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39436300000012

第12章 儒家思想里的养生思想(上)

先看一段《论语》的经典段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坐,对曰:异乎三子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兮,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同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的身边。孔子说: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以为这个拘束。你们平时总是说,不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会怎么做呢?子路没有想就回答说: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处在大国的夹缝之间,外面受到军事威胁,国内又发生了饥荒,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让老百姓有勇于打败敌人的决心,并且明白道义。孔子微微笑了一下,说:冉求,你怎么样?冉求答道:国家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时间,可以让老百姓富裕。至于礼乐的教化,那就要等待君子的的到来了。孔子说:公西赤,你怎么样?答道:不敢说能干什么,我愿意学习。宗庙里面的祭祀的事情,或者是外交会见的仪式,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我愿意做一个司仪。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正在弹瑟,瑟声逐渐停了下来,铿的一声,曾点放下瑟,挺直了身子说:我的理想和前面三位同学的不一样。孔子说:有什么妨碍?也不过是大家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换上,约上青年人五六个,少年六七个,在沂水洗个澡,在舞羲台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了一声说:我的理想和曾点一样。

这是《论语》中一段经典的对话,很不好理解。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竟然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洗完澡唱着歌回家。站在养生的角度去看,这段话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徒步、郊游、唱歌、游泳、朋友,这些都是有养生作用的娱乐活动。孔子的人生目标就是养生,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孔子会有这样在别人看来奇怪的人生目标了,如果不是站在养生的角度这段话很难解释。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诸子百家,儒家只是其中一家,儒家能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思想,与儒家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有很大关系。儒家讲忠、孝、仁、义、礼、智、信,儒家的这些思想已经融入中华民族血液里面,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讲到忠大家会首先想到关羽,关羽已经成为忠文化的代表人物,关羽被尊为关公、关帝。大多数中国家庭都供奉关公,全世界华人都在供奉关公。关公已经成为中华忠文化的符号。中国人讲忠诚,对国家民族忠诚、对朋友忠诚、对爱人忠诚、对企业忠诚、对承诺别人办的事忠诚,对说过的话讲诚信。忠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的内容,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人的忠文化。中国的企业员工会对企业讲忠诚,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企业遇到困难和危机的时候,忠诚比金钱更重要。中国人对朋友讲忠诚,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讲忠诚,把挫折看做是检验是不是真朋友的试金石。西方人交往讲利益,不讲忠诚,为了利益可以不讲朋友。这个思想放映到国家之间的交往,西方国家之间交往讲利益,为了利益则朋友也不是了。中国人喜欢患难之交,在中国人文化里面,在困难的时候能互相帮助的才是真朋友。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长久的朋友还是患难之交的朋友,利益之交利尽则散。

一个人追求养生,一个家族追求养生,一个企业追求养生,一个国家要追求养生,一个民族也要追求养生,儒家的忠文化让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和民族去奉献、去牺牲。历史上忠于民族的民族英雄层出不穷,象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他们是在当时的历史需要下产生的民族英雄,只要有这样的历史需要,还会产生这样的民族英雄。这么大的中国,几千年战乱不断,不仅没有分裂,反而越来越大的原因,忠文化是最重要的原因。

有人担心台湾会被独立势力分裂出去,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些独立分子是没有学习好中华文化,没有认真学习中国历史。只要台湾还使用汉字,台湾就不可能独立,一定会出现一个郑成功式的民族英雄,让台湾回归。这不是谁能左右的,这是儒家忠文化的力量。环顾中国周边,有说中国话的国家吗?没有,台湾也不可能成为第一个。儒家的忠文化是我们国家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文化力量。

当今的世界是由西方人主导的,但是现在却是处处危机,有很多问题还无解,用西方文化来看。一些西方的智者也看到了问题所在,把目光转向中国的文化,认识到许多世界难题要依靠中国文化才能解决,孔子思想是解决西方世界问题的钥匙。

西方社会的一个致命问题是人口减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好,人们不愿意生小孩,引起人口减少,西方的人口危机已经影响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不会出现西方的人口危机,这个推论的依据是儒家文化的孝道,我碰到几个这样的人,生几个女孩都要接着生,直到生男孩为止,也有地方实行计划生育土政策,前面生几个女孩不罚款,直到生男孩才上门算总账,清算以前欠的超生罚款。有人说这是封建落后思想,越穷越生,生孩子和贫富无关、和学历无关,是孝文化的力量。著名导演张艺谋不能说没有钱,也不能说学历低,还是要超生,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生孩子。

有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根植在国人的内心深处,没有孩子内心总是会感觉亏欠家族和父母一些东西,不论他在其他方面多么成功,这是国人生孩子的动力。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中国都不会出现西方的人口危机。儒家看的很远。

封建社会几千年来都是以孝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代有推举孝廉的制度,大家把孝道做的好人推荐去做官,在社会上形成了全民重孝的社会风气。中华民族推崇孝道,几千年不变,这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传统孝道故事《二十四孝图》更是家喻户晓,故事里的人物跨越了几千年,因为孝做的好而流芳千古,成为历代学习的楷模。

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都在传颂着各种各样的孝道故事,直到今天,中央电视台评比的感动中国人物中经常有孝道突出的人,现在人们仍然推崇孝道。在中国历史上,文盲一直都是占大多数,怎么教化这些没有文化的人,孝道是最好的办法。实践也证明,孝道做的好的人和学识无关。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更是把孝看做是做人的基础,只有做到了孝才能继续读书,做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