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23

第23章 九分汗下,一分神来

所谓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无论在哪一方面成功的人,都要努力。如果非常懒惰,而想成功,正如希望苹果落在自己嘴里一样的不可能。”有句老话叫“天道酬勤”,也就是说,天意总是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迷信天意固然是虚幻的,但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天才,有的只是一种天分,而勤奋能够将天分变为天才。只有勤奋才能让人永远追求进步,永不停息,做学问尤其如此。

冯友兰先生终其一生都在为哲学而努力,西方因他的著作而知中国哲学;就连中国人自己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都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他所著的“三史、六书”是所有了解中国哲学的人都不可能绕过的。

做学问至此,冯老无疑是成功的,但冯老付出的努力也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冯老正是秉持着这份勤奋,才收获了如此之高的学术成就。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一句话道出了天才之所以为天才的真谛。大凡学有成者,无一不是勤奋刻苦的知识追求者。就像冯老所言:“世界上,历史上,凡在某方面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在某方面特别努力。古人说:‘业精于勤。’人没有不勤而能精于某业的。”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19岁以前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他的童年生活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还曾是一个把大把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的问题少年。

然而有一天,当他拿起《鲁滨孙漂流记》时,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

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书,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

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一天中,他读书的时间达到了10至15小时,从荷马到莎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基到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

19岁时,他决定停止以前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以脑力劳动谋生。

杰克·伦敦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德中学后,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他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四年的课程念完,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怀着成为一名伟大作家的梦想,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督山伯爵》、《双城记》等书,之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5000字,也就是说,他可以用20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30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的头奖,但他只得到了20美元的稿费。五年后的1903年,他有六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

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和他的勤奋程度永远是成正比的,正如冯老所言:“无论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的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一个在某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不一定在某方面有成,但不在某方面勤于工作的人,绝不能在某方面有成。”此即是说,在某方面勤于工作,虽不是在某方面获得成功的充足条件,却是其必要条件。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要靠“九分汗下,一分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