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合作力
3881800000009

第9章 合作思维:精明不等于高明(1)

§§§第一节 “钻空子”不叫合作力

从人的本性上来看,我们必须承认,人都是自私的,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但人作为高等动物,同时又是理性的,人们不但应该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更应该知道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追求这些利益。职场,是不见底的深潭,有时候,太过精明的追求并不代表高明,过于理性或者工于算计,也未必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在职场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不可避免是利己的,但正是因为都想利己,就没有绝对不变的输赢。这局的合作,在下一局可能就形成了对抗;下一局的对抗,也可能在瞬间就转变成了合作。所以,要想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要懂得何时该先下手,何时该等待机会,而不是一味地只顾钻空子。

精打算盘未必达成所愿

肖彤刚刚大学毕业,就去了一家知名的电脑公司应聘。因为肖彤在学校的时候成绩很好,而且实际操作能力也很强,他很快就被公司录用了。

肖彤被分到了技术部门,开始工作之后他发现,技术部门人员的薪水普遍比销售部门的低,因为销售人员提成,只要你有足够的客户源把产品卖出去,就不愁薪水不足。想到自己家境的困难,肖彤觉得应该努力转到销售部去,多挣一些钱贴补家用。

于是,年轻且自信的肖彤主动找到了人事部经理,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希望经理能够给予他这个机会,把他调到销售部。

可是,能力不是用嘴来说的,人事经理虽然欣赏肖彤的勇气和直率,但也需要肖彤拿出足以调整部门的成绩来。所以,肖彤争取到的,是一个尝试的机会。

小伙子很能干,很好地把握住了机会,没过多久,他就如愿以偿地调到了销售部门。

初次为自己争取利益就获得了成功,肖彤感到很高兴,他踌躇满志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足够努力,而且头脑灵活,人又勤快,很快就为销售部门创造了新的利润。

除了把心思花在客户身上外,肖彤还不忘观察整个部门的运营情况,希望掌握更多的东西,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

整个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漏洞,这就使得部门里有的人拼命忙碌,有的人却闲着,但最后的收入差距却很微小。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肖彤觉得再这样下去很不公平,于是他开始思考,要怎样调整一下管理制度,来弥补这个漏洞。

他积极地作出了一个详细的整改计划,这完全是个人的热心行为。然后,他将这个计划交给了部门经理。

经理看过之后,对肖彤大加赞扬,肯定了他的工作热情,但是对他提出的建议却不置可否。肖彤没有放弃努力,他频频出入经理办公室,有事无事地和一些老员工搭讪,甚至连曾经在销售部门工作过的人也不放过。

终于他发现,原来在部门组织结构表里面,有一个副经理的位置,但是他在销售部快半年了,也没见过这个副经理出现。而且据他的打听,销售部经理的薪水甚至超过了公司的副总,那么这个副经理收入应该也不低。

只有坐上了这个位置,才能离公司这棵大树的主干越来越近。肖彤的抱负绝对不止做一个小小的销售员那么简单。

有了上次调职的经验,肖彤决定,争取这个副经理的位置也用同样的方法,“想要,就明确地说出来。”

于是,他工作更加努力了,在平时也很注意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在一些处得好的同事面前,他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自己想竞争这个职位的想法,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他。对于不该自己插手的管理工作,他也投入了很多关注,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肖彤自信地发言了,坦陈了自己的想法。经理怔了一下,但很快恢复自然,依旧夸奖了肖彤,说他敢想敢做敢表达,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肖彤的意料了,他非但没有得到被提拔的通知,而且在工作上的境遇也越来越被动,出现问题的时候,非但没有人像过去那样帮助他,反倒有很多人给他“穿小鞋”。

后来,肖彤直接遭到了陷害,一个无可避免的大错误被安到了他的身上,而且全无辩驳的余地,肖彤只能带着无限的遗憾和不解主动离开了公司。

照理说,肖彤勤劳肯干,而且也不乏头脑,就连换了岗位都能够做得很好,一个大公司应该是很需要这样的人才的,但为什么肖彤最后却落到了这样的境地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肖彤太过于暴露自己的野心了,他只顾着钻公司的漏洞,一心认为自己可以上位。他算盘打得是很精细了,但在做人方面却不够高明。他不知道,这个副经理的空缺,是底下每个员工都在觊觎的位置,也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想得到,所以经理就故意让其处于空缺状态。这样的话,员工们为了证明自己能够胜任这个职位,一定会努力再努力,不用经理在旁边催促,成绩就已经很好了。这样的话,经理再从中来评估真正有能力坐这个位置的人是谁,就容易了。

但是肖彤呢,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很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力足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地位,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支持。可是,人心难测,他的野心让他得罪了几乎所有的人,他等于在把所有人当成傻子,就像发现公司体制漏洞一样,去钻所有人的空子。试想,谁会心甘情愿地忍受一个比自己年轻而且和自己关系还不错的人突然地对自己发号施令呢?

