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世界卷)
3893100000005

第5章 文明的早期(5)

正当波斯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曾奉命处死居鲁士的大臣哈尔帕哥斯找到了他,并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愿意做内应。原来,当初米底国王知道哈尔帕哥斯没有杀死居鲁士时,一怒之下,下令处死了其13岁的独生子,并烹成菜肴,还让他当面吃下去,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但是哈尔帕哥斯并没有被吓住,也没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反而让他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如何去报杀子之仇。于是他想到了居鲁士。

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兵攻打米底。为了说服波斯人追随自己,他命令全体波斯人拿着镰刀在一天之内开垦出三公里见方的土地来。完成任务后的第二天,居鲁士又命令所有人沐浴更衣后集合。他宰杀了大量的绵羊、山羊和牛,并拿出美酒和各种美食一起犒劳波斯人。此时,居鲁士就问他们是喜欢第一天的劳苦还是第二天的享乐。当所有人都选择了后者的时候,居鲁士又说:“亲爱的波斯子民们,如果你们效忠我,就会无数次享受到今天的幸福,但是如果你们不效忠我,那么就会无数次地受到昨天那样的苦役。”于是,波斯人响应居鲁士的号召,起兵攻打米底。战争持续了三年,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终于攻克了米底都城,并正式建立了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在居鲁士的带领下日益强大,这让西方的邻国吕底亚国国王克洛伊索斯非常担心,就想在波斯立国未稳之际,出兵将它消灭。出征前,他得到了著名的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神谕:“如果你带兵进攻波斯,就可以消灭一个大帝国。”这下克洛伊索斯高兴了,于公元前547年大胆出兵,攻打波斯。

就这样,克洛伊索斯焚毁了波斯的城市普特里亚,正式向波斯宣战。闻讯赶来的居鲁士带领波斯大军跟克洛伊索斯带领的吕底亚大军展开激战。两军各有特点:吕底亚军队中的长矛和骑兵在技术上占了上风,但是居鲁士的军队在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激战数日后,双方各有伤亡,却仍不分胜负,最后克洛伊索斯决定退兵。

退兵后,本以为可以好好修整一段时间,却万万没有想到居鲁士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军队来再次攻打波斯而主动出击,直攻吕底亚本土。措手不及的吕底亚人跟准备充分的波斯人在吕底亚首都萨迪斯郊外的辛布拉平原上展开决战。这次,克洛伊索斯还想靠着长矛和骑兵在技术上取得优势,但是却不曾想居鲁士早已有了妙计:他让运载装备和粮草的骆驼走在最前面,而骑兵和步兵紧随其后,当吕底亚的骑兵遇到骆驼时,所有的马匹立刻转身逃走。原来,马害怕骆驼,不仅害怕,就连闻到骆驼的气味也受不了。

古波斯帝国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推翻米底王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腊)波(斯)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侵,征服波斯全境,古波斯帝国灭亡。

吕底亚军队一片混乱,但是他们毕竟是亚细亚最勇武最好战的民族,所以他们跳下马后,仍然奋起反抗,但是最终还是敌不过波斯军队,伤亡惨重,逃回了首都萨迪斯城。居鲁士紧追不舍,在围攻两周后,波斯军队攀爬城墙,顺利攻入萨迪斯城,就此,吕底亚王国灭亡。到此时,克洛伊索斯才明白德尔斐神谕的真正含义:他出兵攻打波斯,灭亡的那个大帝国就是自己的国家。

至此,亚细亚的三大强国已去其二,只剩下巴比伦王国了。居鲁士并不急着进攻巴比伦王国,反而是花了六年的时间去征服中亚地区和东伊朗,因为前两次的激战让波斯军队伤亡不少,与其去进攻一个跟自己实力差不多的国家,还不如先去攻打一些小国,趁机扩张势力,扩充兵力,也能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一举拿下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借巴比伦内部政权不稳之机出兵,攻其不备,一举拿下巴比伦城。到此,居鲁士的波斯帝国终于称霸整个亚细亚,成为名副其实的“亚细亚霸主”。

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激战,失败方总会遭到残忍的对待,但是居鲁士不一样,他是仁慈的:击败了曾经想杀死自己的外公,却还要他跟自己住在一起,颐养天年;击败了米底王国,却还是对米底国王的忠言言听计从;击败了巴比伦王国,却依旧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至此,居鲁士把他的宽容推到了古代世界的巅峰。

【酷评】

居鲁士是幸运的,因为经过磨难后见到了彩虹。当你行走在野外,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你全身淋得湿透;当你行走在沙漠中,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风,沙尘飞满你的眼睛:这其实就是磨难。或许还有更严重的,一场不期而遇的大病,将你折磨;一次突于其来的灾难,将你击倒。这就是命运,这就是磨难。巨大的打击、无情的磨难,谁也不愿碰上,谁也无法预测、回避。既然不能回避,就该勇敢去面对。只要坚持住,总能云收雨住,总能苦尽甘来。

