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陆国宝迁台秘事
3992100000027

第27章 三次成永远(1)

晚风淡,晓风淡,

淡去青山几层鲜,

叶度秋无边。

长漫漫,思漫漫,

嘈切人群强忍观,

只怕偶一见。

——《长相思》

中鼎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1日,一个萧瑟清冷的冬日,一艘国民党海军“中鼎号”运输舰,悄悄地驶进了南京下关码头。恰是11年前的下关码头,日本人的尖刀冷炮,逼走了南京朝天宫的大批文物,虽然时空尽变,可此时此景,还是生生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中鼎号”是一艘由登陆艇改装过来的平底船,这样的船经不起大风浪,在海上航行很危险,此次来运送文物故宫同人都很担心。徐蚌战事吃紧,国民党军几乎全线崩溃,作为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也实在没有办法派出比这更好的船了,唯一的这一艘也是原定运输物资的,由桂永清亲点改为运输文物。由于以往这样的船是输运海军家属及物资的,所以早早就有家属们聚集在了码头,船一到蜂拥地登了上去。文物运到码头的时候,船上已经没有了位置,中鼎轮的官兵,故宫的押运负责人,纷纷上去劝说,却没有结果。

这是一个难得逃难的机会,谁都不肯放弃。眼见着文物就是运不上去,这可急坏了大家,只好打电话到海军司令部请示。桂永清知道事情的紧迫,亲自赶到码头劝说。已经上船的海军家属被迫下船,文物运上去,船上除了航运的人员之外,只有押运员和他们的家属了。

中鼎轮12月22日清晨起航,船上装了712箱各馆院精心挑选的文物。文物都放在中间的大舱,一个一个的木箱摞起来,用绳子固定住,上面包着油布。由于船是平底的,起初在江上的时候还很平稳,到了海上全不是那个样子了,船体随着海浪在跳,船上的噪音又大。海军司令托舰长带着一条大狗到台湾去,这条狗也是受不了船的摇摆整日地吠叫,更让人心烦了。在海上航行的那几天里,一部分工作人员晚上就用梯子爬到文物的箱子上睡觉。有时候船左右摇摆箱子没扎紧会随着船左右地滑动,睡在上面很危险。押运的总负责人是李济先生,其他随行的分别是故宫的庄尚严、刘奉璋、早若侠、黄坚,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谭旦冏、麦志诚,中央图书馆的王省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李光宇。此时时局紧张得不得了,船上的亲属们都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说法。在他们登船之前就在名单里加上了押运员的称呼,里面最特别的一个,是庄尚严的小儿子他才不过十岁,也是故宫文物的押运员。

船在海上行驶了四天,时而有大雨,每天的风浪也都不小,特别是夜里,海风呼啸海浪轰鸣。那条桂永清司令托付上来的狗,晕船晕得比人都厉害,人晕船了可以找个地方蜷着,它晕起来随处乱跑乱叫乱吐,昼夜不停,害得舰长只好吩咐一个水兵做专门的护理。中鼎轮到达台湾基隆港的时候,是个出奇的晴天,那个摇摆、惶恐、嘈杂、处处存在不安的四天终于过去了,太阳都分外地大起来,照得人心暖洋洋,站在陆地上更是有种起死回生的感觉,而且顿觉困顿起来了。

庄尚严的儿子庄灵回忆说:“那天刚好是大晴天,风平浪静,船停泊在港湾里,大太阳底下,山峰翠绿,海水碧蓝。从风雨飘摇的海上到达这么一块宝地,大家都很高兴,纷纷向周围划着小舢板的渔民买香蕉吃。庄尚严的同事,画家刘士贤喜欢吃香蕉,看到基隆这么多便宜又新鲜的香蕉,很高兴,连吃好几天。结果吃到最后,把自己都给吃伤了,不想再吃。”

船到了基隆,早有杨师庚和芮逸夫两位先生在那里接洽,并且已经定下了通运公司在杨梅镇的仓库作为文物的落脚点。中鼎轮到达基隆的第二天(27日),所有文物卸船上火车,傍晚时分即到了杨梅仓库。

杨梅镇是个小镇,两位先生并没有事先给随行来的押运员家属准备住的地方。但随着这批文物进库,人也就跟着住进了库房。当时条件比较简陋,仓库里除了放文物的地方,其余的地方用捆行李的绳子拉出格子,再在上面搭上油布,分出来的就是各家的房子了。很简单,连彼此各家喘个气都会听得清楚。厕所和厨房都是公用的,每天早上各家的女主人就会围在一起生炉子做饭,烧煤球、扇竹扇子,往往都是仓库外弥漫着浓浓的烟雾。

杨梅的仓库很小,放下这七百多箱的文物,可以勉强应付,要是陆续有文物迁来就要受不住了。杨师庚、芮逸夫和中博筹备处的谭旦冏三位先生,趁着这一批文物稳妥下一批还没有到的间隙,前往气候干燥的台中地区考察,打算另选他址,当时由杭立武电请台中市市长陈宗熙先生协助。在此之前为了文物的存储事宜,杭立武已经做了多番的调查,台湾地区各地具体气候情况,已经从广州那里生活的台湾人那得知了。当时台湾的几大城市包括新洲、基隆、高雄、台南都不太合适,要么雨水大要么气候炎热,只有台中气候温和又干燥是合适的地方,加之台中市的市长是杭立武金陵大学的同学,就电请协助了。三位先生到了以后很快就发现台中糖厂的仓库不错,交涉的时候又有个意外,原来这糖厂的厂长居然是谭旦冏在法国留学时的同学。很快就商谈下来两栋仓库,而且糖厂还特意批了一块空地给故宫,希望能作为专家及工作人员的宿舍地基。杨梅的文物存放了大概不到一周的时间,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9日,除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保管的箱件,其余全部运到了台中的糖厂仓库。

