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中国卷)
3893300000005

第5章 争霸时代(5)

吕不韦回到赵国邯郸,第二天,就跑去见了异人,报告了自己的成绩。异人大喜,吕不韦却心事重重了。吕不韦是个精明的人,经商多年,他自然知道“人走茶凉”的道理;异人现在信誓旦旦地跟他讲,将来的荣华富贵少不了他的,而且还答应给他官做,那是因为现在异人处在人生低谷,在异人眼中,他是在雪中送炭,如果有一天,异人成为秦国国王,他的誓言和他们现在的关系还能永远不变吗?

吕不韦一咬牙,决定来一次更大的投资。

一天,他请异人来家里吃饭。吃到中间,他拍手叫出一位美女来跳舞助兴。这位美女是几年前吕不韦用钱买来的小老婆,叫赵姬。她跳舞的时候,已经是个孕妇了。异人很多年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女人了,顿时忘记了吃饭喝酒,大概是贵族无所恐惧的血液起了作用,他突然对吕不韦说:“念我孤身为人质,寂寥难耐,想求你把赵姬送给我为妻,平生之愿足矣,不知身价如何?”

吕不韦大怒(装的):“您明知她是我的女人,怎么能有这样的请求?太放肆了!”异人连站都不站,直接从坐变成了跪下:“实在是不能控制,先生别发怒。”吕不韦“哼”了一声,把气愤功夫做足,离开了饭桌。但只一会儿,他就走了出来,说了一段话:你刚才跟我谈钱,这实在不好。你想我为了让您回秦国,花了多少钱?你现在要我小老婆,给你就是了,干吗跟我谈钱?然后他将赵姬招到身边,推给异人,说:“从现在起,她就是你的了。她可是良家女子,您要好好对待她。”

异人哪里知道自己从现在起就已经是个活王八了?他欣喜地拉起赵姬就走了。

这当然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谋划。赵姬这样的女人跟任何一个男人都是跟,但前提是这个男人必须要有钱,最好还要有权。按吕不韦的说法,异人将来可是二者兼备的。

八个月后,赵姬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年后,赵国派出军事白痴赵括担任与秦军大战的指挥官,结果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活埋。又一年后,秦军围攻邯郸,吕不韦得到消息,赵人要杀异人泄愤,于是,他开始谋划逃跑。

他先是凑集了六百金贿赂看守的官吏,请他放走异人。六百金对当时的一个小官员来讲自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于是,看守顺利地答应下来。吕不韦便安排异人的夫人带着孩子躲到娘家,他同异人潜出邯郸,逃向围攻邯郸的秦军营垒,随后回到了秦都咸阳。一到咸阳,异人便去谒见华阳夫人。因华阳夫人是楚国人,他特地穿了楚人的衣服。华阳夫人果然很高兴,说:“我是楚人,我把你收养为自己的儿子,你就改名叫‘楚’吧!”

几年后,安国君成为秦王,又几年后,异人以太子之位登基称秦王。随后,吕不韦受到了位极人臣的待遇,到小秦始皇登基后,吕不韦控制秦国大权,被秦始皇称为“仲父”,这就是投资得到的回报。

【酷评】

是目标,让一个人勇往直前。只要有梦想,并能通盘计划,步步为营,敢于实践,就能成功。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就是证明。他的投资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回报,还投资出了一个“千古一帝”。也许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秦始皇。吕不韦的这一“异想天开”,直到2000多年后的现在,我们听来还觉得像在梦里,不敢相信,认为是“不可复制”。其实,这些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在当今社会,资金不是最大的问题,人脉也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梦想”——天才的、同时具有伟大前景和可操作性的想法。梦想就好比金手指,可以吸引到意想不到的人来“投资”你。

§§§第十节 “老子可以取代他!”

这是项羽少年时的一段故事。

项羽祖籍江苏宿迁,姓项,名籍,字羽。项羽祖上几辈人都是楚国的高级官员,先祖封地为项城,所以姓项氏。项羽的爷爷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军。当年,秦国大将王翦领兵围攻楚国,眼见无力再坚守下去了,项燕只好在国破之前,引颈自杀。秦军很快就灭掉了楚国,项燕的儿子项梁带着十岁的侄子项羽跑到吴中一带,当起了普通百姓。

虽然已经沦落为普通百姓,但项羽的体内还有贵族血液在流淌。项梁在项羽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读书写字。但让项梁生气的是,这个侄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材料,看见字跟看见神仙鬼怪一样,一个都不认识。项梁忍着气教导他:“不读书,将来不成气候。”项羽直着脖子回道:“我就是把所有的字都写了,又有什么用?”那个时代还没有科举考试,项羽说得很对。项梁就问他:“那你说学什么有意思?”项羽回答:“我要学剑!”

项梁真就教他学剑,但没有学几天,项羽就把剑扔到了一边。项梁找了半天剑也没有找到,只好问:“怎么又不练剑了?”项羽还是直着脖子:“剑法再好,也只能对付几个人,一人一剑舞弄半天杀上十几号人就算是厉害的了,没什么意思。”

项梁这次真怒了:“你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你到底要学什么?”项羽睁大眼睛,说出了自己的志向:“我要学习以一当万、克敌制胜的方法!”项梁张着嘴巴愣在那里,突然就欢喜起来,他认为项羽是被祖宗灵魂附体了。从这以后,他就开始教项羽兵法的知识。项羽这一次的热情持续了很久。

一次,秦始皇南巡会稽(在今浙江),当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经过南江(今江苏吴县附近)时,正好让项羽和他的叔父在土坡后面看到了这壮观的一幕。项羽第一次见到如此宏大的场面,那气派的皇家威风和那前呼后拥的人马,让他看呆了。他用手指着秦始皇的车子,回头对着项梁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原来皇帝是这个样子的。三叔,你等着,我一定能坐到这个车上,取代了他!(彼可取而代也)”项梁当时被吓得半死,急忙用手捂住他的嘴,拉起他就跑,边跑边说:“不要当这么多人乱嚷嚷,传出去要灭九族的!”

