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31

第31章 傲人傲己,终至厌人恶己

梁漱溟先生在二十岁的时候曾经两度自杀,他在后来分析说,是因为自己的矛盾冲突所致。一方面是自己心高气傲太要强,所以看不起人家;但是同时又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毛病,也会讨厌自己。如此一来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两个自己在那儿打架,最后自己都承受不住了,只能自杀。

这个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一两个人身上。梁先生认为,资质平庸的人考虑的东西少,矛盾冲突也就少;而才气较高的人,虽然聪明些,但是“私欲也比旁人盛,比旁人多”,他们总是渴望做一些旁人做不到的事。因为有一定的见识,所以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陷,看到可能导致自己失败的原因。

有个人在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山村,那里交通闭塞,民风淳朴。校长很高兴,为了迎接这个大学生特意开了个全校大会。但是大学生的自尊心一下子受了挫:在这种地方,自己还有可能去实现抱负吗?

教室里的课桌都很破旧,黑板也很粗糙。下雨的时候,因为山路泥泞,所以很多学生到学校的时候都是一身泥巴。最让他受不了的是,身边其他老师都是些整天谈论家长里短的人,对这些人他总是选择回避。哪里有知音可寻?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飞出金凤凰?而同事们看到他那种清高的样子,也就自动回避了。

虽然校长对他给予很高的期待,但是他上课总是提不起精神,而是一再给老师和朋友写信,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调离这个地方。

期末很快就到了,他教导的这个班级成绩在县里排倒数第二。闲言碎语渐渐多了起来,家长和同事们看他的眼光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怀着敬意了。他知道自己不够敬业,上课都是敷衍了事,实在有些不像话,但是又想:“让我来做这个,本就是大材小用。”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上必然有毛病,有的时候也痛恨自己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做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有问题。但是他一旦对自己产生怀疑,就无法接受,所以索性把一切都归咎于环境,索性堂而皇之地请假去县城直接找朋友去了。

一天晚上,他从县城回来,在宿舍门口碰到了正在等他的校长。校长说:“我们去走走吧。”两个人到了学校后的一个山坡上。

校长问:“你总是一个人来这里是不是?“

他点点头。

“你是不是看不起这所学校?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沉默。

校长捡起一颗石子,说:“每颗石头都不一样,你相信你是最优秀的,我也愿意相信你。但是,你真的是吗?那些山泉中的鹅卵石很漂亮吧,但是在我看来,它们还不如我手中的这颗,因为它至少铺成了路。”

校长留他一个人在山上,先走了。那个晚上,这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终于意识到,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让别人讨厌的人,而这样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第二天,他推开教室的门,第一次感到原来孩子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真挚而可爱。

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在他们看来,自己就像坠入凡尘的天使,周围的一切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设定,因此周围的人都可能会被他贬为“俗物”。《红楼梦》上给妙玉的判词是“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这样的人,难免会惹人厌烦,何况他自己也未必能达到真正高洁的境界。

《红楼梦》中的宝玉其实也有一样的毛病。宝玉说那些男的都是泥做的,说嫁了人的女子,就像死鱼眼珠子般可恶,所以对那些人他都敬而远之,而那些老妈子却在背后嘲笑他。同时,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浊物,在面对女儿家时,他就会不自觉地厌恶自己。但是他比故事中的那个年轻人更不幸,因为他所讨厌的一切又是他寄身的所在,所以最后只能是以出家的方式来求得解脱。

梁漱溟先生也曾想通过自杀来寻求解脱,通过肉体的死亡来达到精神的平衡;而宝玉则是用回到万物皆空之境来抚慰矛盾的心灵。梁漱溟先生说,这样的人其实是因为对人对己责备太深、责备太过了。这样的人是好人,但是在烦闷复杂的问题上得不到解决就容易走向极端,因此应该在“忏悔”和“自新”之上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