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佚名
在我们的家庭中,在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的认识上,我们的家长往往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往往很难表现出一致性和连贯性。
我们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必须要明确一个远景式的教育目标,然后就这个目标分时期地为孩子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必须保持观念、方法上的一致与连贯,由此,才能够确保孩子沿着设定的目标循序前进,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然而,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中,特别是在那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由于家庭成员的层次不同,与孩子的情感程度不同,血缘关系不同,以及每个成年人的思想、性格、教育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孩子的要求、教育态度很难保持始终如一。
我们常常看到,当爸爸要求孩子崇尚简朴的时候,妈妈却出于亲子心理,往往为孩子进行奢侈性的消费;父母不允许孩子多吃零食的时候,祖辈却出于疼爱之情,随便买东西给孩子吃,一方要求孩子严格要求自己的时候,另一方却任由孩子放任自流……
除此之外,由于家长往往在社会阅历、思想方法、知识层次、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对子女的教育也不能保持一致;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当父母想要对孩子加以管束、批评的时候,孩子却在祖辈那里寻找到庇护;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双方也常常是一个管教,一个袒护;一个批评,一个安抚。
当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家庭中盛行的时候,对于孩子的影响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家长对于教育的不一致,往往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不知谁是谁非。除此之外,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不同,也往往会让孩子亲近偏爱的一方,疏远严格要求的一方。
当家长在教育方法上不能保持一致的时候,不仅会使教育的效果大为抵消,更会使家长的威信受到损害,而且也容易使孩子形成两面性,利用家长的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我们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不能保持一致的时候,往往还会给孩子的不合理欲望、坏习惯及错误造成保护伞,掩盖了那些需要纠正的东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更有甚者,在许多的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保持连贯一致,其朝令夕改、忽宽忽严、以自己情绪为转移的现象,就更是比比皆是。
以上所发现的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之中,其本质是家长对于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模糊性。然而,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的家长还在另一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