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4056200000068

第68章 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不妨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在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100分,仅此而已。

当时代步入21世纪之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下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中,物质水平的极大提高,使得我们不再需要为一粥一饭的温饱问题所担忧。

这样的改变令我们感到欣喜,然而,当我们不再为生活发愁的时候,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正逐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场道德上的全面沦陷。

正如一位社会分析家所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主要矛盾由物质矛盾转为精神矛盾后,就会进入凶险的社会问题凸显期,而在新闻报道中层出不穷的社会负面现象,则令我们感到难以名状的心惊。

我们看到,缺乏道德支撑的人们,一旦失掉了目标与上进心,便会极其轻易地陷入心理迷失的境地,于是,腐败堕落、为富不仁、颓废迷茫、冷漠无情等现象与心态,开始在这个社会上蔓延开来。

当这样的趋势愈演愈烈的时候,其直接后果就是社会风气的每况愈下,更严重的是,其对于中国下一代公民的恶劣影响,更是令人卒难忍受。

目前,在我们的孩子中间,其人情之冷漠,道德观念之淡薄、扭曲,个人意识之强烈,享乐心理之泛滥,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情景。

我们看到,在公交车上,我们的孩子不愿意为老人让座。而在学雷锋的活动中,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封表扬信……

在家庭中,我们的孩子缺少对父母足够的尊敬与孝顺,动辄大吵大闹,毁坏器物,提出许多非分的要求……

在学校里,我们的孩子在考试中缺乏基本的诚信,以作弊的手段来获取高分,在接受老师的批评时,也完全以消极甚至对抗的态度应对,全然忘记了尊敬师长的宝贵传统……

在物质领域,我们的孩子处处与同学比时尚、比前卫,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大学校园中疯狂攀比、疯狂消费、疯狂享受的恶劣风气,已经成为了许多家长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楚……

事实上,这些现象的存在,恰恰反衬出一个问题:在全社会道德水平大幅度下滑的前提下,孩子的道德教育,也同样出现了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

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德尚义、进取有为的民族,在我们的文化中,既有悠久的道德传统,也有许多道德上的典范形象,更有着完善的道德教育方法。

然而,在当下的道德教育中,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却都在道德教育方面呈现出缺失甚至空白的面貌,许多孩子在道德上的不良行为也因此而产生。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我们在道德教育上出现如此的困境?关于孩子的道德教育问题,其主要职责究竟应当由家庭还是由学校来承担?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究竟是受怎样的心理机制驱使?我们的家庭道德教育,究竟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它们的形成机理又是什么?

最后,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我们究竟应当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手段?对于中国孩子而言,他们最容易接受、效果最好的方法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事关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它们甚至已经成为新社会条件下,我们全民族的共同课题。

为此,我们将在本章中,从宏观层面入手,一层层地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