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来到武城,听到琴瑟演奏的声音。孔子微微笑道,说:杀鸡何必用宰牛刀呢?邑宰子游答道: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礼乐之道就会爱人,小人学习礼乐之道就容易使唤。孔子说:弟子们,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孔子是一个十分活泼的老人,有点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老顽童,开起玩笑来尺度还相当大,没有一点老师的威严,喜欢和弟子们开玩笑。《论语》中多次记载孔子的玩笑话。
孔子和他的学生开始谈论的是音乐,后来却谈论的是道,音乐和道之间有什么关系。现代人看来音乐和道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在孔子和他的学生子游看来却是关系密切。音乐是为了让人快乐,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把礼乐治国放在了首要的位置,礼和乐在孔子看来对治理国家同样重要。子游把音乐和道联系在一起,孔子还很认可,可以认定孔子追求的道是快乐和养生。
孔子重视的音乐是弦歌之声。带弦的乐器指的是琴、瑟,琴和瑟是相似的乐器。琴在孔子的生活中地位独特,《论语》中多次有提到琴。在孔子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弹琴,孔子闻韶乐三个月不知肉味,弹奏韶乐的乐器也是琴,琴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六艺之一的乐的重要内容,一直陪伴在孔子身边的乐器也是琴。
琴棋书画曾经是文人的必修课程,琴的养生作用我们讨论过,人们忽视了琴的养生作用,把琴仅仅当做一种古典乐器来对待,会抚琴的读书人已经非常少了。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孔子说:总是说礼呀礼呀,难道礼只是指玉帛之类的礼物而言的吗?总是说乐呀乐呀,难道只是说钟鼓之类的乐器而言的吗?
人们没有真正理解礼和乐的养生意义,没有理解古圣先贤大力推广普及礼、乐的真正意义。孔子认为社会已经礼坏乐崩,很是痛心,把克己复礼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多数人都不理解,包括孔子的学生。孔子感叹人们没有理解礼和乐的养生意义,在这里面感受到了圣人的孤独。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孔子说:鄙野之人可与与他一起共事吗?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是忧虑怎么得到;当他得到的时候,总是忧虑失去了怎么办。总是忧虑失去什么,所有的坏事情就都来了。
鄙夫是区别于君子和小人的普通人,按照这个标准,大多数人都可以划到鄙夫的行列。鄙夫就是容易患得患失的人,患得患失就不能心情愉悦,是养生的大敌。君子不会患得患失,所以君子总是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后面的两句话: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这两句话有不同的解释,人们对“无所不至”有不同的理解,只有用养生思维来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才合理。患得患失就会让人不快乐,不快乐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身体不健康还能有什么好事情,各种各样的坏事情会都发生,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有位老太太,她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卖伞的、一个嫁给卖鞋的。她整天坐在路口哭,被人称为“哭婆婆”。一位禅师路过,问其缘由。老太太告诉禅师:每当天晴的时候,就想起了卖伞女儿的伞会卖不出去,因此伤心而哭;而每当天下雨的时候,又想起卖鞋女儿的鞋一定不好卖,因此也伤心落泪。禅师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女儿的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要想卖鞋的女儿卖得好,这样你就不会哭了。
有人笑话老太婆的愚昧,其实大多数人和老太婆担忧的一样,担忧的大多也是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
三国时期的袁绍就是因为患得患失造成了失败。袁绍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在建安四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成为东汉西园八校尉之首、十八路诸侯的盟主。
袁绍是最强大的诸侯,却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最后没有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国君王。袁绍的麾下的谋士经常意见相左,这也很正常,袁绍优柔寡断、缺乏主见,今天感觉这个说的有理,按这个说的办,明天感觉那个说得有理,按那个说的办,朝令夕改,忽东忽西。
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决定胜负的关键战争,当两军在官渡相持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后,谋士许攸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如果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这一计策,历史将会重写,统一北方的将是袁绍而不是曹操了。
