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社会文化的变迁,也会带来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动。在我们的社会里,家庭已由传统的扩展家庭迅速分化为更多的核心家庭,以家庭为单位消费的产品的需求,如家具、家电、洗衣机、电冰箱、淋浴器、电话等需求迅速扩大;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子女对购买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妇女与男士平等的社会地位,使其在家庭消费中拥有实际的、较大的决策权。由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寿命延长,使我们的社会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老年人市场,然而因其购买力弱,这个市场在短时期内难以在社会消费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与此相反,市场经济给不少中青年带来机会,他们快速增长的个人收入支持他们谋取生活的舒适和享受的多样化,他们已把许多高档商品视为生活必需品,他们的消费趋势为整个社会消费潮流提供着导向。
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动还表现在共同利益群体成为社会经济生活重要的影响力量,如政党团体、工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在西欧国家,绿色和平组织诞生的历史不长却迅速成为环境保护运动中的主导力量,他们要求限制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对污染的排放,乃至关闭某些污染源,他们反对捕杀某些稀有珍贵的动物以及以这些动物为原料制成各种产品,他们的宣传与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认识,也改变了某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在美国,消费者协会及其杂志《消费者报告》对美国人的生活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确实不可低估。1988年公共汽车检测人员对日本五十铃公司生产的容易倾覆的Samurai轿车的评价是“不可接受”,这便导致在短短几个月内,这种车的销售量就下降了70%,1993年,当它对索科尼公司生产的“爵士7000”型运动鞋大加赞赏后,鞋的销量顿时翻一番,以至供不应求。
今天,我们的教育状况,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正在变得愈发丰富多彩,从全日制的中专技校、高等学校,到各种夜校、函授学校以及各类短期培训班,应有尽有,教育方面的积极变化对企业经营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受教育多,对产品的鉴别能力、接受能力强,购买理性程度高,对产品质量和品牌都较挑剔,还要求突出消费个性;受教育愈多,一般收入愈高,购买力愈强,同时对书、艺术、旅行、文化娱乐的需求也愈大;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口增加,意味着符合现代生产与经营要求的劳动力素质与供给的增加,而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更给企业战略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资源的支持。
总之,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的经营战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值得企业注意的社会文化因素有:
·企业或行业的特殊利益集团·人均收入·国家和企业市场人口的变化·对经商的态度·生活方式·购买习惯·对政府的信任度·对售后服务的态度·公众道德观念·对休闲的态度·性别角色·对外国人的态度·种族情况·价值观·对退休的态度·审美观·对环境污染的态度·社会保障计划·社会责任·地区性趣味和偏好·收入差距·其他
2.行业环境分析与行业吸引力
2.1行业结构
行业泛指由于产品类似而相互竞争满足同类买主需要的一组企业。行业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分散化、成熟、新兴、衰退、全球性、技术变革迅速等几种类型,处于不同类型行业结构中的企业会面临不同的行业环境。具体可用于描述行业结构轮廓的资料有:卖主数量及相对规模大小、市场领先者情况、买主结构、销售渠道类型、行业中一体化趋势、进入与退出行业难易程度、行业规模与区域范围。在进行行业环境分析中,通常需要对于以下一些特别的行业结构因素保持警觉:
(1)市场规模较大、增长率上升、利润率较高、生产能力不足,往往会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该行业;反之,市场规模较小、增长率减缓、利润率较低、生产能力过剩,往往会引起行业竞争加剧,迫使一些企业退出该行业。
(2)很高的进入与退出障碍,在行业获高额利润时,会起到保护现有企业市场地位与盈利水平的作用,而在全行业亏损时则会起到加剧企业之间竞争的作用;对于资金的很大需求会增大进入与退出障碍,使得投资决策变得非常重要,要求企业必须注意考虑投资时机的选择。
(3)纵向一体化会提高资金需求,在完全、部分或没有一体化的企业间产生竞争力量与成本优势等方面的差别;规模经济性会影响企业为了获得成本竞争力所必须达到的产量与市场份额。
