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要让员工加班。如果老让员工加班,员工会受不了,他们便会厌恶工作,甚至消极怠工,那加班的意义便不复存在了。因此,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员工在同样多的时间里,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产出。
第二,懂得分享利润。因员工提高效率而增加的利润,企业要拿出一部分给员工,否则员工便失去了努力的动力。
以前在企业做生产副总的时候,我跟老板说:“老板,我想到一个方法可以增加利润。”他问:“什么方法?”我说:“我们工厂有很多浪费,可以发动管理干部和员工把这些浪费找出来,消除掉。但是我有一个要求,消除掉这些浪费所获得的50%的利润要分给这些管理干部与员工。”老板同意了,我就放手将这个活动搞了起来。
最终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的:员工得到了实惠,企业也有效消除了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果企业把改进生产力、降低成本的所有利润全部拿走,员工便失去了持续改进生产力的动力,最后就没办法再改进了。所以,企业一定要适时提高员工的收入,这样才能持续改进生产力。
要想让员工提高生产效率,就应该首先让他知道自己能获得什么好处。如果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员工没有任何好处,他们就只会磨洋工,慢慢做。
第三,采用阶梯定额方式。对于计件工作来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员工的定额定得太低,工时损失太大,定得太高,员工没有积极性。还有一件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刚开始员工的速度都很慢,如果他们一天只能生产100个,那企业每天定多少个合适呢?假如企业定100个,以后员工慢慢熟练了,企业又把100个提到110个,他们会不会有意见?当然有意见。他们认为自己速度提高了,工资还是不会增加,于是就不再想着怎么提高速度了。
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比如利用IE工程研究某个产品的工时标准应该是每小时130个,但是因为员工现在刚上岗,生产不出130个,企业就给员工定一个阶梯的计件定额,并告诉员工:开始的前两个月,计件定额为100个;三四个月时,计件定额为110个;五六个月时,计件定额为120个;七个月以后,就按标准计算,计件定额为130个。
在给员工定额的时候,就要告诉他们之所以现在的定额是每月100个,是因为现在大家都不熟练,但半年以后必须达到每月130个,并且如果现在就能达到每月130个,还有奖金拿。
这就是阶梯定额的方式。
3降低库存
库存占用空间,延长生产交期,产生搬运和储存的需求,而且会吞食财务资产。产品和在制品“坐”在厂房的地面或仓库里,是不会产生任何附加价值的。所以,企业要想降低生产成本,就要想方设法降低库存。“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要想降低库存,就要知道库存是从哪里来的。企业为什么要留有库存呢?因为生产经常断线,设备经常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准备一些库存,就会断货。
例如,企业有的月份需要300万元的材料,有的月份因为碰到问题只能消耗200万元的材料,那怎么办?企业只能每个月库存300万元的材料,以保证不断货,尽管可能造成100万元的材料挤压。所以,降低库存不是仓库的事情,而是生产部门的事情。
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得越顺利,问题越少,设备停坏的次数越少,断线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的库存就可能越少。库存的减少,与生产部门是非常有关系的。
所以,生产管理者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让生产尽量稳定,这样就可以降低库存了。降低库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计划,即销售计划;另一方面是生产的稳定性。
而要实现计划与生产稳定性的完美结合,就需要企业实行及时JIT生产方式,即企业刚好需要原材料的时候供应商便送过来了。