项羽这一次并没有吹牛。几年后,陈胜在大泽乡起义,项羽和叔叔项梁立即在当地组织了一支起义军,开始了向秦帝国的复仇之路。几年后,项羽在巨鹿打败了秦军主力,并且进入函谷关,大封诸侯,他自封为西楚霸王。他虽然没有取代秦始皇而成为皇帝,但他后来的排场绝对赶得上当初的秦始皇了。

【酷评】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项羽就是一头“初生牛犊”,他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那一刻起,表现出的就是一股“初生牛犊”的勇气和闯劲。面对秦始皇的大排场,项羽说出“彼可取而代之”,挑战权威;后面在巨鹿之战时,各支军队面对强大的秦军,都远远地看着,不敢行动,只有年轻的项羽以一支小部队而发动攻击,并“破釜沉舟”,自断退路,终而大破秦军,一战成名。当然,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本来也没什么资本可以凭恃,勇气正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如果还不能大加利用,成功还能靠什么?有句话说得好:“年轻时不要怕,年老时不要悔。”没有经验、社会阅历和资源,是大多数年轻人面临的困境,所以不要畏手畏脚,不要怕出错,不要怕走了弯路,只有勇敢去闯,才能获得翻倍的“经验值”,才能争得比同龄人多得多的机会。

§§§第十一节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把读书人活埋,然后烧书,在秦始皇之前似乎没有人做过。即使有,也是小打小闹,只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才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活埋,什么叫烧书。

秦始皇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吞并了六国,也就预示了他消化起来并不容易。不谈其他,只是战国时代遗留下来的那些知识分子,就够秦始皇忙上一阵子了。大批读书人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仍改不掉他们喜欢高谈阔论的毛病,他们对秦始皇推行的一些新制度始终有着自己的看法。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上书,认为郡县制不是理想的国家统治模式。他洋洋洒洒地罗列了一大堆上古先王时候的制度,来证明郡县制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恢复分封制。早就对这群只善于用嘴巴解决问题的知识分子很不满的丞相李斯反驳了淳于越,他认为时代在进步,此一时彼一时,一个朝代应该有一个朝代的制度,因此,没必要用以前的制度来衡量今天,更没必要搬用原来的制度。

李斯不但提出反对意见,而且还把这场辩论极端化。他对秦始皇说,从古至今,我就没有听说过儒家那群家伙做出过什么正确的事情来,他们的老祖宗孔子也只会指摘当时当政者的过错,拿出的一些意见全都不合时宜。这些人经常对我们的政策法令说三道四,不仅完全于事无补,还会煽动民心,削弱政策法令的权威。因此,李斯希望秦始皇釜底抽薪,让儒生的后代永远闭嘴。所谓釜底抽薪就是烧书,除了法律、医药、卜筮、种树之外的书全部收上来烧毁,民间一律不允许私藏。有想学习知识的可以跟着官吏学习法律。秦始皇准奏。

于是在公元前213年,秦朝政府下令:除去秦国的历史书籍以外,其他史书及《诗》、《书》等百家语之类全部烧毁;除博士官掌管的图书和农书、医书及求神问卜之书外,各地所有藏书全部交到当地官府烧毁;如果命令下达后三十天之内不烧,那就判刑服劳役;今后如果还有人敢于议论诗书,判死刑;以古非今者全族处死;官吏知道而不揭发者,治以同罪。

没有文献确凿地记载秦始皇到底烧了多少书,但在秦王朝严酷的法律之下,很多人都不可能以身犯险,所以,图书被烧的数目一定相当大。

烧书,未必就如李斯所谓的那样是釜底抽薪,因为那些儒生有一张嘴,只要他们敢犯上,未必非得引经据典。在颁布焚书政策的第二年,有两个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说秦始皇的相貌看上去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说完这些话后,二人就跑掉了。

这二人跑掉,让秦始皇大为震怒,不仅仅是因为这二人在背后骂他,还因为这两个家伙是几年前他派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人。长生不老药是秦朝政府的一个科研项目,秦始皇希望能取得成功,一方面自己受益,另一方面也让天下百姓得到好处。可这两个儒生居然跑了!

这可不是秦始皇第一次被戏弄。在那两个儒生之前,就有个叫徐福的人说可以找到不老药,秦始皇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大批童男童女,结果,这个徐骗子也是一去无影踪。

两个儒生跑掉后,秦始皇把咸阳城中的所有儒生都召集到一起,先是问这些人那两个人的去处,大家都说不知道。秦始皇不相信。他找来专人审问这些人,审问的主要内容就是:那两个寻找不老药的儒生,包括徐福和你们,是不是联合起来欺骗寡人?!

这些人开始的时候还说不知道,结果一用刑,就都招了,说他们的确筹划了很多方法来欺骗秦始皇。当然,这些人的供词很可疑,因为在大刑之下,秦始皇想要什么结果,自然就得到了什么结果。

最终,有四百六十多个儒生被秦始皇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坑儒”。

【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