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19

第19章 负起责任,认真对待生活

季羡林先生一生做人、做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认真”二字,他为人谦虚谨慎、治学严谨,这方面胡适先生曾大力赞扬过。现代人聪明有余,认真不足。每个人都希望今天做的事,明天就有好的结果作为回报,这种急功近利的急躁态度不但不会让事态向好的方向有所发展,反而往往会适得其反。

还有一部分人,眼睛永远都只看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的心里一直都在期待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白了这类人就是眼高手低,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事。这些都是不认真的人,他们不懂得,辜负他们人生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季羡林先生曾经引用过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对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对生活持草率态度的人,在对生命的责任上我们也不能信任他。

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是人生中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做事原则。只有认认真真地去对待生活,我们才能从生活中收获更多。

人生只有一次,而且时光短暂易失,没有什么比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更加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了。不管我们的人生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结果固然是重要的,但与过程相比,则算不上什么。人生本来就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因此,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力求将其做到最好。

过去有一位年轻和尚一心求道,希望有日成佛。但是,他多年苦修参禅,似乎没有进步。

有一天,他打听到深山中有一座破旧古寺,里面的住持修炼圆通,是得道高僧。于是,年轻和尚打点行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老和尚面前,两人打起了禅语机锋。

年轻和尚问道:“请问老和尚,你得道之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又问:“那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笑道:“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念着挑水,挑水时惦念着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老和尚的一句得道即“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道破了禅机。的确,认认真真地去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便是得道。“认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历程完完全全地负起责任来的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的每一瞬间注入所有激情的生活姿态。

是的,认真是行而下层面的行为,是一项无法保证丰收的艰苦耕耘,但它收获的往往是行而上层面的满足,它使人生的原生态得以展示,亦使人生的丰富性得以体现。

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一生贫困潦倒,以打磨眼镜片维持生活。白天,他在昏暗狭小的作坊里一丝不苟地淬炼、打磨、装配,每个程序都精益求精,劳动情状几乎比夜晚在灯下写哲学著作还要虔诚。在他生活的城市里,没有人意识到斯宾诺莎将是影响几个世纪人类精神领域的大思想家,却都知道他是手艺精湛的工匠。

艰辛的劳动使斯宾诺莎双目失明,英年早逝。但若没有认真打制眼镜片的劳动姿态,也就不可能有在思考和写作中燃烧自我的精神境界。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寻求永恒价值的根基,后者是前者在另一种劳动形态上的升华。在为世人寻求光明这个目标上,斯宾诺莎打制的每一副镜片与写下的每一页手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这样的人不会虚度年华,只会给自己认真对待的每一件事情都赋予巨大的意义,他的生命也将因为他的认真而变得丰满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