§§§第十三节 大流士上台的那点事

公元前529年,波斯帝国皇帝居鲁士在进攻马萨革泰人时阵亡,同年,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即位,并将兄弟巴尔迪亚杀死。冈比西斯本身是一个十分残暴的皇帝,而且还患有癫痫病,许多大臣每天都胆战心惊,担心冈比西斯哪天发起狂来,就把自己杀掉。

冈比西斯远征埃及时,僧侣高墨达谎称自己就是巴尔迪亚王子,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冈比西斯挥师回国途中神秘死去。暴君冈比西斯死后,波斯的大臣们纷纷向那个假扮巴尔迪亚王子的拜火教僧侣高墨达投降,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王子掌权后,八个月都不召见大臣,这让人们很是纳闷:“为什么新国王总是深居简出,拒绝召见大臣,而且也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呢?”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传闻不绝于耳,其中就有人说这个巴尔迪亚其实是拜火教僧侣高墨达。但是传闻始终是传闻,没有见到国王本人,大臣们也只能是将信将疑。

但是在不久后的一天,前国王冈比西斯的一个王妃偶然间发现了新皇帝没有耳朵,回去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父亲——大臣欧塔涅斯。欧塔涅斯听后立马就断定:这个新皇帝就是那个曾经因为过失而被居鲁士皇帝下令割去双耳的拜火教僧侣高墨达。他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另外的六名波斯大臣,他们商量后决定发动一次政变,杀死高墨达,夺回政权,在这六人中就有后来当上皇帝的大流士一世。

这些大臣先是在京城到处散布新皇帝不是巴尔迪亚,而是高墨达的消息。消息迅速传播着,几天后,整个京城就都知道了假巴尔迪亚的消息。而仍然深居简出的高墨达也听到了消息,惊慌逃窜,逃到了米底的一个地方,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可是最后他还是被欧塔涅斯和大流士等人找到,并被杀死……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高墨达死后,波斯帝国没有了皇帝,于是这七个大臣又商量着该由谁来当新皇帝。面对如此巨大的权势,七个人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当皇帝。不久后的一天,七个人又产生了强烈的争执,争执中欧塔涅斯退出了王位的竞争,而其余六人仍旧互不相让。欧塔涅斯选择退出王位的竞争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将来不管是谁当了皇帝,都不能对他有任何不敬的地方,而其余六人也同意了。但是即使这样,也没能解决到底该由谁来当皇帝的问题。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大堆的国事等着皇帝处理,再这么耗下去也只能是对整个波斯帝国不利,于是六人商量了一下,决定第二天骑马一起到郊外集合,然后看谁的马先嘶叫起来就由谁来当皇帝。最后,大流士让他的马夫想了一个计策,使他的马先叫了起来,就这样,大流士赢了,从此当上了波斯帝国的皇帝,即大流士一世。

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皇帝,刚上任那会儿日子肯定都不好过,毕竟什么事都有一段磨合期嘛!而大流士掌权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高墨达死后,全国各地出现的各种叛乱。不过,由于叛乱的队伍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大流士各个击破了。大流士先是集中兵力进攻埃兰,擒获了起义军的首领;而后又亲率军队攻打巴比伦地区,在底格里斯河附近把巴比伦王尼金图·贝尔的部队全部赶进河里,全胜而归。但是贝尔并没有死,而是悄悄地潜回了巴比伦城,于是大流士又率军攻打巴比伦城,最后杀死了贝尔,平定了叛乱。就这样,大流士费时一年,前后进行了1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终于平定了叛乱,波斯帝国也终于恢复了平静……

权势往往会腐蚀人心,大流士也一样。眼看叛乱平定,国家稳定,大流士的虚荣心也在不断地膨胀。在爱克巴坦附近的一个叫贝希斯敦(位于今伊朗西部)的小村庄的一处悬崖上里有个大流士的浮雕:浮雕上的大流士身穿铠甲,气势轩昂,双目圆睁,目视前方,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信仰的光明和幸福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左脚则踏着倒地的高墨达。另外八名被绳索绑着的叛乱首领被雕刻得很小,立于一旁,这就更加衬托出了大流士的高大伟岸。而浮雕的下半部是用古波斯、埃兰、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写成的铭文:

“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

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大流士在波斯帝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世界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他带领着波斯帝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也是他在位期间,让波斯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酷评】

有些大人物的成功看上去似乎是命运的特意垂青,其实,机会只是敲了敲他的门,而成功人物飞跑过去把机会之神当作贵宾迎了进来。命运之神同时敲了六个人的门,其他五个人只是等着,而大流士却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机会之神先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一直都说要抓住机会,其实抓住机会就是多动脑子,主动快速地出击,不要坐等馅饼砸到你的脑袋上。

