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4056200000073

第73章 道德榜样的力量

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学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夸美纽斯

我们已经了解到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特点,更了解到在当下中国的教育中,道德教育所占的弱势地位。

然而,更令我们感到不安的是,有关家庭道德教育所必须遵守的法则,我们绝大多数的家长不仅少有遵循,甚至于做不到基本的了解。

所谓的道德法则,指的并非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遵循的道德标准,而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的一些准则,这些法则中的任何一条,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观,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反过来,当我们的家长无法切实地履行这些法则的时候,便极有可能令孩子在道德层面上出现偏差,至少会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遭遇麻烦。

道德教育的第一条法则,就在于我们的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其效果要远远好于其他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的家长常常为了孩子听不进教导而忧心忡忡,认为是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

其实,举凡在这个问题上陷入困境的家长,无一不犯了方法上的错误。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从观察中学习,而不是从说教中学习。就这一点来说,想要靠几句简单的说教就解决孩子在道德上出现的问题,无疑是天方夜谭。

对于我们的家长来说,这一点是绝对无法忽视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家长应当在行为上对自己作出规范。

毫无疑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百年以来,人类接受价值观的启蒙教育,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榜样。而大凡那些在道德方面无可挑剔的伟人,其父辈往往也有着良好的道德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正向我们昭示出作为家长的一种神圣责任。

反过来,如果一位家长在道德层面有所欠缺,那么他的孩子也极有可能缺乏道德;如果一位家长在生活中缺乏诚信,那么他的孩子便极有可能以同样的面目出现;如果一位家长刻意违反社会准则,那么他的孩子也必然是这些准则的践踏者;如果一位家长对自己的父母缺乏孝心,那么他必定会获得同样的下场;如果一位家长不讲公德,那么我们很难想象他的孩子会成为一位富于礼貌的绅士……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对家长的观察是每时每刻的,他们只需要看看家长如何生活,如何和他人交往,如何谈论他们的朋友、同事、邻里,如何对外界事务作出反应,就足以在内心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每当在生活中遭遇特殊的时刻时,都将回想起自己的父母,回想起那些从他们身上获得良好道德的事情。

然而,当我们提出这样的说法时,并非是要刻意淡化说教的作用。事实上,在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中,言传与身教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是在两者的关系上,给孩子讲道理应当成为身教的辅助手段。

语言教育的真正作用,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必须要在身教的前提下发挥,只有我们的家长能够运用那些道德与智慧真正地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约束时,这些手段才能够显示出它们的意义。

反过来,假如我们的家长无法以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对孩子的任何说教都将是空洞无用的。

在家长们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时,将无法避及他们的目光。按照这样的情势,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家长言行不一时,假如家长自己无法实现对孩子的道德要求时,将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冲击。

不难想象,在孩子的心目中,这样的行为将意味着虚伪,甚至对他们的欺骗,如果这样的示范,成为了孩子们从家长处得来的道德示范,成为了他们纯洁心灵世界中唯一的道德来源时,也就意味着家庭道德教育将会难逃失败的最终结果。