合作伙伴间没有“空子”可以钻

小王和小黄是一对工作上的搭档,每次出去出差和客户谈判,两个人都会收到客户所赠的一些礼品。两个人彼此熟悉,合作又愉快,对此都心照不宣,互相不说把东西分了就完了。

由于小黄家境不是很好,因此每次分东西都多拿一些。小王理解他也就不太在意,而且东西是一些不很值钱的,有的只是地方特产。

有一次,两个人去新疆出差,所到之地盛产玉石,两个人听说后准备仔细问问客户,客户很热情帮两个人在地方联络了可靠的卖家。两个人凑钱买了几块原石,回到本地之后两个人暗地里将原石卖了个好价钱。但是这时分歧出现了,小黄和小王两人掏了一样的钱买了一大一小两块玉石,但等玉石卖出去之后,小黄却突然说自己的那块玉石是比小王的那块玉石大为由分走了大部分的钱,原因就是小王一向让着他。

等到下次出差,小王突然不愿意和小黄一起搭档了,小黄还不知道为什么。

占便宜占习惯了,对对手赶尽杀绝还好说,但对与自己一起合作搭档的人还这么不择手段,未免有些过分。小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伙伴小王,实际上小王介意的可能都不是小黄占去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小黄这种“钻空子”的行径让人感到心寒,跟这样一个人共事这算哪门子的合作呢?

工作中拒绝钻空子

1.没有人能容忍被钻空子

本来大家一同在一个公司内合作奋斗,拿着差不多的薪水,但突然之间有人的收入要比其他人多出了许多,那么剩下的人不免要想:自己凭什么要去支持他,让他去获得这个好处呢?与其让他去获得,干吗不自己去争取呢?

只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嫉妒心,就可以推翻所有单方面的利益、想法,也就是这样案例一当中肖彤的真诚被埋葬了,但还是因为他本身为追求自己利益而忽略掉的别人的感受,最终让他得不偿失。

2.职场规则没有“钻空子”一词

人们为了保持合作或者对抗等某一种平衡状态的时候,常常会抗拒有人作出“出格”的举动。就像是肖彤所在的部门,大家心照不宣,表面平静,底下暗自斗争,而经理则坐山观虎斗,等最后来收网。形成一种微妙的博弈式合作状况,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平衡。但肖彤的积极努力,他的自信,他的为自我利益毫不掩饰的追求,恰恰破坏了这种表面的平衡合作,所以,他成了大家一致针对的对象。

可能在他看来,他的野心不过是不甘平凡的一种进取,是属于自己的雄心壮志,但他没有意识到这种举动就是破坏大家利益的野心勃勃。

所以,曾经合作的同事变成了对抗,而曾经赞赏他的经理,也因为他给那塘平静的水投下石头的不睿智行为,失去了对他的赞赏。

肖彤想追求的,是自己的最大利益,但同事和经理要追求的,也是自己的最大利益,只是每个人实现最大利益的方式不同罢了。关键就在于,在职场中,你的最大利益,不是你自己去实现就可以了,而且,你的最大利益不等于别人的最大利益。如果只想着自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那么就算你真的能力无限,也未必能达到目的。你忽略掉了他人的利益,又如何指望别人成全你的利益呢?

3.该出手时才出手

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忍耐,该用什么方式去实现,该考虑周围的多少因素,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目的虽然很明确,但实现目的的手段却不是一目了然的,如果不懂得这些,那么你很可能像事例中的肖彤那样,最终都不知道自己为何失败。

§§§第二节 不要贬低竞争对手

在职场竞争中,我们或许见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在抬高自己的同时,也不忘贬低一下竞争对手。他们的理念是,没有对手的失败和不足,哪里能够衬托自己的成功呢?但是话说得太满,没注意到首先打击到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身边要合作的人。表现出自负,没有余地的心性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让人排斥与你的合作。更何况在职场中,竞争是无可避免的,但竞争绝对不是盲目的,想要达到目的,想要击败对手自己取得胜利,不是几句贬低的话就能够达到目的的。

可以抬高自己,但不要贬低别人

小晴工作的公司是做机械配件和组装的。有一天上班时,她接到了一个电话。听声音,对方应该是一个年轻的男子,只听他很爽朗地说道:“某某小姐,你好。我是大运机械公司的,我们公司有一款螺母,刚好可以配上贵公司新近要组装的那个器械。我们公司的产品不但质量好,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希望您能考虑一下,也希望我能代表公司赢得和贵公司的一个合作机会。”