§§§第十四节 撤离圣山

时间:公元前494年的一天

地点:罗马城通往郊外的路上

人物:愤怒的罗马平民

事件:“圣山撤离运动”

口号:“打倒贵族”、“平等自立”、“取消债务”、“撤掉奴役”

原因:由于处在罗马王政时代和共和时代的交替阶段,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广大平民不仅要进行社会生产,还要参加劳役兵役,即便如此,贵族们还想尽一切办法去欺压平民。沉重的债务和非人的奴役最终导致平民下决心与贵族和政府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

一天,罗马执政官塞维利乌斯紧急召集全城居民到罗马广场上集合。原来是前线告急,罗马与外敌发生战争,前线急需补充兵源,所以,他想要从人民中组调一支民兵队支援前线。然而塞维利乌斯话还没说完,就被愤怒的人民拉下了台。执政官发表的无耻演讲,让罗马广场上群情激奋,人声鼎沸。一阵嘈杂的喊叫声后,人群中开始了有代表性的发言。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问道:

“政府领导有方,请问‘有方’在哪儿?贵族‘慷慨解囊’又是怎样‘慷慨’?如何‘解囊’?现如今,罗马独立跟共和国存亡需要我们出征作战了,就说什么‘也该是你们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了!’,那我们之前所受的疾苦又算什么呢?难道贵族们就靠得到越来越多的土地和财富来‘慷慨解囊’吗?我看是中饱私囊吧!难道我们平民就命中注定要一辈子承担沉重的债务,承受非人的奴役,沦为贵族们的债务奴隶吗?凭什么让我们去为他们卖命,又凭什么要我们去支援前线?要知道,在我们服兵役的时候,我们的财产和土地都被那些贵族们给瓜分了!”

小伙子语音刚落,人群中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塞维利乌斯更是被问得哑口无言。“罗马平民们,让‘慷慨’的贵族们自己去打仗吧,从今以后,我们不再为任何人卖命,我们的命只属于我们自己!”

话音刚落,人群中掌声如雷,支持之声不绝于耳。

“罗马人民,你们看呐!”突然一个嘶哑但饱满的声音响起,人们顿时停止鼓掌,齐向广场中央看去。只见一位花甲老人边说边脱下自己破旧的上衣,袒胸露背向人们“展示”他的累累伤痕,然后继续用他饱经风霜的声音说道:

“大家瞧我身上的这些伤痕,一定很奇怪它们是怎么留下来的。其实它们并不是为国家打仗时留下的光荣印记,而是被债主们逼债时用鞭子抽打留下来的条条鞭痕……年年征战,赋税一年比一年重,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债主们隔三差五上门逼债,交不出钱就连打带踹,发泄完后,债务再加,根本就不把我们当人看,有时甚至还会把人带走拘禁起来,不给钱就不放人。债务一天不还清,我们就一天逃不出他们的掌控。”

老人家的血泪控诉,让广场上的平民情绪更为激愤,大家恨不得活剥了塞维利乌斯。面对群情激昂的平民和外敌紧逼的军情,塞维利乌斯不得不做出让步:

“公民们,请息怒,大家听我说!现在当务之急是大家齐心协力抗击外敌。等战争一结束,我保证,以后任何人都不得再拘禁和奴役罗马公民;士兵服兵役期间,不允许任何人夺取士兵的财产和土地,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他们的子女……我今天所承诺的话,在战争结束后会以立法的形式在全国付诸实施。”

人们见塞维利乌斯做出了承诺,就纷纷回家收拾行李,准备奔赴前线……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贵族共和国,印有深深的贵族政治烙印。执政官来自贵族,元老院的元老们也全部来自贵族,凡是权力机构都由贵族把持。罗马平民为了解决土地、债务和政治权利等问题,争做“全权公民”,跟贵族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从公元前494年平民的第一次“圣山撤离运动”到公元前287年的最后一次撤离运动,历时两百多年,经过了长期而顽强的斗争,罗马平民终于争得了一系列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明显提高。这些斗争也推进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它不仅扩大了社会基础,也改变了罗马的社会结构,那些贵族和上层平民结合形成了新贵族。共和国因此也由初期的贵族共和国转变为了“平民—贵族共和国”。

很快,战争结束,罗马平民不负众望,终于凯旋。本以为回来以后好日子就会来临,谁知新上任的执政官克劳狄却拒绝执行前任执政官的法令,继续任由债主压迫平民。

罗马平民愤怒了,他们迅速聚集在一起,一边愤怒声讨罗马执政官和贵族们的言而无信,一边纷纷撤离罗马城,朝着安尼奥河对岸、距罗马城数英里远的圣山迁去,表示要和罗马政府脱离关系,建立一个平民自己做主的和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