JIT生产方式诞生并应用于汽车行业。大家都知道,汽车的很多零部件都很大,特别是车壳,如果用仓库来存放,这得需要多大的仓库啊!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汽车靠背椅的,有一次他对我说他们是怎么做的:汽车厂通知他们今天10点半送多少椅子过去,每隔多少时间送多少,一直送到今天下午的5点半。10点25分,他们的车子就停在汽车厂的门口了,厂门打开后他们就进去,车开到生产线。他们不但送椅子过去,连装椅子的人都是自己这边带去的--自己负责把椅子装上去。
为什么要带人去装呢?如果让汽车厂的人装,万一装不上去是谁的问题?双方推卸责任就没意思了,生产靠背椅的厂家自己装就没什么好争辩的了。
我问他,如果装不上去怎么办?他告诉我装不上去就停线,一旦停线,汽车厂就会找他算账,停一分钟损失多少钱,全部扣货款。
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厂都采用JIT生产方式,生产线流动到哪个地方,相应的零部件就送过来,直接安装上去。如果你的企业也像汽车厂一样,采用JIT生产方式,供应商还敢送来不合格产品而导致生产线停线吗?肯定不敢。
JIT生产方式适合的是多品种、短交期,而且经常变动的企业。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这样的企业以后会越来越多。以前,企业可以生产一大堆一模一样的产品出来,现在产品多样化了,订单又很急,并且订单变动很快,必须采用JIT生产方式。
那企业如何实施JIT生产方式呢?要想实施好JIT生产方式,需要注意六个要点:
第一,掌握好生产的度。也就是说,不追求产品的数量,而是追求符合市场需求量的产量。生产多了,会销售不出去,造成积压;少了,又满足不了需求。所以,要保证企业的稳定性,JIT生产方式很重要。
第二,尽量保证零库存。为什么要零库存呢?因为有的时候,库存会掩盖很多问题。比如说,生产出了错误,用库存解决,或者交不了货,也可以用库存解决。这样,企业就很容易忽视产生问题的根本所在,从而埋下隐患。其实,所谓零库存,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库存,而是保持尽量少的库存。
第三,一个流。即只有一个中间产品。当然,不是说真的只有一个中间产品,而是说尽量减少中间产品。
第四,后拉式生产。也就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决定实际的产量,需要多少生产多少。
第五,柔性生产。也就是要实行弹性生产,留些空间,可以多生产些,也可以少生产些。比如生产100个赚钱,生产80个还是赚钱,这就是柔性生产的好处。
第六,缩短换模时间。现在插单是不是越来越多?插单就很头疼,可能型号不一样,换产品时间很长,长则一天,短则几个小时。对于紧张的生产来说,这些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缩短换产品的时间非常有必要。
JIT生产方式的三种计划及作用
1长期计划
这是指1~3年的计划。长期计划是为了应对将来的变化。市场经常会出现波峰波谷,你需要在淡季的时候投资,旺季的时候生产。
长期计划的作用是,确定年度财务预算、固定资产(设备等)和不动产(厂房等)的投入、预定开发新产品类别及淘汰目前在生产产品类别、规划生产布局等。
2中期计划
这是指数月内的计划。中期计划的作用是,评价在未来数月里,生产能力、供应商及采购部门能否对应,各部门人员是否足够。
3短期计划
这是指每个月、周,直到每天的计划。短期计划的作用是,对最终产品制定生产指令,既要确保准时出货给客户,又要使产品库存最小化,同时为其他车间(生产最终产品以外)、仓库、采购等部门提供制定生产指令、交货指令的参考依据。
4缩短生产线
在生产时,越长的生产线需要越多的作业员、越多的在制品,以及越长的生产交期。而生产线上的人越多,工序越多,越容易出错,越容易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
那能不能考虑把原来50米的流程缩短成30米,甚至20米呢?因为缩短了生产线,人员会减少,在制品会减少,生产的周期也会缩短。
所以,作为生产管理干部,你一定要动脑筋思考怎样缩短、合并生产线,让生产线越来越短。
5加强设备的保养
(1)尽量做到零故障
问大家一个问题,人生病、设备出故障正常吗?如果你认为正常,那么你就会经常生病,你的设备就会经常出故障。其实,人会生病、设备会出故障是不正常的。我们通过预防和保养完全可以让人不生病或者少生病,让我们的设备零故障。
什么叫做零故障?零故障指的是,所有的机器在所有的时间内都合乎要求地运行。零故障并不是说设备从来不出问题,不用维修,而是说在管理设备的过程中,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进行检修,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出现任何问题,不会因为设备维修耽误生产。
那怎样才能做到零故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