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53

第53章 过度的欲望会让我们举步维艰

某日,无德禅师遇见三位信徒,他们向禅师询问道:“佛法真的能解除痛苦吗?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我们修行多年却还是不快乐呢?”

无德禅师说:“你们为什么要活着?”

过了片刻,甲说:“我活着是为了不死,死亡太可怕了,我不想死,所以我要活着。”

乙说:“我活着是为了现在努力劳动,老的时候能享受丰裕的生活。”

丙说:“我活着只是为了能养活一家老小,没有我他们就无法生活,我是一家的顶梁柱,缺了我,这个家就要崩溃。”

禅师说:“你们整天想着死亡、年老、辛劳,怎么能够快乐呢?你们应该想到理想、信念和责任,想着这些,你们就会快乐!”

信徒们对禅师的话半信半疑,说:“这些说着容易,实际上它能当饭吃吗?没有饭吃怎么能快乐呢?”

禅师说:“那你们说拥有什么才能够快乐呢?”

甲说:“拥有名誉就拥有了一切,所以拥有名誉就能够快乐。”

乙说:“爱情是最甜蜜的,拥有了爱情,就能够快乐。”

丙说:“金钱是最有用的,拥有了金钱,就能够快乐。”

无德禅师听后,不以为然地告诫信徒:“你们这样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仍然会跟在你们后面。”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那怎么办?”

无德禅师:“改变你们的观念。金钱要布施才快乐,爱情要奉献才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才会快乐。”

是的,一切事物都要付出才能快乐。所求越多,所贪越多,不知付出,心中也就杂念繁多,不能自已。人只有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才能有让生命一次次远行的条件。

正像李叔同大师一般,一生不求名誉,别人写文章赞扬他的师德,他却对此进行斥责。一生不曾贪蓄财物,他人供养的众多钱财,大师都用在了弘扬佛法或救济灾难等事上。一生都没有剃度弟子,而全国僧众多钦服他的教化。一生中也不曾任寺中住持、监院等职,而全国寺院多蒙其护法。各处寺房或寺产,有被人占夺的,大师必定尽力设法加以保全。综观大师的一生,他决不求名利恭敬,而实际上却能令一切众生都受到莫大的利益。

从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智慧清明时,正是放下一切时。没有私欲,尽力布施,爱惜一切,心自空明,自然也就能得人信任,得人爱护,得人尊敬。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超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

赵州禅师语录中有这样一则:

问:“白云自在时如何?”

师云:“争似春风处处闲!”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看,那天边的白云什么时候才能逍遥自在呢?当它像那轻柔的春风一样,内心充满闲适,本性处于安静的状态,没有任何的非分追求和物质欲望,放下了时间的一切,它就能逍遥自在了。

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一个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无数的事实证明,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无求品自高”,因此才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过度的欲望让人步伐缓慢、举步维艰。人的心里一旦产生了过分的欲望,终有一天会产生超载的现象,而这种负荷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因为心灵之舟载不动太多的重荷。

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像毛毛虫那样贪婪?一批又一批人前赴后继地把自己绑上欲望的战车,纵然气喘吁吁也不愿歇脚。不断膨胀的物欲、工作、责任、人际、金钱几乎占据了现代人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每天忙着应付这些事情,几乎连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很多人都无法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都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奔波忙碌。

也许我们这一代都太精明了。无论是待人或处事,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到头来,因为每个人的心态彼此相克,所以很少能如愿以偿。相反,如果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试图将对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尽量放一放,多多检讨自己并改善自己,那么,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作用,这也才是我们所乐意见到的。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重新见到过去那种不那么功利的社会。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利欲熏心”减肥,不要让那些无谓的争端引爆了灾难的炸弹,破坏了我们的幸福。

年轻人虽然有时会随波逐流,会去向往别人也在追求的东西,但是他们还有很多抽身的余地,还可另外找寻山脉去攀登。要在心中铭记,不管是哪座山,只要是自己真心想要攀登的,那就去做吧,理想没有高低之别。

在美国,有个记者采访一位总统的母亲。

记者问她:“夫人,你是不是为有一个当总统的儿子而骄傲?”

这位母亲回答说:“是的,我为他骄傲。但我还有一个儿子,我也为他骄傲。”

记者追问道:“你另外的那个儿子是做什么的?”

母亲说:“他是一个农民,正在田里收土豆呢!”

不管是总统还是农民,这些只是外在的符号,这些符号里所代表的价值才应该是青年人追求的东西。只要自己的孩子成功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母亲给予的就是祝福,拥有的就是骄傲。

鲜花就是春回大地的符号,年轻人应该努力在心中开拓出一片沃土,而不是只被花朵的千娇百媚所吸引。

阅读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