(4)迅速的技术变化会增加经营的风险性,企业对于技术与设备的投资可能还没有完全折旧就已过时;迅速的产品创新会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并由于存在着被人超越的可能而使风险增加。
(5)对于买主认为是高价的产品,他们会倾向于选择其中价格最低的购买;标准化的产品会使买主显得更有力量,因为此时从一个卖主转换到另一个卖主很容易。此外,在进行行业结构分析时,还可以根据以下一些特征,将行业中的企业划分成若干战略集团,这些特征如:可比产品线范围、销售渠道、纵向一体化程度、为服务与技术帮助形式、对同一用户组吸引力、大众广告媒介使用、技术工艺、价格/质量比等。根据这些特征的相同与否,可以将众多企业划分成不同的战略集团,而通过战略集团分析,将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者加深对整个行业总体状况的了解。
2.2行业推动力
行业结构只提供了行业环境状况的部分信息,考虑到大多数情况下每个行业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有必要了解哪些因素构成了变化的激励或压力,形成了行业变化的决定力量,即行业变化的推动力。一般来说,对于行业结构与环境变化影响最大的推动力主要有以下因素:
(1)行业长期增长率改变会影响行业内外企业的投资决策,引起企业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从而改变整个行业的相对供求关系与竞争强度;而一旦引起某大企业进入或退出该行业,则更会引起该行业竞争格局的根本改变。例如:来自另一行业的企业进入,往往会给现有市场带来创新思想,引起行业中原有企业间竞争规则的改变,产生新的竞争参与者;行业中原有大企业的退出,会减少市场领先企业的数目,增加仍留在该行业中的领先企业的垄断性,或者引发对退出企业原有用户的争夺战,最终使得行业结构发生变化。
(2)产品创新能够拓宽市场需求、增加各竞争卖主之间的产品差别、吸引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工艺创新能够大大改变产品单位成本、设备投资要求、工厂经济规模、纵向一体化紧迫性、学习曲线效应,营销创新利用新的产品营销方式来吸引买主兴趣、拓宽需求面、增加产品差别、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对行业中各企业的生产方法、规模经济性、营销渠道、相对成本地位等行业结构因素,对行业结构变化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3)成本与效率的变化,会引起单位成本的迅速下降,使得大规模与生产经验积累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从而推动各个企业竞相采取扩大生产能力的做法,结果使得增长竞赛成为行业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当然,伴随着这种增长竞赛,会出现各个企业竞购生产投入要素的现象,从而引起关键投入要素价格飞涨,最终有可能在各个行业之间引发寻找低价替代品的争夺战。
(4)政府法规与调控政策的变化会对行业结构的变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知识产权方面的法规健全与否,将对产权知识的扩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产权知识的扩散则会对行业结构演变产生重要的作用。显然,除非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否则产权知识通过竞争对手企业、销售渠道、供应商、用户等途径的扩散,将会侵害产权持有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行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5)产品买主以及使用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从而要求有新的战略与其相适应;用户偏好从希望有产品差别到强调通用产品的变动,将会引起企业对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措施侧重点的改变,从而影响行业结构的改变。
2.3行业特征与战略焦点
每个行业中的企业其产品价格(收益)-成本-利润关系,都有一定的不同于其他行业中企业的基本特征,正是这些价格-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联特征,决定了企业如何成功经营的措施选择,所以,了解这些特征,可以看作是行业分析的最基础工作。行业特征可能表现在许多方面,每个企业都应从这些方面中选择几个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素,并将战略工作的重点放在这些要素上。
为了经常性地开展行业特征与关键要素分析工作,企业可以建立内外部环境变化监控预警系统,来对行业战略焦点与问题进行及时的跟踪评价,并根据所导出的结论,提前对战略规划作出调整,为变化作好准备。尽管,企业内外部环境监控预警系统的实际运行,需要利用企业主管的个人判断,来确定行业战略焦点与问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但通常还是可以从考虑以下因素与问题中受到启发,从而更方便地弄清行业战略焦点及问题:
(1)能够影响行业吸引力的因素。
(2)行业是否正在逐步淘汰实力较弱的企业?紧接着这种淘汰将会出现怎样的行业调整?诸如成本、技术、供应条件、竞争压力、新企业进入、各战略集团之间对抗行动之类因素的预期变动,可能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行业发展变化的前景?