因为对方推销的是螺母,而小晴所在的公司一直有固定的螺母供应商,彼此合作得很好,所以公司并没有考虑换人换货,小晴便礼貌地回答道:“谢谢您啊,但是我们公司一直在使用骐达的产品,最近还没有更换的计划,不过您可以给我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我们以后有了新的计划,会第一时间考虑贵公司的。”

小晴的回答虽然很官方,但绝对无可挑剔。本来以为这样就算结束谈话了,谁知道对方不甘心,说道:“贵公司怎么会选择那个品牌的产品呢?他们家的东西不但质量一般,而且价格偏高,使用寿命却不长,不是什么好货呀。”

小晴一听,心里不高兴了,冷冰冰地回答道:“我们公司一直在使用他们的产品,很多年了,也没发现什么不好的地方呀,而且我们的器械销售出去,也没有收到关于质量的投诉,你说他们的质量不好,有什么依据吗?”

对方听出了小晴语气的不快,赶紧弥补道:“当然也不是说他们的质量就怎样不好,但肯定没有我们家产品的质量好,而且我们家的产品价格要更实惠一些。怎么看也是我们占优势啊……”

小晴已经没有耐心再听下去了。

这样的合作不可能产生,因为那个推销员的语气已经引起了客户的反感。想要强调自己家商品的质量好,就一定要拉个垫背的来做衬托吗?自古有言“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夸自己的瓜好并没有什么错,但不是说就一定要捎上别人家的瓜,说人家的不好呀!

轻谩地贬低竞争对手的口气,怎么听都像是在顺道贬低要合作的客户没眼光,没有鉴别力,怎么能和产品质量如此不好,价格还虚高的供应商合作呢?

其次,他让人觉得他自己就不可靠。市场是大家的,而不是你一家垄断,允许你夸自己的产品有强项,就要允许别人说自己的产品是最优,可是哪怕你说的是真的,但以自己好的地方去比较人家不好的地方,怎么都觉得有些占人便宜的意思。而且,拼命地比较以凸显自己的优势,从另一方面讲是不是在掩藏自己的缺陷呢?

事实上,诽谤、诋毁、贬低以说服和赢得对方的效果往往都是适得其反的。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美的语言,哪怕那个赞美针对的只是自己的商业伙伴,但赞美毕竟是一种美好的语言,它能让人神清气爽。

试想,你早晨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班,然后接到这么一个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说你所在的公司完全选错了合作对象,而且大放厥词地贬低你们的合作对象,这样的话怎么听怎么像是在说:“你们都没脑子的吧?”这样的情境,让人如何能愉快得起来?

因为方式不对,所以这场合作就进行不下去了。对方推销员不停地在进攻,而小晴这边。则直接放弃了这场合作,那么互动就变成了单干,失去了交流的意义。

褒常常胜于贬

固良是一家零部件产品的代理商。有一天他被一家客户公司叫去,在那家公司老总的办公室里,固良见到了来自另一个公司的推销员。老总见到固良先点头示意他坐下,接着一起听了这位推销员的推销。“你继续介绍,这一位也有可能成为你的客户。”推销员一听固良也可能是客户,顿时吐沫横飞把地自己的产品夸得天花乱坠,同时将其他同类产品,包括固良代理的品牌也给贬低了一顿。

固良微笑着一直听完,老总问:“老固,你觉得他说的是真的吗?”固良点点头:“零部件市场一直良莠不齐,如果能有如此完美的产品,那对广大的客户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只是产品质量的高低差距通常很微妙,而且和供货能力无法挂钩。”那位推销员却大手一挥,表示自己的公司毫无压力。“那你的意思是,你们的公司可以占去全部的市场份额,也就是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固良问。推销员点头。“凭借什么呢?就是觉得自己的东西比别人的好?”推销员立刻说:“不是觉得,是就是。”

固良笑了笑,拿起桌上的一个螺母,“在十年前,一个螺母的供应商在本地是没有市场的,而在五年前,螺母供应商开始泛滥,直到三年前螺母供应商才懂得如何在回收范围内达到成本和效益的平衡,并且在地区内形成市场效应,而生产螺母的机器和产地也无非是跟着资本的增长有所增进。钱很重要但又不重要,钱一个人全赚走了,对市场里的任何一个人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生产得不到发展,质量也只是空口说白话罢了。”固良说完从自己的兜里拿出一个螺母,“你可以对比一下,究竟差距在哪?”老总接过固良手里温热的螺母,再对比推销员冰凉的螺母,他说:“我没有看出来。”

向客户推销产品是这样,同一个公司竞争任务和职位的时候也是这样,甚至小到只是表达一点意见的时候也同样。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算是一种非常低质的手段。这样通常很难达到目的,而且会给自己招来算计你的敌人,而不是帮助你的朋友。

那么,在这场博弈式的合作中,想要获得人心,该怎样去做呢?

不贬一样能成事

1.褒奖更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