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32

第32章 南怀瑾:化奇巧为本真,归绚烂于平淡

领略人生的独特

患得患失的人常常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常常想把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完美,结果却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化奇巧为本真,归绚烂于平淡,心不挂怀,才是最高境界。

我们的心像钟摆一样在得失间摇摆,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

庄子提出,人得了道就是真人,真人有真智慧。南怀瑾先生讲到,庄子提及了三点,将我们带入一个真实的神话境界,将人的生命价值说得十分清楚。什么叫真人?“不逆寡”,即顺其自然,一切不贪求,摆脱常人贪多的通病。“不雄成”,走出自大的机械心理,得道的人不觉得自己了不起,一切的成功都是自然,看淡成败得失。

汉代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

得失都是一样,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个人到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非常可怜,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我们的心,就像钟摆一样,得失、得失,就这么摇摆,非常痛苦。塞翁失马,你怎晓得是福还是祸呢?所以,我总觉得在得失之间,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有人说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事:

他曾经和女友作了一个小测验,说如果同时丢了三样东西:钱包、钥匙、电话本,最紧张哪一样?女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话本,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钥匙。答案说,女友是一个怀旧的人,他是一个现实的人。

后来他们分手了,女友的确总被过去纠缠得不快乐,一段大学时代未果的爱情至今还让她念念不忘,而爱情中的他早已为人夫,为人父。女友的心停在了过去,一直后悔当初没有坚持到底,因此,又错过了很多不错的人。他问她:“还可以挽回吗?”她摇摇头,他说:“那为什么不放弃?”她无奈地说:“放弃不了。”

他说:“其实是你不想放弃。”

中国有句古语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偏偏有人就执迷不悔,因此,烦恼都是自寻的。

人生有些错误是无法挽回的,有时,需要你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放弃。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皱一下眉头就轻易丢掉,情感上的垃圾也无须抱残守缺。

超然忘我,放下得失之心,不苦苦执著于自己的失与得、喜与悲,便不会活得那么“屈服”了。有人说,人的一生之中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别人的事”,一件是“老天爷的事”。

南怀瑾先生说过,为人做事应似“风过竹林,雁过长空”,“事来则应,过去不留”,关于这个我相当赞同。为人处事就当有这份洒脱,而不是唯唯诺诺,患得患失。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一般都是宠辱不惊、当机立断的人,可以说患得患失的人终干不成什么大事。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有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左右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彩头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射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的一声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赔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后羿的水平爆冷门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太在乎是否能射中了,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土地是否会被削减,而不只是射箭这件事情本身。患得患失会使一个人分神在许多事情上,精力都被浪费在无用的胡思乱想上了,怎么会成功呢?

患得患失的人常常都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不允许事情做得比他们想象的差,所以常常是想把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完美,结果却忽略了最终最本质的东西。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如有不妥,就很担心把事情办砸并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极其注重个人的得失。他们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分安宁。

今天做什么,今天吃什么,开不开心,要不要助人,皆由自己决定;别人有了难题,他人故意刁难,对你的好心施以恶言,别人主导的事与自己无干;天气如何,狂风暴雨,山石崩塌,人能力所不能及的事,只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过于烦恼,也是于事无补。人活得“屈服”,离道越来越远,只是因为人总是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的事。所以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

不要总想着挽回,有时人生需要放弃。

放弃需要明智,该得时你便得之,该失时你要大胆地让它失去。有时你以为得到了一些,但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获得许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管它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南怀瑾先生说不贪求,奥妙其实就在这里。得失这东西,关注他本身太久了,遗祸就越为明显。心不挂怀,才是最高境界。懂得在盈余时放手,在充足时放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毕竟舍弃而求一得,于凡人讲,太多人参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