(3)政府政策法规与调控措施、人口统计、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失业率、利率等方面的可能变动,将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会导致什么异常变动的出现?这些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动,对行业状况、对其中的某些企业或战略集团、对关系企业成败的因素等将会产生特别重要的作用?
2.4影响行业吸引力的因素
企业通过分析行业结构行业推动力及其特征,加深对于行业环境的认识,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得出关于整个行业短期与长期环境相对吸引力的结论,以便用来指导企业战略的制定。为此,在具体确定行业吸引力时,应对下列因素加以特别的注意:
(1)市场规模、增长潜力、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情况怎样?市场需求的稳定性与相互依赖性如何?行业的价格-成本-利润等经济要素的状况是否有利?大企业进入或退出行业的可能性如何?
(2)行业中企业对于投资需求的规模大小情况如何?技术与创新因素:专利、产权、潜在突破、创新速度等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情况怎样?行业推动力对行业可能产生哪些有利或不利影响?法规、政治、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对行业吸引力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行业结构:行业中竞争参与者是否太多?行业是否正在逐出势单力薄的企业?是否正在逐步被个别实力雄厚的企业所垄断?行业内的竞争与一般市场竞争相比的强弱程度如何?
(4)行业范围内的机会与威胁: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严重性程度如何?行业经营的风险与不确定程度怎样?行业繁荣与盈利的总体前景怎样?
除了上述这些行业吸引力分析的一般考虑以外,企业在具体确定行业吸引力时,还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分析以下因素的作用: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情况;企业从实力较弱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中取利的能力;行业中不断增加的新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是否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是否有实力采取有效措施,使自己不受那些会引起整个行业吸引力下降因素的影响,或者至少能够部分地消除那些因素所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理论精华
1.企业所处经济状态的战略分析
1.1宏观经济状态
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状态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它是企业战略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状态可以用宏观经济状态、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形势来刻画。
分析经济状态应首先考察目前国家宏观经济是处于何种阶段以及宏观经济以怎样一种周期规律变化发展。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规律可以用经济高涨,经济衰退和经济复苏等进行描述。
1.经济高涨经济高涨的主要表征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民收入提高,有效需求高,市场购销两旺。经济高涨还有正常与非正常之分。正常的经济高涨除具有上述表征外,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总量上基本是平衡的,在结构上也是基本平稳的,即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基本保持一致,商品品种与所需要的品种也基本一致。正常的经济高涨往往能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如我国“一五”计划期间,1964年至1966年期间都属于正常的经济高涨时期。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经济高涨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因此,在经济高涨时期企业应对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结合本企业情况,在可能条件下应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采取扩张战略。非正常的经济高涨又称为经济过热,虽然也具有上述表征,但经济增长速度已属超高速度。经济过热往往引发通货膨胀,从而进一步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一旦发生经济过热,企业应谨慎从事。如果企业产品属长线产品,应坚持压缩;如果属短线产品则应从帮助政府克服通胀的角度出发,筹资发展生产。
2.经济衰退经济衰退的表征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以至零增长或负增长,市场萎缩,人民购买力下降,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在西方国家里,经济衰退往往会伴随着经济危机而发生,此时社会总供给远大于社会总需求,生产相对过剩,产品无人问津,企业、银行纷纷破产。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确立,市场机制尚未发挥调节供求及资源配置的应有作用。因而在经济过热时往往采取行政手段抑制总需求;结果既压了需求也影响了供给,从而引发整个经济的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应以收缩保存实力为主,不宜盲目扩张,大都以采取防守和紧缩型战略为主。
3.经济复苏经济复苏是指经济摆脱衰退的阴影,逐步走出低谷。其主要表征是,经济开始缓慢增长,市场逐渐繁荣,人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需求逐渐增加,生产得到恢复。经济复苏的开始,预示着经济发展将持续一个很长时期,如果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引导上政策对头,措施得力,那么经济发展就能走上正常轨道。在这一时期,企业应该看到经济复苏后的长时期发展势头,从而想办法抢先占领市场,使企业得到超常规发展。在这一时期,企业一般宜采取进攻型战略。
1.2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