袁绍在这个关键时候,不仅没有采纳谋臣许攸的妙计,反倒怀疑许攸与曹操有旧,为曹操作奸细。许攸一气之下跑到曹操那里,告诉了曹操是草包将军淳于琼守把袁绍的军粮库乌巢,曹操当机立断,立即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行动,烧毁了袁绍大军的储备粮仓,袁绍兵无粮自乱。
许攸向曹操和盘托出他曾向袁绍献的计策,曹操听后大惊,几乎被惊出了一身冷汗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许攸给曹操和袁绍各出了一个计策,都决定着官渡战争的胜负,曹操相信了许攸,取得了胜利,袁绍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造成了失败。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托辞有病加以拒绝。传令的人刚出门,孔子就拿出瑟弹着唱歌,故意让传命的人听到。
这段话传递了一个信息,孔子非常喜欢唱歌,随手就能拿出瑟来弹唱,可见孔子是经常弹瑟。
孔子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人,在很多人看来,这段话说的是孔子不讲礼仪的事情,和孔子追求的谦谦君子不相符,让人感觉这是在抹黑孔子,报道孔子的负面形象。
这是孔子委婉拒绝别人的方式。孔子不想见孺悲,用这种方式让使者感受到孔子的拒绝,既不让对方难堪,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是孔子的拒绝艺术。
经常碰到需要拒绝别人的事情,怎么样既能让对方明白你拒绝的意图,还不会造成尴尬,又能达到自己拒绝的目的。孔子的做法更智慧。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说:每天吃的饱饱的,漫不经心无所事事,这样很难达到养生的目标。不是有围棋这样的游戏吗,经常下棋也就接近贤者了。
这段话很难理解,经常下棋能算贤人吗?古人把读书称为读圣贤书,贤人和圣人在人们心目中都是地位非常高的,下棋的人怎么能称为是贤人呢?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弟子三千,也只有七十二贤人。
不好理解的是“难矣哉”这三个字。“难矣哉”通行的解释是:难以有所成就。这样解释感觉和后面两句的意思不搭配,这段话的意思也不知所指。每天下棋,就可以有所成就?这明显不合理。
养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多动脑,这个都理解,脑子长期不使用容易造成老年痴呆,下棋是活动大脑很好的办法。养生需要静,静以养生是大家知道的,下棋可以让人忘掉周围的一切,专心去下棋,下棋的过程也起到让人入静的效果,下棋可以养生是孔子让人下棋的原因。
下棋是指围棋,在孔子生活的年代里还没有象棋,象棋是汉朝的韩信发明的。现在的老百姓喜欢下象棋,下围棋的人多是文化人,现在喜欢围棋的人不是很多。人们都认为围棋只是一种游戏,没有从养生的角度去看待围棋。
围棋在日本的普及率比较高,前些年通过中日围棋擂台赛让围棋的知名度有很大的提高,出现了聂卫平这样的传奇围棋大师,围棋的爱好者在更快的增加。
围棋可以锻炼大脑,开发智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养生。金庸先生说过下围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弈道,长寿之道也。在下棋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心要静,气要定,这和养生气功的要求是一样的,下棋可以和养生气功达到同样的效果。
通过下棋来达到养生,也可以被认为是贤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段话批评的人就更多了,这段话也成了孔子歧视妇女的证据,有人把重男轻女思想的源头归结到孔子身上,认为是孔子的这句话贬低了妇女,造成了男女不平等。
人们误解了孔子说的这段话,最大的误解在这个“养”字,都把这个养字解释为:养用、供养,这样解释不太合乎实际情况。小人和女人都是劳动者,都是自食其力,孔子生活在农耕时代,社会是小农经济,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自己供养自己,怎么能说是君子供养小人和女人?
小人和女子是和君子相对立的人群。君子、小人、女子,把这三种人分清楚,对理解孔子的这句话很重要。君子的数量非常少,大多数人都属于小人和女子的范围。没有人规定君子的性别,君子也没有规定必须是男人,女人也可以是君子。孔子没有把小人定义为男性,小人也不都是男人,女人也可以是小人。
孔子还说过:君子不器,君子不干具体的生产劳作,让君子去供养、养用小人、女子显然也是不大可能的。小人可以理解为心胸狭窄的人和自以为是的人,女子可以理解为像小女人一样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
据中国老年学会调查,在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改善占8%、气候条件占7%,其余60%则取决于老人自己,个人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心态。美国研究人员对700名百岁老人进行了3年跟踪研究,揭开他们的长寿秘密:性格开朗,很少发愁,基本不发火,一辈子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由此可见,心无愁事、脸无愁容,长寿之道不分中外。不烦恼,不生气,不用血压计。
从养生的角度去解读孔子的这句话,这里的“养”字应该理解为养生,这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才合理。
礼是由圣人创制的用来让人养生的,不注重礼的人就得不到养生。怨气是人的负面情绪,怨气大的人就会不快乐,不快乐的人也得不到养生的效果。
养生是孔子的追求目标,从养生的角度去解释这句话。
孔子说:只有像小女人和小人那样的人难以得到养生,对他们接近就会放肆无礼,对他们疏远就会产生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