形式下,各有关企业的股东须签订”托拉斯“契约,将其所有的股票转让给”托拉斯委员会“(BoardofTrustees),托拉斯委员会持有各有关公司的股票后,即视独占市场收益的多寡,加入资产价值中,并另发行超过各企业股票原有价值的”托拉斯公司股票“给股东,作为分配收益的依据;而这种高估价值的股份,俗称”水股“.可见,托拉斯并不是普通公司股票的转让,也不是公司本身的合并,只是公司经营政策的合并而已。

托拉斯这种形式对于投资人是有利的:首先,它可以保障投资人的优厚利润;其次,因投资利润高,可以刺激投资,促进经营规模扩大,有助于经济的繁荣。但是,其也有对社会的危害的一面。一是托拉斯违反了自由竞争的原则,企业垄断的地位可以使托拉斯组织高枕无忧,稳获高额垄断利润,从而导致企业不思进取,不求进步,阻碍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二是托拉斯组织的垄断,往往制定较高的价格,来保证垄断利润的获得,从而会加剧消费者的负担。三是剥夺了中小型企业的生存机会。四是有行业障碍,新企业无法进入。托拉斯组织在原料供应、生产技术和产品特点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垄断性质,决定了新企业难以进入。

托拉斯与卡特尔有很大的不同,托拉斯的目的在于谋求市场的垄断,而卡特尔则是为了避免同业之间的竞争;托拉斯的存在靠的是股权关系维系,相当紧密,属于长期性质,而卡特尔是靠协约维系,较为松散,时期可长可短;托拉斯的组成企业在组成托拉斯以后均丧失了原有的独立地位,而卡特尔的参与企业,除了部分活动受协议约束以外,仍有其独立经营的一面,故而保留原有的独立地位不变。

(2)控股公司(股权公司)控股公司又称股权公司。这种形式往往是由中心人物在事先设立一个具有雄厚资本的母公司或称之为支配公司,运用种种方法,向市场收买他公司股票,或以本公司股票与他公司交换,一定使母公司持有他公司多数以上的股份。然后,凭其持有该公司的多数股份,使母公司的股东或高级职员获选该公司董事,从而达到控制该公司的目的。这样,被控制的公司称为子公司或附属公司,表面上它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但实际上则是一个被控制的企业,是和母公司保持统一经营政策的联合体的一部分。

控股公司具有下列特点:①控股公司并不需要全部拥有某个企业,才能控制它,而是通过取得某个企业的半数以上或多数的股权,达到控股,即可通过多数的决议,支配该企业一切业务措施。②被控制的企业,表面上仍独立对外开展业务,但实质上已成为控股公司的附庸。③转变过程中,除了收买其他公司的股票之外,无须办理一般联合组织的组建手续。

控股公司与托拉斯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都是为垄断市场,增加营业利润而成立的。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地发现两者在组成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控股公司收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能超过半数或多数即可达到控股的目的;而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必须将全部股票移交给托拉斯委员会。其次,控股公司所收买的股票,不限于同类企业或有关联的企业;托拉斯所联合的企业多为同性质或有关联的企业。最后在控股公司支配下的企业,对外仍以原来名义进行经营活动;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则不能独立对外。

在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的今天,以股权关系维系企业间的联系日益成为一种更普遍、更广泛的形式。这种形式比起契约式关系更为稳固、更为长久。它使企业间松散的协作关系变成了紧密的一体化的企业联合体。

1.3企业协作战略选择的原则

现代企业的协作观念变得更加广泛,协作的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多,协作与联合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例如,原外购原料,现改为自制,可以不增加固定资产来组织生产,而只是通过股权投资来参与管理达到此目的。当然,股权投资更为主要的目的在于投资增值,减少风险,但如能产生连带作用岂不是更好吗?

由于协作问题的复杂性,在协作战略的选择上我们应树立如下的指导思想:

(1)在不影响企业自身独立的生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作观念,多依靠外部力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的前提条件很重要,它决定了企业在经济萧条时期更大范围的进行自制,或是中小企业保留一定程度的技术力量的必要性。

(2)企业必须具有优秀的公共关系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必须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是协作决策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协作策略的选择就非常简单。

(3)企业必须将协作策略的选择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综合的评判,必须将某一具体的策略选择与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结合在一起,把企业现有的生存能力与长远的发展能力结合起来,把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与企业内部资源的发挥结合起来。

(4)企业要以经济效益为决策依据,在具体协作方式和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地结合一些定量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

2.企业集团战略

企业集团战略是协作战略中一种最主要的实现方式。

2.1企业集团的概念和特征

企业集团是企业联合的高级形态,它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以名、优、特畅销产品为龙头,在生产、技术、经营上有关联的企业、科研单位及经营组织,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形式联合而结成的经济联合组织。

企业集团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集团由若干独立企业组成一个企业集团必须由若干个独立的企业所组成,不能是一个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企业集团则是这些法人的联合体,这是企业集团区别于单个大型企业的主要特征。

2.集团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企业集团必须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一是集团核心,即具有母公司性质的集团公司;二是紧密层,由集团公司控股的子公司组成;三是半紧密层,由集团公司参股企业组成;四是松散层,由承认集团章程与集团公司有互惠性稳定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组成。有前两个层次即可成为企业集团,有四个层次可以使企业集团发挥更大的作用。

3.集团是通过契约联结的有机整体组成一个企业集团的若干个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纽带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团公司与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的联结纽带应是资产纽带,通过控股、参股来实现。集团公司与松散层企业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契约纽带,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及章程等。

4.集团的核心具有法人地位企业集团的核心--集团公司,必须具有法人地位,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子公司,必须具有投资中心的功能,如果不具备以上四个条件,就不能称之为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不能混为一谈,拥有若干子公司的母公司称为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连同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和关联企业的总体,称为企业集团。

由以上四个基本特征可以看出,企业集团是建立在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基础上,以一个或者若干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用一定的纽带把众多企业联结在一起的多层次的法人联合体。

由以上企业集团的特征也可以看出企业集团和公司的联系与区别,企业集团和公司都是经济联合体,都是企业经济组织的有效形式,但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表现在:

(1)法律地位不同公司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是法人企业的联合,其本身不具备法人资格。

(2)联合程度不同公司内部的资产一体化,因而都是紧密联合。在股份制公司中,母公司通过持股来控制子公司。企业集团则是一种多层次的联合,包括紧密、半紧密和松散的联合等。

(3)被联合的对象的地位不同公司内部是一种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企业集团内部是一种横向的平等互利的关系。

(4)成员联系纽带不同公司内部成员一般以统一产品系列及加工工艺为纽带,实行公司内部专业化协作;企业集团内部成员的纽带是通过企业间的契约,进而也通过资金融通,在资金、人力、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联系。

由以上我国企业集团的特征也可以看出企业集团与企业群体的联系和区别。企业群体是指一批有内在联系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自愿联合起来的联合体,企业群体是企业集团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集团形成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其区别在于:

(1)企业群体一般只有较单一的功能,以单纯生产为主,而企业集团一般具有生产、流通、运输、金融、科技等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