海沪轮

民国三十七年年底,第二批运台文物已经挑选出来,仍然是按照第一批的模式,每个机关各出一个人负责,大家每天见一次面,共同商讨。这一次因为并不着急,所以较之上一次可以在文物里好好地筛选。故宫决定运台的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宋元瓷器和全部的铜器,箱数上希望能和第一次的合计成2000箱。故宫运出的文物在这一次里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这两部书在前面都介绍过,《四库全书》共7部,故宫文渊阁所藏是第一部,也是缮写得最为完整的一部,共3459种,36609册。《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重要部分的摘录,提供皇帝随时取阅之用,全书分为经、史、子、集4部,473种,11178册。《四库全书荟要》共缮写了两部,一部存于紫禁城御花园的摛藻堂,另一部存于圆明园味腴书室,后毁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运去台湾的这一部《四库全书荟要》,成为世上仅存的一部了。此次运台文物中的铜器,有些是稀世珍宝,因为这些宝贝的原因,中华民族的历史可再上溯3000年之久,其价值不可估量。

第二批文物运台的时候,徐蚌前线的国民党军队已经近乎瓦解,南京城人心惶惶,人民解放军随时可能解放南京城。此时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已经派不出任何一艘军舰了。杭立武背负着文物转运台湾的使命,不得不再用回当年的老办法,联系招商局,包租招商局轮船。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得知招商局的“海沪号”承运这批文物,1月3日船可到南京的下关,准备的工作紧张起来。

第二批文物的押运员分别是故宫博物院的那志良、吴玉璋、梁廷炜、黄居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李霖灿、周凤森、高仁骏;中央图书馆的苏莹辉、昌彼得、任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董同和、周法高、王叔岷。

高仁骏先生晚年的回忆说:“那个时候我们每天工作,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2点。”昌彼得先生(后来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当时正负责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的装运工作,晚年也有回忆,他说:“善本书籍很多,当时在南京都摆在书架上面。现在要运,当然要装箱,关键是订制木箱,我们要装箱还要抄册子,所以那个工作也蛮繁复的。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装好箱才能运。”

各机关运台文物箱数分别是故宫博物院1680箱、中央博物院468箱、中央图书馆462箱、北平图书馆18箱、中央研究院856箱,共计是3484箱。此次运输本定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徐鸿宝先生做主要负责人,不料徐先生临时有事不克成行,只好改由所有押运员共同负责。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6日海沪轮由南京的下关开出,就在前一天,国共和谈,民国政府希望同中共划江而治,毛泽东钦定了43名战犯,声称除非接受共产党的审判,并喊出“国人皆可杀”的口号,国共和谈随之破裂。

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

1.蒋介石2.李宗仁3.陈诚4.白崇禧5.何应钦6.顾祝同7.陈果夫8.陈立夫9.孔祥熙10.宋子文11.张群12.翁文灏13.孙科14.吴铁城15.王云五16.戴传贤17.吴鼎昌18.熊式辉19.张厉生20.朱家骅21.王世杰22.顾维钧23.宋美龄24.吴国桢25.刘峙26.程潜27.薛岳28.卫立煌29.余汉谋31.傅作义32.阎锡山33.周至柔34.杜聿明35.桂永清36.王叔铭37.汤恩伯38.孙立人39.马鸿逵40.马步芳41.左舜生42.曾琦43.张君励

这次文物运输很顺利,码头上没有海军的眷属抢占船舱。虽然台湾海峡还有风浪,不过海沪轮本身宽大平稳,晕船的人很少,恼人的狗吠也没有了。9日清晨海沪轮抵达基隆港,那天港内围了很多卖香蕉的小木船,生意红火。上午10时,早在台湾的谭旦冏先生过来,告知火车的车皮不敷分配,文物先得在基隆候着,并要求押运负责人到台北商谈。当时那志良、董同和随同谭先生到了台北,又见了杨、芮两先生,一同商量了文物接运的事宜。

1月12日基隆的文物开始卸船转运,除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文物留在杨梅外,其余全部运往台中糖厂仓库。

昆仑舰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10日,徐蚌会战结束,共产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指日可待。1月14日下午,国民党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紧急召开理事会,出席的理事有朱家骅、张道藩、徐鸿宝、萨本栋、傅斯年、胡适、翁文灏和杭立武。会议决定尽量将留在南京的文物全部运到台湾,并聘请代理主任杭立武为中博筹备处的正式主任。

第三次转运文物,参与的机关有三家,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和中央图书馆。1月9日,也就是第二批文物运出去的第三天,三机关代表在中央博物院开了临时会议,初步决定运送文物的数量:故宫博物院1700箱,中央博物院150箱,中央图书馆150箱。

这批文物的运输,原计划由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姚从吾先生总负责,由于姚从吾先行赴台布置工作,后改由各机关共同负责了。

参与此次押运的人员分别是故宫博物院的张德恒、吴凤培,中博筹备处的索予明和中央图书馆的储连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